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这两年转型很成功了,经费也充足,生源也稳住了
同济和土木建筑解绑了 支持客观评判。 客观评价。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同济近四十年来其实一直在转型,只是最近两年才开始受关注。最近的一次转型,是以转化医学和人工智能为引领的转型。其他学科也在次第跟进,如光学、材料等虽然整体水平离顶尖还比较远,但是在部分方向上表现很亮眼。 医学值得期待。 本帖最后由 kapior 于 2025-4-19 22:09 编辑同济在解放前是综合性大学,其中医、工、理都是名牌,文法也是大牌云集。但是院系调整后变成了土建单科大学,是所有知名大学中学科门类最窄的,而且土木学科的衍生能力相对较弱。改革开放后,李国豪校长带队实现了第一次转型,大力拓展机电理科,从土木单科大学转型为多科性大学(可惜复建医疗卫生系的请示被总经理最终否决),但是机电理科的应用场景还是主要在土建上,比如建筑声学、工程机械等。第二次转型是吴启迪校长和万钢校长推动的,以做强汽车、扩充文科为主要目标。一度也很热闹,但是技战术层面比较偏颇,总体不算成功,转型的场景有所拓展但主要还在土建方面。最近一次转型是以裴刚校长和陈杰校长为推手的转型,扭转了内部学术生态,学科场景也大多转向土建之外,两个牵头学科也拿下了重要领域的重要平台,成果开始显现。其他一些传统二线学科在部分方向上也开始走上前台。
比我东强,东南高端生源还是靠信息电子撑着,这么多年计算机人工智能自动化医学每一个争气的 裴刚对生命医学贡献最大,同济应该感激 确实,可能同济对医学的执念是其他大学所无法理解无法比拟的。 kapior 发表于 2025-4-19 21:56
同济在解放前是综合性大学,其中医、工、理都是名牌,文法也是大牌云集。但是院系调整后变成了土建单科大 ...
ALL IN人工智能,带动全体理工医管学科。 以前真的是又土又木。 这就是高校底蕴 曳引留痕 发表于 2025-4-19 21:59
比我东强,东南高端生源还是靠信息电子撑着,这么多年计算机人工智能自动化医学每一个争气的 ...
东南已经做的很不粗了 同济近些年是不是有人相助? 来的校长都是正好对口,先是生命医学,然后两个都是信息类 zyannetbig 发表于 2025-4-19 22:16
同济近些年是不是有人相助? 来的校长都是正好对口,先是生命医学,然后两个都是信息类 ...
个人理解,万自知无力改变现状引荐了裴,至于有没有更大的贵人牵线不好说,不过从后来裴的外部支持看,更像是一场偶遇。裴确实是一位战略科学家,做事有眼光有魄力,当时土木还很好赚钱,裴强调学术为本遭到很多反对,据说裴经常和保守派发脾气甚至拍桌子,那些年校内反对他的声音很多。不过后来成绩慢慢出来了,校内反对声都平息了。裴也带队拿下了转化医学领域除了重大设施之外的几乎全部国字号平台。也许裴的出色治理表现,给同济争取到了很多的机会,才有了后边的人工智能。陈的到来,可能是有大BOSS发现同济还能救,据传是市里参与了谈判,不保真。 呵呵有意思 同济对医学的执念,对医学的投入。无以复加。对医学的偏爱。 kapior 发表于 2025-4-19 22:34
个人理解,万自知无力改变现状引荐了裴,至于有没有更大的贵人牵线不好说,不过从后来裴的外部支持看,更 ...
裴最大的遗憾就是不重视信息吧。 tzgj1907 发表于 2025-4-20 07:06
裴最大的遗憾就是不重视信息吧。
这些必须承认,不需要神化裴老大。但是,裴改变了内部学术生态,仅此一点就是最成功的校长之一。 kapior 发表于 2025-4-20 08:13
这些必须承认,不需要神化裴老大。但是,裴改变了内部学术生态,仅此一点就是最成功的校长之一。 ...
结论赞同。
真的一心一意为同济发展付出了很多心血,完全融入了。另外任期也够长,能有足够时间来实现他的想法。
就比如当年材料的黄云辉,虽然最后又回去了,但是当时这个动作的成果现在却逐步显现了,罗、马等人都逐步起来了
同济的校长,有战略眼光当首推李国豪的两个转变,他毕竟对德国高校了解深刻,只是受限当时的政策。裴刚发展生医,抓基础科学,有功之臣。陈杰推动人工智能力度大,可惜任期太短,否则还会有快速发展。不然如果不思进取,继续还躺在土木建筑单科大学上睡觉,只能夕阳西下。。 本帖最后由 tzgj1907 于 2025-4-20 16:16 编辑
春华秋实 发表于 2025-4-20 12:13
同济的校长,有战略眼光当首推李国豪的两个转变,他毕竟对德国高校了解深刻,只是受限当时的政策。裴刚发展 ...
大家都在搞综合化,同济怎么可能还躺在单科性高校上,最后这个假设没有任何意义呀。况且当时的单科性,也不是同济想单科。个人的发展脱离不了历史发展的洪流
希望郑校至少能把计算机学院搞出点动静吧
你们小郑,有没有在同济拓展科研团队啊? peak9918 发表于 2025-4-20 16:37
你们小郑,有没有在同济拓展科研团队啊?
科研团队还在西交,经常回来 peak9918 发表于 2025-4-20 16:37
你们小郑,有没有在同济拓展科研团队啊?
不求他拓展科研团队,已经当选院士了,科研动力下滑在所难免
只求他任内能把计算机学院的体系理顺,先引进一些优秀的苗子,为后续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就好比陈杰对控制的贡献一样就行。这样未来某天即使他离任了,也有后续的持续发展能力 说的在理。中肯,务实。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别尬吹,经费马马虎虎,转型离成功差得远,生源勉强撑住。 天乙贵人 发表于 2025-4-21 17:58
别尬吹,经费马马虎虎,转型离成功差得远,生源勉强撑住。
在理,现在不过是1.0版,初步解决问题,但是离前排还有很大距离,离曾经的巅峰也差得远。只能略感欣慰,还远不足以骄傲。继续努力把! 别尬吹,经费马马虎虎,转型离成功差得远,生源勉强撑住。 牌子对学生、地域对教师,吸引力还是很重要的。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