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个农业领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
本网讯农业农村部深入学习贯彻******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在科技部的指导下,不断改进科技计划管理,探索和实践具有农业特色的产业科技组织模式,加快推进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近期,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了主责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以下简称“重点专项”)2024年度项目立项工作,“主要作物丰产增效科技创新工程”等14个重点专项立项了198个项目。 开门征集需求。此次立项,农业农村部面向17个部门单位以及推广机构、科研单位、企业、协会等,围绕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等国家战略目标,聚焦产业难点痛点,广泛征集需求、共同凝炼任务、确定优先序,共研究确定了401项科技需求,确保需求来源于产业、成果服务于产业。 共同编制指南。农业农村部将“指南编制专家组”调整为“指南编写组”,明确其职责是按照任务需求和优先序,把科技需求转化为指南文本,并要求人员构成中企业、推广机构的专家占比20%以上,进一步提高企业在方向确定、任务凝练、论证咨询等环节的话语权,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分类推进立项。针对市场化程度高的场景任务,此次立项原则上由企业牵头承担,如工厂化农业关键技术与智能农机装备领域中,92%的项目采取“企科联合”、“科企联合”的实施机制。针对基础类公益类研究任务,一般由高校、科研单位牵头承担,如农业生物重要性状形成与环境适应性基础研究领域中,相关部门所属高校和地方高校牵头承担了61.9%的课题,相关中央级科研单位承担了23.8%的课题。据统计,本次立项的198个项目的课题承担单位中,相关部门所属高校占比24.8%、地方高校占比22.2%、农业农村部系统单位占比19.3%、地方科研院所占比16.8%、其他单位占比16.8%。相关部门所属高校占比24.8%;P 农科院20%,热科院水产院各1% 一是加强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依托国家农业科技重大项目,推动不同学科交叉融合,支持优势科研团队围绕基因编辑、细胞工厂、合成生物技术、非粮生物质制糖技术、微生物菌体蛋白技术、智能制造技术、食用菌和藻类开发等方面,开展组织化、系统化的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不断开拓新型食品资源和新型饲用蛋白来源。充分发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作用,聚焦植物蛋白、人工合成营养物质、新型非粮饲料蛋白等产业技术领域,强化技术装备创新,助推生物产业快速发展。 二是加强创新平台条件支撑。加快建立与农业生物科技创新、生物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平台条件体系。在生物育种、生物资源、智能装备等领域,研究推动设立一批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概念验证中心、农业科研试验基地等,切实提升生物科技创新条件支撑能力。鼓励生物科技领域建设一批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新联合体等新型研发机构,协同推动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资源共享服务等。建好用好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等,打通技术突破、产品创制、示范应用、产业发展的实现路径,培育农业生物技术产业集群。 三是培育壮大生物科技企业。在农业生物科技领域培育壮大一批龙头型和高速成长型科技领军企业,支持企业牵头承担或参与农业重大科技项目实施、重要平台条件建设等,形成核心研发能力和产业带动能力,发挥好企业“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全方位加强政策支持和指导服务,为农业生物科技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发展农业生物产业。
华南农大牵头3项 南京农大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课题24项 南京农大牵头3项 今年咋都这么少的 平均每个涉农大学,3个左右 就看中农的了 北京农学院2项 西北农林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主持3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承担8项课题(子课题)。
获批项目数位居农林高校工科院系前列。 农科院资源与区划所牵头6项 沈阳农大
近日,国家科技管理信息平台陆续公布2024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立项结果。我校获批重点专项5项、青年科学家项目1项,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8项,总计国拨经费1.18余亿元。获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数、总计国拨经费数均创历史新高。 农学成了香饽饽 农科院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68项, 近日,科技部公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畜禽新品种培育与现代牧场科技创新”重点专项支持项目立项名单,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草地土壤健康培育与功能提升团队主持申报的“天然草原生产力提升与多元化草产品加工利用技术”喜获立项,获国拨经费1200万元。 羡慕兄弟院校在农学的成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