舵手 发表于 2025-3-2 10:04:40

哪届复旦校领导把下述学科建设问题解决了,就是好领导

本帖最后由 舵手 于 2025-3-3 08:34 编辑

学科建设是大学立校之本。任何一个文理医工学科没有几个院士领衔是不可能成为强势学科的,任何一个人文社科经管学科没有几个长江特聘领衔是不可能成为强势学科的。

几十年来,复旦的计算机、管理、外文、法律等虽然人才培养顶尖,但其学科建设却一直没有起色,惯性地后退到现在这个境地(第五轮学科评估:计算机合并软件工程情况下并列第9,管理科学并列第16,工商管理并列第9,法学并列第13,外文并列第16)。

工科几十年来学科建设还是原地踏步般“恒弱”,暂且不说计算机学科师资自从建系至今40多年来一直是零院士当选,连一支独秀的微电子学科一手好牌打到现在也是“外强中干”,几十年来没上过一个院士,只能花钱引进刘明院士。对任何一所C9高校的师资而言:几十年没出过一个院士的学科能是名副其实的强势学科吗?

虽然生物学人才培养全国顶尖(像本科校友张亚平、贺福初都是不到40岁当选中科院院士),但师资几十年来还是0院士当选。如果不把金力从美国召回来,生物学师资也是几十年没出过一个院士的学科。生态学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后退到并列第12名。

连大名鼎鼎的新闻学科、外文学科从2004—2024年20年来竟然0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直到连续大放水几年后的今年才各有一位教师上了公示名单)。新闻学科20多年来也只有一位院领导在2015年报上了西藏大学的长江特聘。由于外文学科弱不禁风,学校闪电般地在2024年底史无前例地把刚从浙大挖来的文科第十四批长江特聘孙海涛教授(56岁入选)特批为文科资深(这令一大批几十年来为复旦呕心沥血、攻城略地的复旦名教授们“望海兴叹”!)。管理学也是长达十八年零当选长江特聘。法学从2004—2024年从浙大引进孙教授后才上了第一位长江特聘,无奈孙院长水土不服和自身存在的问题去年又回流到浙大了,似乎法学院师资又回到了零长江特聘的时代。

即使校领导厚爱的老牌学科也尽显隐忧,如规模庞大的历史学科(有中国史、世界史两个一级学科,含历史系、历史地理研究所、文史研究院、文博学院四大二级实体机构,相当于四个实体院系),从2004-2025年22年来也仅仅入选了3个长江特聘,而其中的世界史一级学科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竟然位居上海第三(排在华东师大、上海大学之后)!新晋A+同样规模庞大的中文学科(由中文系、古籍所、古文字研究中心、现代语言研究院等校级实体机构组成)似乎也已经连续7年长江特聘零入围、零入选!

至于校领导一叶障目,被“戏精”蒙蔽,用人不察,把学术庸人推上学校高位就不谈了,一言难尽......


期待学校本次“长聘制”改革能理顺关系,睿智地处理好“女婿”与“儿子”的关系,为全校学科建设带来新气象!

franklun 发表于 2025-3-2 10:11:13

复旦危机最大的传统学科不是物理吗

flowingseason 发表于 2025-3-2 10:18:05

仔细梳理的话,其实每个学校都有一堆隐忧。
另外,复旦的工商管理竟然不是A+,匪夷所思,复旦管院可是金字招牌。

舵手 发表于 2025-3-2 10:20:06

flowingseason 发表于 2025-3-2 10:18
仔细梳理的话,其实每个学校都有一堆隐忧。
另外,复旦的工商管理竟然不是A+,匪夷所思,复旦管院可是金字 ...
80年代、90年代的复旦计算机、管理、外文、法律都比现在好多啦,作为舵手的相关校领导难辞其咎

舵手 发表于 2025-3-2 10:21:08

franklun 发表于 2025-3-2 10:11
复旦危机最大的传统学科不是物理吗

物理没啥问题,只是师资规模问题

a4633464 发表于 2025-3-2 10:30:18

本帖最后由 a4633464 于 2025-3-2 10:41 编辑

我相信复旦可以很快把新工科赶上来,但在华五中能不能有竞争优势,不好说,就目前来说,新工科最热门的AI和Robotics,复旦在华五中没有啥竞争优势,部分工科类中九比复旦也要强,但我觉得相比大部分中九院校,复旦新工科大概率是能追上来的

舵手 发表于 2025-3-2 10:31:36

a4633464 发表于 2025-3-2 10:30
我相信复旦可以很快把新工科赶上来,但能在华五中能不能走竞争优势,不好说,但我觉得相比大部分中九院校, ...

