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ony 发表于 2024-12-23 21:58:10

巨变!巨变!大老板思路转变,支持强者更强

本帖最后由 Anony 于 2024-12-23 22:00 编辑

ZY正在改变思路,把钱投向最优秀的省份。此前的11月8日,QGRD审批通过了10万亿的地方化债方案,其中6万亿是授权给地方发行特殊再融资专项债,用于置换隐性债务(以下简称置换专项债)。但同样是化债,省市之间亦有区别。有两个特点:
1、去年划定的12个高债务省份的发债规模仅占29.4%,2023年的占比则是超过70%;

2、经济大省和中部大省的发债规模合计7558亿,占到了全部的62.3%,而去年这些省份仅占15%。


(1)经济大省获得的分配额度:广东(9233亿)、浙江(7040亿)、江苏(6885亿)、山东(5449亿)、福建(2383亿)、安徽(1949亿)、北京(1254亿)、上海(646亿)。

加起来接近3.5万亿,超过了整体6万亿化债资金的一半多。

(2)另外,中部省份估计将普遍获得更高的资金支持,如湖北、河南、湖南、江西等,普遍应该都在2000亿以上;

这意味着,ZY的思路发生了重大改变:
化债额度的分配已经从优先支持重债省份(往往是弱省)转变成了优先支持经济大省和潜力大省。

10万亿况且如此,何况顶尖大学建设,放弃地域平衡,放手强者做大做强
巨变!中央正把更多钱投向最优秀省份,让强者快跑|广东省_新浪财经_新浪网


Anony 发表于 2024-12-23 22:08:06

经济大省挑大梁

liyide168 发表于 2024-12-23 22:12:59

有没有一种可能,强省欠的债务更多

Anony 发表于 2024-12-23 22:16:25

liyide168 发表于 2024-12-23 22:12
有没有一种可能,强省欠的债务更多

主要是一种转变,2023年12个高债务省份拿的还不少

求实园 发表于 2024-12-23 22:17:24

如属实,目前这个方法比较合适。在紧要关头,让强的更强(即放下包袱以利强者再战快速取得成功,然后反哺弱者带动弱者)。当资源有限时,集中力量或优势兵力搞经济/治理经济环境。经济如此,军事也如此。

Anony 发表于 2024-12-23 22:32:53

求实园 发表于 2024-12-23 22:17
如属实,目前这个方法比较合适。在紧要关头,让强的更强(即放下包袱以利强者再战快速取得成功,然后反哺弱 ...

非常中肯,希望能抗住阵痛

宁汉合流 发表于 2024-12-23 22:33:49

晕,江苏第三

kaiqwe 发表于 2024-12-23 22:44:40

浙江得到的支持还是比江苏高,有上海在江苏赢不了的样子

Anony 发表于 2024-12-23 23:17:29

kaiqwe 发表于 2024-12-23 22:44
浙江得到的支持还是比江苏高,有上海在江苏赢不了的样子

浙江和福建都是龙兴之地,地位自然不一般

吹没有用 发表于 2024-12-23 23:47:22

经济强省为什么大学都拉胯?

congyun 发表于 2024-12-23 23:50:31

江浙都是债务大省,广东多是因为广州也是大户,房地产支柱

Dbsdxq 发表于 2024-12-24 08:09:30

有道理,不能总照顾偏远地区吃大锅饭,对低效没落的不应主持

yuquanshan 发表于 2024-12-24 10:15:06

congyun 发表于 2024-12-23 23:50
江浙都是债务大省,广东多是因为广州也是大户,房地产支柱

江浙沪的负债率都很低,而黑省负债率已经接近900%了,不得不说是你哈带坏了社会风气。

yuquanshan 发表于 2024-12-24 10:17:10

congyun 发表于 2024-12-23 23:50
江浙都是债务大省,广东多是因为广州也是大户,房地产支柱

黑省负债率全国第一,当地985带坏了风气,导致风气不正。

南高师 发表于 2024-12-24 10:19:38

求实园 发表于 2024-12-23 22:17
如属实,目前这个方法比较合适。在紧要关头,让强的更强(即放下包袱以利强者再战快速取得成功,然后反哺弱 ...

李斯特的国民经济学观点就是如此,鲁尔工业区振兴了德国。

宁汉合流 发表于 2024-12-24 10:23:26

南高师 发表于 2024-12-24 10:19
李斯特的国民经济学观点就是如此,鲁尔工业区振兴了德国。

你在南京哪儿?我过两天到南京

zjutlevel 发表于 2024-12-24 10:25:55

经济强省化债了还有点希望。本身债务高的省份,包袱太重,一点钱投进去没水花。

逍遥客33 发表于 2024-12-24 11:03:11

区域振兴计划效果非常一般,在中西部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效率很低,占用大量资金。有的省份,靠着老乡拉了不少项目和铁路,表面繁荣,不增税收。很多现象,凭常识就能懂。

钻木取火 发表于 2024-12-24 11:48:08

西藏300多万人口 财政支出比1800万人口的苏州还多呢。不计成本的投入,没鸟用,书记说话没有喇嘛说话有用。

胖妞 发表于 2024-12-24 12:48:44

不搞共同富裕/强大?

宁汉合流 发表于 2024-12-24 12:53:18

胖妞 发表于 2024-12-24 12:48
不搞共同富裕/强大?

你多重?

Andy8888 发表于 2024-12-24 12:55:32

不人为干预,让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发挥作用。:P

墨哲庚 发表于 2024-12-24 13:18:44

Andy8888 发表于 2024-12-24 12:55
不人为干预,让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发挥作用。

坚决反对你这种优胜劣汰的社达主义和放任自流的自由市场主义,否则人(wo)民(zen)还(me)要(tong)你(zhi)做(ni)甚(ne)?

jinken 发表于 2024-12-24 13:25:57

困难时期,谁能搞钱用谁

逍遥客33 发表于 2024-12-24 14:01:26

钻木取火 发表于 2024-12-24 11:48
西藏300多万人口 财政支出比1800万人口的苏州还多呢。不计成本的投入,没鸟用,书记说话没有喇嘛说话有用。 ...

确实,没有客流的地方拼命修机场,苏州这样的优等生就是卡在不批。卡脖子还得是自己人。

油里大叔 发表于 2024-12-24 15:50:10

都等着接济,谁有愿意发展

liyide168 发表于 2024-12-24 17:08:25

会议指出,2025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打好政策“组合拳”。一是提高财政赤字率,加大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二是安排更大规模政府债券,为稳增长、调结构提供更多支撑。三是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强化精准投放,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四是持续用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促进财政平稳运行、可持续发展。五是进一步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强地方财力,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巨变!巨变!大老板思路转变,支持强者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