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程大 发表于 4 天前

【哈程大】串列加速器即将投入运行 助力“三海一核”交叉学科建设

我国首台套商品化国产串列加速器研制成功 助力我校“三海一核”交叉学科建设
近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为哈尔滨工程大学研制的串列加速器系统通过验收。这是国内首台套商品化串列加速器,标志着我国在串列加速器高端仪器设备制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串列加速器的完全自主可控。

串列加速器是核科学研究的关键设备,可用于核物理、单粒子效应、材料科学等前沿基础研究,同时可助力半导体高能离子注入、生物医学应用研究等产业发展,促进相关产业技术升级。

哈工程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有着长期合作的基础,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协同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围绕低温堆、空间堆、离子加速器和乏燃料后处理等领域,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平台建设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开展了全面合作。


哈工程坚持“三海一核”办学特色,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锚定核能领域前沿技术,深化学科交叉探索融合,拓宽核学科研究方向,在新开辟的核材料学科方向上精准发力,委托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串列加速器系统。该装置以双束注入和辐照腐蚀靶室为特色,具备“双束辐照、高温、腐蚀”多物理场耦合作用下材料辐照特性研究的能力,可以应用于反应堆材料辐照效应、辐射效应评估等科研工作,也能助力相关学科的教学工作,是哈工程“三海一核”交叉学科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装置即将正式投入运行,将面向行业开放服务,为我国核材料基础研究、辐射效应评估等前沿领域提供高质量高稳定性的束流服务,有力支撑相关领域的创新突破和高质量发展。

哈工程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前身是1958年哈军工创建的核动力装置专业。为了满足国家核科技工业发展的需求,2005年12月12日核科学与技术学院(简称核学院)成立,是国内重点高校第一个成立的核学院,现已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核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在长期的教学科研过程中,核学院汇聚与培养了一批知名的核动力专家和优秀的年轻学者,形成了一支高水平国际化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硕士学位授权点,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和科工局重点学科。拥有船舶热能动力全国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科技部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工信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哈工程核学科在核能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核安全分析评价技术、新工质反应堆关键技术、乏燃料后处理及放射性废物处理技术、辐照效应及辐射应用技术等方向开展前沿科学技术研究,取得了一批显著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省部级科技奖励30余项,有力支撑“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等“国之重器”的研制,为核工业强国建设、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哈工程持续为核工业领域输送优秀人才。核工程与核技术、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2个本科专业在国内率先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行列,核科学与技术学科通过第二轮国际评估。学校承接工程硕博专项培养任务,是国内最早承担“中国政府原子能奖学金”项目的高校,被写入《共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共建“核教育培训基地” ,持续为“****”沿线国家培养核工程领域的高水平技术人才。瞄准未来技术前沿,2024年,学校“核工程与核技术”特色实验班首次招生,并采用本博贯通培养。目前核学院在校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以及留学生已达1700余人,累计为核科技工业及国防建设输送近万名毕业生,80%以上毕业生在我国核科学与技术领域从事研究、设计、运行和管理等工作,许多毕业生已成为我国核科技发展领军人物和骨干,已成为我国核工业领域的人才培养高地。能入海,能上天!哈工程助力AG600领证!人工智能+核能院士与青年对话核能未来!20余位行业大咖把脉献策!哈工程核学科发展再起新程贡献海洋装备技术智慧与力量!哈工程加入金砖国家深海资源国际研究中心

本来无所谓 发表于 昨天 19:22

厉害,这是要发财了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哈程大】串列加速器即将投入运行 助力“三海一核”交叉学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