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届美科院院士本科校友数
本帖最后由 黑哨清 于 2025-5-1 08:58 编辑科大马甲说sloan奖很低端 你们喜欢的校友高端指标来了
北大 9人
台大 4 人
中科大 3 人
南大 3 人
武大 3 人
清华 2 人
浙大 2 人
复旦 2 人
为啥这些农业大学不少 本帖最后由 zeians 于 2025-5-1 09:20 编辑
外籍的都凑上了?
真正的名单:改开后美国两院院士校友(不包括外籍)
北
科学院12:邓兴旺 郁彬 陈雪梅 黄永刚 丹扬 曹蕙 潘多加 肖书海 金亦石 付强 刘军 朱健康(硕肄)
工程院4:黄永刚 从京生 傅容 王振纲
科
科学院6:庄小威 文小刚 崔屹 骆利群 杨培东 范汕洄
工程院7:周郁 崔景荣 张捷 陈向力 严玉山 范汕洄 李凯(硕)
挺好的数据,综合一下工程院更完美,比较工程学科庞大很多也很重要 十几年前学校官方很流行宣传这个,现在官方层面是完全不宣传了 怎么有利自己怎么统计。 zeians 发表于 2025-5-1 09:03
外籍的都凑上了?
真正的名单:改开后美国两院院士校友(不包括外籍)
北大的屠哟哟你没算
科大的范汕洄你算了两次 爱荷 发表于 2025-5-1 09:25
怎么有利自己怎么统计。
recent info is more convincing 第一个就是北师大的王晓东竟然被你漏掉 为什么只统计本科?本科跟院士关系很近吗? 为什么只统计本科?本科跟院士关系很近吗? 台大是最近7、8年衰落的,反应在院士上还要过20年 台大是最近7、8年衰落的,反应在院士上还要过20年 台大是最近7、8年衰落的,反应在院士上还要过20年 本帖最后由 zeians 于 2025-5-1 11:05 编辑
黑哨清 发表于 2025-5-1 10:09
北大的屠哟哟你没算
科大的范汕洄你算了两次
不包括外籍。
王辰,周济,谢克昌,白春礼还是美国外籍院士呢。
当然你可以另行统计外籍院士。但混在一起显然不合适。
范汕洄即是科学院,也是工程院
外籍也是院士,为啥不算?就因为自己少? 网你大地球 发表于 2025-5-1 10:52
为什么只统计本科?本科跟院士关系很近吗?
网大的标准你懂的,很多事情都双标。学历方面,按网大一些人的标准,本科才算校友,硕士博士不算校友,本科才体现血统的高贵,哈哈。在需要硕博算对自己有利的数据时,才会把硕博算上 本帖最后由 zeians 于 2025-5-1 11:11 编辑
爱荷 发表于 2025-5-1 11:07
外籍也是院士,为啥不算?就因为自己少?
外籍可以单独统计,混在一起当然不合适。
你们北医的分数线单独统计。怎么不合并到一块儿?
是不是太双标了?
北大谢晓亮,美国国籍时就是美国科学院院士,转成中国国籍后,成了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外籍院士 只是国籍不是美国的,其他一样。 所谓的外籍院士是民间的说法,区分国籍,证书上又没标注,都一样的。不能因为自己学校少,就玩双标统计。 网你大地球 发表于 2025-5-1 10:52
为什么只统计本科?本科跟院士关系很近吗?
一面说本科才算校友,硕博不能算校友,硕博拉低了档次,但实际情况是一个大学的科研成果又都是现在的硕博做出来的,跟本科生反而没啥关系,好讽刺,哈哈。学历只能说明过去,一个人只有学历可以吹才是悲哀、才是失败 zeians 发表于 2025-5-1 11:08
外籍可以单独统计,混在一起当然不合适。
你们北医的分数线单独统计。怎么不合并到一块儿?
那是因为你们少年班先单独统计,现在美国院士又要单独统计了? 爱荷 发表于 2025-5-1 11:20
那是因为你们少年班先单独统计,现在美国院士又要单独统计了?
你们就职协和的金山木校友也没有统计进去呢 本帖最后由 zeians 于 2025-5-1 12:03 编辑
爱荷 发表于 2025-5-1 11:17
所谓的外籍院士是民间的说法,区分国籍,证书上又没标注,都一样的。不能因为自己学校少,就玩双标统计。 ...外籍院士是民间说法我还是头一次听说。
不是一个election标准,当然不适合放在一起统计了。
不能因为对自己有利就注水吧?
而且双标不是你们最喜欢玩的吗?
难道北医的学生拿的毕业证和北大不一样?
杨薇,1963年生,1980级复旦生物化学,2013年美国科学院院士,NIH研究员
沈志勋,1962年生,1979级复旦物理本,2015年美国科学院院士,斯坦福大学教授。
张首晟,1963年-2018年,1978级复旦物理本,2015年美国科学院院士,斯坦福大学教授。
袁钧瑛,1958年生,1977级复旦生物本,2017年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教授。已全职回国,任职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交叉研究中心
林海帆,1962年生,1978级复旦生物本,2018年美国科学院士,耶鲁教授
施扬,1960年生,1978级上医本科,2022年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2024年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教授,2020年转牛津教授。
姚大卫,1950年生,1977级复旦数学本,2015年美国工程院院士,哥大教授。
陈红敏,1971年生,1988级复旦材料本,2018年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卡拉制药首席科学家,现任剂泰医药公司总裁。
陈沪东,1978级复旦物理本,2023年美国工程院院士,达索系统公司、哈佛应用计算中心,已全职回国,任职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
还有已当选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的,预计早晚会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zeians 发表于 2025-5-1 11:08
外籍可以单独统计,混在一起当然不合适。
你们北医的分数线单独统计。怎么不合并到一块儿?
你们肥科大不也没把少年班的分数算进去么 zeians 发表于 2025-5-1 11:08
外籍可以单独统计,混在一起当然不合适。
你们北医的分数线单独统计。怎么不合并到一块儿?
肥科大的学术界校友表现,无论是sloan奖,还是美科院院士,都已经废了 黑哨清 发表于 2025-5-1 14:11
你们肥科大不也没把少年班的分数算进去么
少年班百人一院士,北平大学拿头比啊?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