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2025年两院院士候选人分析
【中科院】
种子选手3位
①毛兰群——化学部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国家杰出青年(2006)、“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创新研究群体(2013),科技部重 点领域创新团队(2017)
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15,第一)、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2012,第一)。
②夏星辉(女)——地学部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国家杰出青年(2013)、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2024)
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5,第一),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第六),中国青年科技奖(2016)
③史培军——地学部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
国家杰出青年(2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2014)、中国地理学会会士(2024)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8,第一;1997,第三),中国青年科技奖1992)
培养期2人
①王晓群——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脑学者(2020)、新基石研究员(2023)
曾获北京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20,第一),英国皇家学会牛顿高级学者奖(2015)、干细胞研 究创新奖(2018)、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2019)、CNS-CST杰出神经科学家奖(2022)。
②陈兴——化学部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
国家杰出青年(2004)
曾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一等奖(2020,第一),陈嘉庚青年科学奖(2020),美国化学会 Horace S. Isbell Award(2021)
另外,上一届参选的老运动员,本届应该不会再凑热闹。
①刘宝元——地学部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
国家杰出青年(1997)、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999)
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5,第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第八)、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95,第十)、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05,第四),及全国野外科技工作先进个人(2009)、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6)
②宋长青——地学部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
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副主任、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地理学会会士(2024)
【工程院】
暂无。
2023年余刚当选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院士,耗尽了北师的洪荒之力。在未来几年里,应该没有拿得出手的工程院院士候选人。
——除非从别的学校引进,就像余刚院士那样。
所以,牛军峰(2017,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24,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出走是一大遗憾! 宋在预热了,地理会士和最近的十大地理进展,包括今天他的学生也在鼓励他参选:lol 实事求是,感觉一般啊,很有可能一个中不了 flash 发表于 2025-4-25 21:38
宋在预热了,地理会士和最近的十大地理进展,包括今天他的学生也在鼓励他参选 ...
宋不如史机会大吧 flash 发表于 2025-4-25 21:38
宋在预热了,地理会士和最近的十大地理进展,包括今天他的学生也在鼓励他参选 ...
没有国家奖很难吧 flash 发表于 2025-4-25 21:38
宋在预热了,地理会士和最近的十大地理进展,包括今天他的学生也在鼓励他参选 ...
今年应该是史培军的最后一击
肯定会使出洪荒之力! 史。。,屡败屡战。。。
牛军峰是交完杰青申报书就离职了,去到东莞理工获批杰青,聘期结束后又去华电,现在又在西南某校,都猴年马月的的事情了 师范的院士都不行啊,北师都这么难,华师还有候选人吗 胖大星2021 发表于 2025-4-26 10:09
师范的院士都不行啊,北师都这么难,华师还有候选人吗
师范类高校加起来,一届正常有1人当选
有2人当选便是大胜
比如近10年增选的结果:
2013 方维海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5 杨志峰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7 方复全 首都师范大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9 刘少军 湖南师范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1 房喻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1 刘益春 东北师范大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3 黄和 南京师范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3 余刚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
北京师范大学以3人当选,独占鳌头
华东师范大学颗粒无收,预计今年会有所突破?
毛兰群在分析化学方向有什么竞争对手吗 tennyson 发表于 2025-4-26 21:06
毛兰群在分析化学方向有什么竞争对手吗
别人整理的分析化学大佬:
邵元华 1962 北京大学
张晓兵 1971 湖南大学2020自二
毛兰群 1967 北京师范大学 创新群体、2015自二、21二轮
杨黄浩 1975 福州大学 新基石研究员
田阳 1968 华东师范大学 21二轮
唐波 1964 崂山实验室/山东师范大学 2001科二、2006科二、2018自二
鞠焜先 1964 南京大学
龙亿涛 1967 南京大学
蔡宗苇 1962 香港浸会大学 19二轮
方晓红 1968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21二轮
汪海林 1968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江南读书人 发表于 2025-4-26 20:34
师范类高校加起来,一届正常有1人当选
有2人当选便是大胜
比如近10年增选的结果:
离当年华东师大何积丰、张经当选院士的盛年早过去了,还走了几个,死了几个。。。 网大学 发表于 2025-4-26 23:06
离当年华东师大何积丰、张经当选院士的盛年早过去了,还走了几个,死了几个。。。 ...
何积丰(2005年当选)、张经(2007年当选)
那都是很久远的事情了
那时候
北京师范大学先有刘伯里(1997年当选)、刘若庄(1999年当选)、李小文(2001年当选)、陈木法(2003年当选)、郑光美(2003年当选),几乎每届都有收获
到了2005、2007、2009、2011四届连续断档
而华东师范大学2005、2007连续两届有斩获
大家普遍唱衰北师,看好华师
没想到从那时候起
以两师为代表的文理类师范类高校逐渐没落
不见院士增选收获寥寥
连国奖也屈指可数
希望史培军老师今天老树开花吧 france 发表于 2025-4-27 09:10
希望史培军老师今天老树开花吧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
作为一个巨无霸
之前借重傅伯杰院士
现在依靠王桥院士
但终归是借来的
确实需要本校自产的院士来坐镇 宋学术成就和史差距很大的吧?真纳闷怎么史一直选不上。夏应该是早晚的事儿 江南读书人 发表于 2025-4-27 10:13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
作为一个巨无霸
之前借重傅伯杰院士
可惜都推不出来一个有竞争力的 france 发表于 2025-4-27 16:11
可惜都推不出来一个有竞争力的
上一届,北京师范大学可是在中科院地学部
推荐了宋长青、刘宝元、夏星辉3位候选人
这一届要不是怕票数分散
除了史培军、夏星辉
还可以推效存德、刘宝元、宋长青他们 胖大星2021 发表于 2025-4-26 10:09
师范的院士都不行啊,北师都这么难,华师还有候选人吗
双师不利,至少北师还上了几个院士,华师很久没闻到院士的味了。而且双师各有一个国重重组失败。。。都是重点学科的神经学习和精密光谱国重,重组全重难产啊。。。 江南读书人 发表于 2025-4-28 16:37
上一届,北京师范大学可是在中科院地学部
推荐了宋长青、刘宝元、夏星辉3位候选人
这一届要不是怕票数分 ...
全是地学部的啊,全重也都是地学地理环境遥感的 这是个庸人 发表于 2025-4-27 11:34
宋学术成就和史差距很大的吧?真纳闷怎么史一直选不上。夏应该是早晚的事儿 ...
宋可能是因为之前在基金委,杰青打分占优 数学前些年人才流失严重,不然是有候选人的,这几年数学慢慢缓过来了 这是个庸人 发表于 2025-4-29 10:55
数学前些年人才流失严重,不然是有候选人的,这几年数学慢慢缓过来了
数理学部可以期待一下何林
如果不流失的话 江南读书人 发表于 2025-4-29 11:01
数理学部可以期待一下何林
如果不流失的话
何林
青拔、青长、优青、杰青大满贯
过去5年,作为通讯作者发表了近50篇SCI论文,
包括:
1篇Nature
12篇Phys. Rev. Lett.
5篇Nat. Commun.
1篇PNAS
1篇Science Bulletin
5篇Nano Lett.
3篇ACS Nano
20余篇Phys. Rev.系列 江南读书人 发表于 2025-4-29 11:06
何林
青拔、青长、优青、杰青大满贯
过去5年,作为通讯作者发表了近50篇SCI论文,
何林还得沉淀几年吧,发文章确实猛,需要一些国奖、创新团体和物理学重大进展,不过还年轻 数学今年或许会推肖杰,从清华回北师大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