复旦的定位至少是华五,否则,就是失败

王不留行 发表于 2025-3-2 10:36:59

新闻不会吧,随便检索一下。张涛甫CJ特聘,朱春阳、张志安都是小长江。

舵手 发表于 2025-3-2 10:40:12

本帖最后由 舵手 于 2025-3-2 11:44 编辑

王不留行 发表于 2025-3-2 10:36
新闻不会吧,随便检索一下。张涛甫CJ特聘,朱春阳、张志安都是小长江。
张院长是以西藏大学名义申报的特聘,地区照顾政策。这在他个人简历里是万万不能说的,你懂的。就像张院长的简历里是不能提他的本科学历一样。:'(

西藏大学新增3名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发表时间:2015-01-07   来源: 西藏商报   作者:麦垛
记者从西藏大学了解到,日前,经教育部批准,西藏大学新增3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4年,西藏大学针对自治区经济社会重点发展领域积极推荐了“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人选。西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史专业教授次旦扎西、天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教授陈冠益、复旦大学新闻学专业教授张涛甫一同获得教育部批准,正式确定为西藏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日前,3位教授分别与西藏大学签订了聘用合同,聘期五年。

王不留行 发表于 2025-3-2 10:46:26

舵手 发表于 2025-3-2 10:40
这一位是以西藏大学名义申报的特聘,地区照顾政策。这在个人简历里是万万不能说的,你懂的。

西藏大学新 ...

那确实有点难看,不过新闻底子厚的,话语权长江以南第一。外语确实没检索到,小长江都只一个,只看到今年引进浙大大长江刘海涛。

舵手 发表于 2025-3-2 10:51:47

王不留行 发表于 2025-3-2 10:46
那确实有点难看,不过新闻底子厚的,话语权长江以南第一。外语确实没检索到,小长江都只一个,只看到今年 ...

文科第十四批长江特聘孙海涛教授(56岁入选),批次的含金量是递减的

爱荷 发表于 2025-3-2 11:02:28

还是得坚持教授治校。

舵手 发表于 2025-3-2 11:08:27

本帖最后由 舵手 于 2025-3-2 11:30 编辑

爱荷 发表于 2025-3-2 11:02
还是得坚持教授治校。
领导治校,教授都争抢处长职位:'(

shfdfzyyj 发表于 2025-3-2 11:31:26

得继续努力

爱荷 发表于 2025-3-2 11:47:12

舵手 发表于 2025-3-2 11:08
领导治校,教授都争抢处长职位

不不不,教授治校,真正醉心科学研究的教授,会推动本学科发展的,拿项目、建平台、进人,都是这帮教授推动的。北大这方面做得不错,很多项目、平台先是教授发起,向学校打报告批准后实施。当然不是所有学科都如此,确有权力痴迷者。

爱荷 发表于 2025-3-2 11:50:16

可以观察一下,比如,北大很多大型对内对外会议(不单是学术交流,包括项目、合作、平台等),并不是哪个领导主持的,就是普通教授。

zdyyy 发表于 2025-3-2 11:51:05

客观来说复旦文科的堂子确实很大,第五轮人大不算管科的话文科是7A+,复旦管科无A+,文科也是7A+,但是文科师资的整体规模复旦应该是小于人大的。

爱荷 发表于 2025-3-2 11:52:07

爱荷 发表于 2025-3-2 11:47
不不不,教授治校,真正醉心科学研究的教授,会推动本学科发展的,拿项目、建平台、进人,都是这帮教授推 ...

