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考招生分数统计的问题讨论
对于考生来说为了分数性价比最高,可以看看投档线最低分数等,但是对于高校来说,想要比较招生情况,最公平的方法为什么不用分数结合招生人数来求加权平均?最低分、最高分以及招生人数这几个变量极易受到短暂的招生手段发生变化,用分数结合人数做个各个省份近几年的统计表,大概可以看出哪些是良心高校,哪些喜欢用小伎俩,哪些在裸泳?想必对于后来的高中毕业生以及对于社会大概会是一个正向引导吧? 生源属于强马太效应领域。天生不公平。一旦分数全部公布,唯一结局就是强者愈强。看似最公平,实则最不公。 远征 发表于 2025-7-31 00:55
生源属于强马太效应领域。天生不公平。
一旦分数全部公布,唯一结局就是强者愈强。看似最公平,实则最不公 ...
那现在超短裙玩法?得了便宜还卖乖就公平了吗?忽悠考生就公平了吗?什么样的分数该去什么样的学校是否公平?,换句话说,什么样实力的学校短时期内招什么样的学生是否公平,一定时期内学校实力提升后,低进高出的话,群众的眼睛也是雪亮的啊 强制各省都免费公示大厚本才能治本。
现在自媒体,抖音,小红书们都利用信息不对称来做各类解读,有些学校更是配合做局 。 教育bu把部分录取数据卖给各种xx志愿卡了,家长和学生不花钱无权知情。 呼吁把这些数据公开透明 这个最透明!同样专业,高分生源说明学校吸引力,不同专业怎么比分数,所以本一批最合理,在专业为王的今天,各校拿出最优专业比吸引力! 本帖最后由 wanquanhe 于 2025-7-31 08:45 编辑
hss408 发表于 2025-7-31 08:37
这个最透明!同样专业,高分生源说明学校吸引力,不同专业怎么比分数,所以本一批最合理,在专业为王的今天 ...
这就是个假数据表,利用信息不对称骗人的。前500/250位次的数量压根查不到数据,而且各省前250也不是同质量,因为考生数量差异巨大,辽宁贵州这个位次压根算不上高分。 又开始吹上了,根本就不是同样专业,有学校某专业本硕博,有学校信息大类,有学校信息小类,有学校计算机,同专业不存在的。 坚决支持各省各招生专业都公布人数、最高、平均、最低分(山东、浙江?),公共财政支持的项目,公众有知情权!学校间以人数、各类分数统计;相同和类似专业间比较。 远征 发表于 2025-7-31 00:55
生源属于强马太效应领域。天生不公平。
一旦分数全部公布,唯一结局就是强者愈强。看似最公平,实则最不公 ...
逻辑很搞笑。 “最公平的方法为什么不用分数结合招生人数来求加权平均”,———纯从排序算法上说,用软科早几年的统计方法就行,因为各省试卷不同、普通批/国家专项/综评/中外等,但最大问题不在于算法,而在于一人一分的数据源。各省市考试院/阳光高考应该有全部数据,你能拿到吗?有几年软科公布生源质量,如2019排名航8南9浙12,2020南8航9浙12,2021航8南9浙11,它声明数据是基于全量加权的z分数算法,算法可行,扒超短裙,但近三年已经不搞了,能是什么原因呢?无非是,最大可能是它受到权力人士警告不让搞,或者是权威数据源提供方不再向它授权使用数据,总之是不搞了。 全量公开数据、公开算法,得到的透明公开排序,是最佳办法。但肯定阻力重重。 平均分最合理,上海会在第二年公布各专业平均分和人数,进而有人每年都计算各校平均分 各校不公布数据,怎么平均? 全员平均分至少两个部门掌握,一是招生办,二是高校,都不愿意公布,没办法。 各省市招办很容易得到每个大学平均分,教育部招办汇总也很容易,得到全员平均分并不难,不想给就没辙。 目前的统计肯定反映不了真实分数,但统计全员,那么有些大学为了面子,会不招或少招低分专业,也不利于人才培养,两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