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全校教师干部大会:改革改革改革
本帖最后由 不知而已 于 2025-3-13 23:37 编辑3月12日,华东师大召开全校教师干部大会,结合改革深化期、发展关键期的新形势、新要求,对2025年重点工作进行部署,为推进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校党委书记梅兵主持会议并讲话,校长钱旭红作工作部署。
梅兵讲话:
站在大改革的关口,不改不行,慢改也不行
改革,先要改变思维,再要改变打法。一要摒弃“等靠思想”,揭榜挂帅、服务贡献才是生存之道;二要摆脱“路径依赖”,在学科界限不断突破、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加速推进、强服务强贡献导向日益明确的背景下,学校、部门、院系和每位教职工都要不断调整优化工作目标、厘清工作逻辑、创新工作路径。三要打破“自我设限”,勇于走出舒适区,让越来越多的“不能”成为“可能”、让越来越多的“优势”成为“胜势”。
改革,必须干字当头、攻坚克难。在学校十四次党代会各项部署的基础上,对标最新的形势任务要求变化,瞄准未来三年这个新的发展关键期,学校专门研究制定落实《纲要》的“三年行动方案”,明确“十大攻坚计划”,涵盖约50项具体任务。教育部巡视整改也是今年学校的重要任务,希望每个部门、院系乃至每一位干部师生都能拿出主动“扛责任”、勇于“挑大梁”的魄力和行动,参与到改革发展和整改落实的各项实际工作中来。
改革,是最好的练兵场和检验场。一是在“实践场”上“练兵”,要愿挑最重的担子、能啃最硬的骨头、善接烫手的山芋,在直面问题、破解难题中不断打开工作新局面。二是在“实绩场”上“争先”,通过改革把各个单位、每个干部干事创业的好思路好办法找出来,把存在的真问题真困难也找出来,集众智、聚众力,形成“成功一个、带动一批、影响一片”的良好局面。
改革,没有局外人、旁观者。真正的改革主战场在基层一线、在“施工现场”,校院两级领导干部必须有效地向一线问需问计;每位教职工也要躬身入局,紧随大部队力争不掉队。去年是华东师大前身学校之一大夏大学建校100周年,今年是光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回望一百年前,在积贫积弱的中国独立创办中国人自己的好大学,大夏、光华靠的就是光大华夏、服务国家的爱国情怀以及冲破桎梏、革故鼎新的改革精神。梅兵表示,这样的精神血脉同样流淌在今天的华东师大师生身上,引领和支撑着大家在这个大变局大改革的关键时刻,扛起责任,锚定目标,蹚出新路,闯出新局!
校长发言:
校长钱旭红从人才培养模式、有组织科研、转化和服务、学科布局、师资队伍、国内外合作交流、治理体系和能力、拓展办学资源等方面,回顾2024年度学校发展情况,并部署2025年度学校的重点工作。钱旭红强调,2025年是巨变时代的节点、转折性的关键之年,需要我们胆大心细、扎实推进工作,实施学校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三年行动方案,总结学校“十四五”建设成效,做好“十五五”的谋划。不仅要做好2025年的事情,也要为兑现十年承诺,基本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打下完胜的基础,在适当时候为学校未来十年的学术与育人创新发展立下基本的十条原则。
要持续巩固“超学科、重思维、智能化”的育人和发展理念。“超学科、重思维、智能化”理念,既是对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有力呼应,更是立足学校自身实际、面向未来、再造学校特色优势的积极探索。今后,要对卓越育人1.0-3.0的模式和运行及初步效果进行全面彻底的梳理评估,并借助AI进行全面彻底的核查;要推动《人类思维与学科史论》课程体系的全面人工智能化;要在未来学习中心试点建设中,将这一理念全面融入“未来学习”“未来课堂”。
要锚定目标补齐育人短板,为高质量发展积势蓄能。一是培养大学生的使命感。特别关注现在的青年大学生,帮助并启发他们从有限人生经历、所在家庭的历史、家族的历史、我们民族的历史、人类的文明史的感悟中,确立积极的心理学、积极的人生观,避免弊导思维、倡导利导思维,激发精神和肌体的免疫力,建立百折不挠、永不气馁的使命感。二是提高研究生的培养效果和质量。教授对研究生的指导既体现在选题、作论文中,更体现在平时和关键节点以及学术风气的匡正与建立上,要高度重视、定期召开组会,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要前瞻布局,决战未来,突破关键。通过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高效协同融合实现创新策源或者引领发展,学校将推动卓越育人、卓越学术、卓越服务纵深发展。一是基于人工智能的超学科产学研合作。二是新文科领域的超学科产学研合作。要提前布局,推动文旅、心理、元宇宙、人工智能等协同推进;探索建立人文社科领域的实验体系;尝试在世界模拟器、人文社科多尺度重大问题、人性游戏模拟三个维度,探索建立前瞻性、实证性的全球人文社会的智能治理模型和体系,为未来人文社科的跨越发展打好基础。三是健康与养老方面的超学科产学研合作。通过有组织的科研,做好超学科的融合发展,为促进银发经济发展,为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做出更加独特的卓越贡献。
