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说,不妨举个例子?哪个高校?
2020年复旦发了17篇NS,是历史高点 ...
太猛了也 本帖最后由 yyyy 于 2025-2-20 00:29 编辑
北大1N1C,西湖1N,南开1N,病毒所1C,分子细胞中心1N。
北大就不评价了,牛的没得说。西湖大学真成中国生命普林斯顿了,这论文嘎嘎出,太猛了,看来以前都是实验室没组建好,有时滞效应,而且西湖大学是不是人才帽子也不多啊。 本帖最后由 roundmoon 于 2025-2-20 08:50 编辑
这东西有什么用?我们论文全球第一,我们专利也是全球第一。然并卵?
被人一卡脖子就翻白眼,一松手就自己climax了。 截止2月20日,北大12篇cns,10篇一作一单位通信(其中1篇一单位为昌平实验室.1篇为matters arising),1篇共一共通,1篇共通 南雍山 发表于 2025-2-17 23:27
这个统计,只统计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单位
2025年,华南理工大学科研工作实现良好开局:继1月9日环境与能源学院严克友教授团队成果登上Nature后,2月14日,前沿软物质学院和电子显微中心韩宇教授成果又在Science正刊上发表。
其中,华南理工大学为本论文的第一通讯单位,韩宇教授为本文的主通讯作者。其它通讯作者包括香港大学的Lain-Jong Li,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Ingo Pinnau,上海大学的石国升,以及东京大学的Vincent Tung。这也是电子显微中心在成立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在Science和Nature正刊上发表的第三篇论文。
值得一提的是,上个月中旬,前沿软物质学院张震教授也以合作成果的方式,在Science正刊上发表论文。这两篇Science文章均以国际合作团队的形式完成,显示了国际合作在前沿科研领域中的重要性。 南雍山 发表于 2025-2-17 23:27
这个统计,只统计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单位
2025年,华南理工大学科研工作实现良好开局:继1月9日环境与能源学院严克友教授团队成果登上Nature后,2月14日,前沿软物质学院和电子显微中心韩宇教授成果又在Science正刊上发表。
其中,华南理工大学为本论文的第一通讯单位,韩宇教授为本文的主通讯作者。其它通讯作者包括香港大学的Lain-Jong Li,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Ingo Pinnau,上海大学的石国升,以及东京大学的Vincent Tung。这也是电子显微中心在成立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在Science和Nature正刊上发表的第三篇论文。
值得一提的是,上个月中旬,前沿软物质学院张震教授也以合作成果的方式,在Science正刊上发表论文。这两篇Science文章均以国际合作团队的形式完成,显示了国际合作在前沿科研领域中的重要性。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