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高校学科相对单一,十年后相对教育部高校
拼凑综合只是天朝灵岛为了搞得绩效而已,记住:航理永不落!你去看看马斯克正在创办的大学名字就知道,Institute + Technology 比什么综合重要多了!Texa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Science,Technology在前,Science在后。马斯克也直截了当地回应过,在这所大学,技术优先于科学,学生懂学术,也精通怎么把学术成果转化成商业价值。 无所谓教育部工信部,还是看谁能更好顺应时代需求,未来会是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所以太依赖军工项目的高校会变难,未来高校会成为基础科学研究的主阵地,所以要看基础学科不好的学校也会变难 工信部高校也重视军民融合。其实军品项目也足以支撑若干高校发展,但是军品不需要市场检验,而没有经过实战,解决卡脖子问题到什么程度,真不好说。而市场导向的民品,差距容易看到,方向比较明确。 wanghy9060 发表于 2024-1-25 21:56
工信部高校也重视军民融合。其实军品项目也足以支撑若干高校发展,但是军品不需要市场检验,而没有经过实战 ...
民品存在卡脖子问题,因为不掌握核心技术。军品基本不存在卡脖子问题,因为从技术到产品,全部掌握在自己手里。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谁优谁劣,那是另外一个问题。 看变不变质,一个个只混私企那就下降,保持初心那就上升 瓜大前书记和现在 瓜大前书记和校长曾经合著,军工院校的转型,我觉得写得很好,可以去看看 要转成上海交大那种,才有竞争力,不然,过于局限某一个领域,衰落是必然的。你有的别人也有,你没有的别人还有。怎么搞吗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土木热门的时候,某济说老子土木天下第一,某交说我是交大 医学热门的时候,某济说我是德国血统医学世家,某交说我是交大 车辆热门的时候,某济说没人比我更懂车辆,某交说我是交大 人工智能热门的时候,某济说人工智能说的不就是我吗?某交说我是交大 更看重院校整体实力和综合声誉 hsing 发表于 2024-1-26 00:35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土木热门的时候,某济说老子土木天下第一,某交说我是交大 ...
即便是土木工程,交大的土木工程规模小但是国际排名很高,远高于国内排名 交大前身是帝国理工,是清朝唯一的理工学堂,别来碰瓷 imperialpc 发表于 2024-1-26 07:38
交大前身是帝国理工,是清朝唯一的理工学堂,别来碰瓷
还前身呢?前身不是去西安了吗?近几十年,上海船院发展确实很大啊 乖乖牛 发表于 2024-1-25 21:35
拼凑综合只是天朝灵岛为了搞得绩效而已,记住:航理永不落!你去看看马斯克正在创办的大学名字就知道,Inst ...
综合实力和声誉确实有大用 校友多基数大,同等水平下,杰出校友就多。 能够最广泛地提高学校声誉 在争取项目,平台甚至评帽子的时候,校友多人脉广确实有用。小学校,没多少人,没人给它说话,很吃亏的 远的不说,上海船院没有江核心校友,估计发展就没有这么快 中科院把各个研究所打包伪装成大学,估计有这方面考虑。势单力薄的所,有没落的趋势,生源上就可以看出来 a4633464 发表于 2024-1-25 21:38
无所谓教育部工信部,还是看谁能更好顺应时代需求,未来会是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所以太依赖军工项目的 ...
错了,民用新工科才是发展方向,
集成电路、储能、人工智能、医工融合 wanghy9060 发表于 2024-1-25 21:56
工信部高校也重视军民融合。其实军品项目也足以支撑若干高校发展,但是军品不需要市场检验,而没有经过实战 ...
武统台湾之后,不再发展军工,所以工信部七个学校将衰落,
建议发展民用航空和民用无人机 hsing 发表于 2024-1-26 10:41
远的不说,上海船院没有江核心校友,估计发展就没有这么快
1978年春夏之交,邓同志指出:“交大应与美国交大校友会取得联系,到美国访问。”我校党委迅速计划访美事宜。当时中美尚未建交,我国只有一个代办处在华盛顿。中美间的往来稀少。9月29日我们这个访美代表团乘着解放思想的东风从北京出发了,30日到达美国华盛顿,访问了美国20个城市、27所大学、14个研究单位,历时一个半月。这次访问,给我们巨大的收获:和美国交大校友会恢复了联系,广泛听取了校友们对学校建设的意见;增进了中美人民的友谊,会见美国朋友200余人,与4所名校建立了姐妹学校关系;找到了与美国大学的差距;看到我国科技与美国的科学技术差距巨大。回国后,我们的头脑清醒多了,形成了一个强烈的思想:我们再不能闭目塞听,夜郎自大了。
我们首次访美回校以后,广泛地介绍了美国的见闻和经验,经过研究,决定恢复理科和管理学科,建立了电脑、通讯、微电子、新材料、生物技术、系统工程、土木建筑、文学艺术等等一批代表当代科学技术的新学科。这一切为上海交大向前发展奠定了框架。 本帖最后由 jojojo123 于 2024-1-26 12:53 编辑
1981 年 7 月,包玉刚访问北京之际郑重地向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面交关于捐赠的确认信函。这封函是这样写着:
"敬爱的邓主席:
今年一月在广州与柴树藩副主任当面洽谈,为支持祖国四化建设及教育事业,培养下一代专业人才,由家父包兆龙及我本人、全体家属自愿捐赠一千万美元作为上海交通大学新建图书馆建筑费之用,该图书馆将命名为包兆龙图书馆,恳请予以接受。"
邓欣然接受了惠赠。在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下,包兆龙图书馆于1985年10月9日在上海交通大学落成,叶剑英亲笔为图书馆题写了馆名。在建造包兆龙图书馆过程中,由于学校的精打细算和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包玉刚的赠款有了积余。后来学校用此积余的捐款,于 1992 年在闵行新校区建造了一座14288 平方米的包玉刚图书馆。 1984年2月16日上午,邓同志在上海接见了上海交大党政领导、校务委员会委员和部分教授共50余人,并合影留念。当天下午,王震同志来我校转达了邓同志的意见说:“小平同志对你们的管理改革工作非常关心,非常支持,对你们在改革中取得的成绩表示满意,对你们在当前改革中认真贯彻中央、国务院的精神非常高兴。” 从1978年到1986年,王震曾兼任上海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长达8年之久。 交大校长都厉害,第一任盛宣怀是邮传部尚书,总经理内阁成员,杨士琦为代理国务卿,蔡元培是教育部部长兼任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