钱旭红表示,华东师大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策略,是时刻紧扣三大使命,借助人工智能带来的革命性变化,通过超学科融合发展、与产业和行业重大问题突破相结合,变革教育模式,培养高端领军英才。
砍掉30%文科 根本不提师范两个字 有紧迫感危机感是好事,但是考虑到华师大的地位体量能量和领导层一贯的作风,落实到什么地步转型到什么水平,不抱太大期望 yz123 发表于 2025-3-13 23:41
根本不提师范两个字
大概是上面盯得不紧吧,教育初心近些年没有提过 不会要学复旦也砍一半文科吧:lol 尝试在世界模拟器、人文社科多尺度重大问题、人性游戏模拟三个维度,探索建立前瞻性、实证性的全球人文社会的智能治理模型和体系,为未来人文社科的跨越发展打好基础。 复旦掀起了上海滩的大学改革浪潮,示范效应相当强 “要提前布局,推动文旅、心理、元宇宙、人工智能等协同推进”。
旦:这是要接收我的旅游学系吗? 都特么一堆官话套话废话。 华东师范玩真文科,倒霉鬼 二是新文科领域的超学科产学研合作。要提前布局,推动文旅、心理、元宇宙、人工智能等协同推进;探索建立人文社科领域的实验体系;尝试在世界模拟器、人文社科多尺度重大问题、人性游戏模拟三个维度,探索建立前瞻性、实证性的全球人文社会的智能治理模型和体系,为未来人文社科的跨越发展打好基础。三是健康与养老方面的超学科产学研合作。通过有组织的科研,做好超学科的融合发展,为促进银发经济发展,为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做出更加独特的卓越贡献。
==========================
通篇主要讲文科 没有量子思维是不可能成功 关注“健康与养老”,这是中医的主战场。 国人道德智力低下,伪货更吃香。。搞真东西没人买账 钻木取火 发表于 2025-3-14 08:51
华东师范玩真文科,倒霉鬼
没事,越是文科越是我交最爱,就等着两校合并那天了。
国家和上海对华师的扶持力度太低了,乔夫也难为无米之炊啊。 真心觉得华师和我交合并的话,经费有了、生源质量有了、还不用自己在费劲资源去再弄一套AI人工智能的玩意,直接用我交的AI资源,结合华师本身的优势学科来迎接新的挑战 lgyyuuki 发表于 2025-3-14 11:43
真心觉得华师和我交合并的话,经费有了、生源质量有了、还不用自己在费劲资源去再弄一套AI人工智能的玩意, ...
你交现在什么都不缺,还要合并华师大?即使合并也达不到浙大那么多a类学科吧,毕竟没有农学。 本帖最后由 tsenway 于 2025-3-14 11:59 编辑
戏说而已,何必当真?;P
想分她的一点心理学学科,倒未必是假。
二师兄 发表于 2025-3-14 11:52
你交现在什么都不缺,还要合并华师大?即使合并也达不到浙大那么多a类学科吧,毕竟没有农学。 ...
我交需要华师的文科、部分理科和教育学,而且两校是互补的 lgyyuuki 发表于 2025-3-14 20:35
我交需要华师的文科、部分理科和教育学,而且两校是互补的
历史系几个“著名教授”、哲学系出身的前学校党委书记、中文系做文艺学和文献学那帮人是在做真文科,不过你这么明目张胆,八成要黄,清北浙旦都不同意:victory: lgyyuuki 发表于 2025-3-14 20:35
我交需要华师的文科、部分理科和教育学,而且两校是互补的
这些都是帅都甩不掉的就业垃圾专业啊。。。。 墨哲庚 发表于 2025-3-14 21:18
历史系几个“著名教授”、哲学系出身的前学校党委书记、中文系做文艺学和文献学那帮人是在做真文科,不过 ...
他们都有这些学科,想挖感觉也困难 lgyyuuki 发表于 2025-3-14 20:35
我交需要华师的文科、部分理科和教育学,而且两校是互补的
交大体量已经很大了,不可能再合并部属综合性院校,华师应该和华理合并,学科互补,合并后的体量也合适。 lgyyuuki 发表于 2025-3-14 22:35
他们都有这些学科,想挖感觉也困难
他们挖华师的人干嘛?阻止你交成巨无霸才是目标 lgyyuuki 发表于 2025-3-14 20:35
我交需要华师的文科、部分理科和教育学,而且两校是互补的
最需要的难道不是华东师范大学的软件工程吗? 墨哲庚 发表于 2025-3-15 15:03
他们挖华师的人干嘛?阻止你交成巨无霸才是目标
所以让复旦先合并同济啊,我交顺带合并华师,让魔都的经费不要浪费和内耗 我旦和同济只谈合作,没必要合并。 lievenb 发表于 2025-3-15 15:35
我旦和同济只谈合作,没必要合并。
大家都等得起,人口出生率那么低,高校迟早还要大合并的 我旦和我同,都有各自悠久的历史,向来也友好。他校的就不必扯淡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