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先进空天材料中心属于什么?
应该是学院自己设置的 宇航学院:精准规划师资队伍,人才引育传佳绩。桂海潮教授荣获“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三级航天功勋奖章”、第十六届航空航天月桂奖。桂海潮教授、邓岳教授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占学校获奖人数50%,韩旺教授获评霍英东青年科学家奖。梁国柱教授获评北京教育系统教书育人先锋,孟庆春教授荣获学校立德树人卓越奖。新增国家级领军人才2人、国家级青年人才3人,国家级博士后项目4个,高层次人才比例持续提升。晋升教授3人,多位青年教师成为国防、科技部及行业科技评审专家。 强化支撑引领作用,平台建设持续发力。推进学科方向、平台、团队一体化建设,牵头联合商业航天企业申报获批“可重复使用空天运载器系统设计”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与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联合申报获批“高效能空间推进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联合申请获批工信部能力提升科教平台建设项目,有力地支撑了学院的条件建设。对接国家战略需求,科技创新取得突破。围绕航天领域重大需求,牵头获批千万级纵向项目2项,多项空间站科学与试验项目研制稳步推进。以第一完成单位获评两项国防科技二等奖,另获得国家一级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荣获第四届“天智杯”人工智能挑战赛冠军。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3项,同比增长130%,获历史性突破。其中,优青项目1项、重大研究计划1项、重点项目(含校企联合)3项。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博士研究生)6项,全校领先。获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商业航天联合基金10项(含重点项目4项),全市排名第一。以第一完成单位在《Nature》子刊发表论文1篇,在国际权威“nature论文指数”期刊发表论文1篇。 集成电路学院:获批建设“工艺检测技术与设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获批共建“集成电路测试与评价”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半导体光电器件与系统集成”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等,建成芯片与网络安全科教协同平台。 坚持人才强院引育并举,师资队伍建设构筑新高地。引进国家级领军人才张紫辰团队,全年新增国家级(青年)人才6人,学院国家级人才占比进一步提升至46%。获评“中国青年科技奖”1项,北京市卓越青年科学家1项;获批中国科协青年托举项目1人,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人。 科研经费再创新高,年度到账科研和专项经费同去年相比增长109%。牵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项,同比去年翻一番。发表Nature和Science子刊11篇,发表领域顶级会议IEDM 3篇,荣获北京市自然科学一等奖。 乘东风,再不发展没道理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