校方只能是宏观把控,他们并不知道每个学科的底细,如果学院院长也不给力,没有教授们推动,这个学科肯定要晚。

ustcharvard 发表于 2025-3-2 12:09:39

我是一向喜欢复旦的,复旦校名好听。楼主没说到点子上,复旦的数理化生是最大的问题。数学还好,虽然不像以前No 2那样断层领先,但是活力还在。过去20年,理化生的相对地位都下滑不少。

aimonehour 发表于 2025-3-2 12:29:02

旦旦有钱,不会下滑,怎么也出不了前十

萌萌的小猫 发表于 2025-3-2 12:29:37

计算机合并软件工程情况下并列第9,这个不差吧

a4633464 发表于 2025-3-2 12:33:47

ustcharvard 发表于 2025-3-2 12:09
我是一向喜欢复旦的,复旦校名好听。楼主没说到点子上,复旦的数理化生是最大的问题。数学还好,虽然不像以 ...

非常同意你的观点,复旦理科的地位大幅下滑了,清华/浙大/上交的理科都上来了,新工科建设短期是不会对复旦有很大帮助的,毕竟复旦这方面要走的路还非常长

newton27 发表于 2025-3-2 12:46:40

复旦文科还是强在文史哲,外语其实竞争很激烈,除了传统文科强校和外语类学校,工科类强校的外语都不弱,新闻按理是复旦的一面旗帜,没有大长江不应该

天乙贵人 发表于 2025-3-2 12:52:43

复旦除开医学,院系数和规模不算大吧,有那么难管吗?还是内斗太多?

nature 发表于 2025-3-2 13:00:07

天乙贵人 发表于 2025-3-2 12:52
复旦除开医学,院系数和规模不算大吧,有那么难管吗?还是内斗太多?

复旦是本科生招生人数少,硕士博士招生挺多的,教师数量绝对不少。有一年我表弟考复旦的硕士,专业是微电子的专硕(不包括学硕)当年就招了200~300人规模,轻而易举考上。

lievenb 发表于 2025-3-2 13:20:58

理化生已经吸引不到顶尖生源了,现阶段的不利环境是CSAI言必称清北和交大ACM,我旦在AI和CS领域很难竞争到最佳生源,坦白说目前我旦无法匹配顶尖师资和发展机会,长期以次等人才去跟顶尖人才竞争,不论业内威望、校友影响都会矮人一头。好大学的标准从来不是排行榜,而是社会名流和各界精英的威望和影响,不解决这个里子问题,而关注所谓学科建设的面子,是无法真正保住我旦应有的地位的。当然不仅CSAI存在生源危机,数学物理生物亦有戚戚。抓生源,功夫要在高考外,了解这届学生的心理,一方面要建立优越感和品牌意识,参考科大少年班和交大ACM成功经验,另一方面也确实要想尽一切办法匹配顶级师资、顶级资源,尽早接触顶级科研圈。生源问题事关长远,复旦这么多年不温不火,根本原因就是这个。

ustcharvard 发表于 2025-3-2 14:06:18

lievenb 发表于 2025-3-2 13:20
理化生已经吸引不到顶尖生源了,现阶段的不利环境是CSAI言必称清北和交大ACM,我旦在AI和CS领域很难竞争到 ...

说的挺好。理科有理科的办法、cs/ai有cs的路子。

科大理科无虞,但是CS也要学习上交ACM/密院先进经验,要敢于打品牌。

我的先人啊 发表于 2025-3-2 14:18:25

复旦守着上海这么多年,理科工科没办法全面甩开南大,就是失败

Darkdawn 发表于 2025-3-2 14:29:37

事实上复旦在人才培养上还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就是绩点改革推行得太晚了,错失了过去十几年把本校学生送往世界各地名校培养的机会,还自我感觉良好地搞卓博计划。现在美国新ap复旦本科毕业的已经很少了,以后只会更少,学术圈校友话语权越来越小

吴思齐 发表于 2025-3-2 14:40:56

本帖最后由 吴思齐 于 2025-3-2 14:43 编辑

对浙大何尝不是 和北大的本科生聊过 北大cs申北美phd的假想敌是清交科 完全没浙大事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哪届复旦校领导把下述学科建设问题解决了,就是好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