南高师 发表于 2024-1-15 12:58:26

本帖最后由 南高师 于 2024-1-15 12:59 编辑

近水楼台 发表于 2024-1-15 12:07
先有哲学大师,才有科学宗师。德国就是典型。
欧洲大陆推崇理性主义和逻辑,可能是古希腊传统吧,对此庞加莱有过阐述。
英国、米国是经验主义也很看重,培根、杜威。


wanghy9060 发表于 2024-1-15 13:25:04

mike99 发表于 2024-1-15 11:15
是的,真正发之内心对科学本身感兴趣的人极少,大多数人搞科研目的是为了名与利 ...

埋头搞原创的人,也很难出头吧

qwe123 发表于 2024-1-15 13:27:39

p45362024 发表于 2024-1-15 12:01
中学是长身体的最佳时间 体育应该是教育核心学科那种神经病一样的刷题怪能有啥创造力 ...

完全可以在命题上下功夫,建议高考多出一些不固定答案的题目,言之有理即可,激发学生开放式思维,避免题海战术

金陵夜雨 发表于 2024-1-15 13:34:29

除了教育和科研氛围,一大部分是人种、政 治体 制吧,达赖都能和平奖还扯啥蛋呦!按国人眼光莫言能获奖(巴金、林语堂、鲁迅…)?中国的经济增长配不上几个经济诺奖?牛胰岛素配不上诺奖?

awang 发表于 2024-1-15 13:39:48

研究向论文看齐,说到底是评价体系还不够好。

qwerty9527 发表于 2024-1-15 13:50:36

诺奖数量不如南非,乌克兰

逗鸡榨 发表于 2024-1-15 14:00:39

nankaiqiguan 发表于 2024-1-15 09:15
我来指导几个方向:
物理方面,主攻广义相对论和宇宙大爆炸,敢于质疑否定,能出三五个诺奖
生理医学方面 ...

大把的民科在攻坚,高校就不要掺和了:lol

ls01 发表于 2024-1-15 14:43:18

基础研究是需要物质基础的,这就好比一个穷光蛋家庭学劝退专业一样。首要问题要解决温饱这些物质条件,物质不缺了自然会有人钻研基础研究。物质条件匮乏情况下做出来的基础成果也没法工程转化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而已。最明显的例子屠呦呦的诺奖名声是拿到了,但是赚钱的是外企

p45362024 发表于 2024-1-15 16:13:50

ls01 发表于 2024-1-15 14:43
基础研究是需要物质基础的,这就好比一个穷光蛋家庭学劝退专业一样。首要问题要解决温饱这些物质条件,物质 ...

拉倒吧足球物质基础丰厚   中超球员是韩国联赛球员工资20倍    举国重视踢出啥了 假球玩的炉火纯青

wangda 发表于 2024-1-16 07:01:15

原创被打压剽窃无法发展 土壤不对

wangda 发表于 2024-1-16 07:26:04

病虫害太多

无言 发表于 2024-1-16 09:02:32

什么劳什子诺贝尔,西方那套标准的噱头罢了

zgjyb 发表于 2024-12-26 22:15:55

没成名没拿帽子很难坐冷板凳,成名了帽子大了也很难坐冷板凳。

zzahkj 发表于 2024-12-26 23:16:01

我觉得国内一些科研都是自吹自擂,特别是一些省份科技进步奖,就看几项专利,然后找大型国有企业开个应用证明,吹嘘产生了巨大效益,联合获得科技进步奖,皆大欢喜。国内把奖看得比SCI还重要,SCI不敢太造次,国内报奖材料不公开,不接受群众监督。SCI至少被监督。

yz123 发表于 2024-12-27 01:38:57

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到了尽头

王不留行 发表于 2024-12-27 09:09:16

又喜欢搞平衡,又要照顾京沪,又要尊老爱幼,能不能凭实力说话

tsenway 发表于 2024-12-27 10:30:52

很难拿到诺贝尔奖的原因是什么?

估计还是咱不谙人家諾奖俱乐部的游戏规则,
咱不跟人家玩
人家也不陪你玩

这与足鞋一样
长期模仿曼联或国际米兰
却老是不入围。
当然与大力神杯无缘。

yxl1218 发表于 2024-12-27 10:33:44

现有水paper评价体系下,再过50年也难。。。

tsenway 发表于 2024-12-27 10:37:06

yxl1218 发表于 2024-12-27 10:33
现有水paper评价体系下,再过50年也难。。。

从前20年足鞋时代时兴的假球、赌球风气,有关联?

nanpanda 发表于 2024-12-28 08:39:58

中医药有抗病毒的特效药,做机理研究具备诺奖潜力,其社会贡献远大于青蒿素,可惜无伯乐。

ccarl 发表于 2024-12-28 12:01:19

老网大也讨论过类似的问题,在屠呦呦获奖之前讨论的。
当时就有人对获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能否突破很悲观,但当时也有人说,肯定能突破,但仅仅是突破而已。
看得很准啊:lol:lol

爱荷 发表于 2024-12-29 07:14:25

应该是:除北大外的我国高校

fengqiwu 发表于 2024-12-30 00:32:29

vae59787 发表于 2024-1-14 23:52
投一个其他原因,国内的科研导向一直都不是拿诺贝尔奖,而是解决gf工程问题,比如两*一*,辽*号,j20等,这 ...

一点也不是,而且gf科技水平,也未必高

独孤九剑破刀式 发表于 2024-12-30 09:10:06

把钱搞工业了,尤其军工,没砸钱搞基础研究

楠楠2024 发表于 2024-12-31 09:10:21

获得诺奖需要一个稳定长期的科研投入,需要长期积累,再过20年左右,我国科学家获得自然科学类诺奖将会是常态。另外,诺奖的获奖一般有延后性,像屠呦呦成果出来几十年后才获奖,爱因斯坦生前没能因为相对论而获诺奖,杨振宁和李政道提出理论后很快获奖可以算是诺奖的幸运儿。原来我们很多人还一直说日本只有技术没有科学,2000年后还不是出现了大量的诺奖。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理性分析】我国高校很难拿到诺贝尔奖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