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Boy 发表于 5 天前

国家医防管交叉复合型战略人才培训首批5个基地

本帖最后由 NatureBoy 于 2025-8-2 20:19 编辑

目前官宣2个

西南西北区域(四川省牵头)
覆盖省市区:四川、重庆、贵州、西藏、青海、甘肃、宁夏、新疆和建设兵团
管理能力培训基地(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临床能力培训基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公共卫生能力培训基地(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案例教学基地(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中南区域(湖北省牵头)
覆盖省市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云南、陕西
管理能力培训基地(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临床能力培训基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公共卫生能力培训基地(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案例教学基地(未知)

NatureBoy 发表于 5 天前

7月21日,首届医防管交叉复合型战略人才培训正式启动。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雷海潮出席启动会,并围绕培养目标、能力建设与培养路径作开班动员。
雷海潮强调,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XXX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精神,系统总结新冠疫情防控经验,着力培养一批既懂医疗、又懂预防、还懂治理的交叉复合型战略人才,促进社会共治、医防协同、医防融合,为有效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提供技术支撑,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要加强政治引领,坚定“四个自信”,突出实践导向,切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今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和国家疾控局联合印发《关于医防管交叉复合型战略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的意见》,计划用6年时间培养一万名医防管交叉复合型战略人才。首届学员共122名,主要来自省级医疗卫生机构,培训时间为一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同志、部分退出现职的委领导及有关专家为学员授课。

NatureBoy 发表于 5 天前

NatureBoy 发表于 2025-8-2 16:47
7月21日,首届医防管交叉复合型战略人才培训正式启动。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雷海潮出席启动会,并 ...

“重大疫情防控与应急处置不仅依赖医疗救治能力,更考验公共卫生管理、多学科协同和跨部门联动的综合效能。”培训班学员、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党委副书记王默认为,社会更需要具备全局视角、决策建议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非局限于临床或公共卫生的具体专业技术。此次培训瞄准卫生健康行业发展短板,精准布局,十分“解渴”。

“在众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疫情应急处置中,实验室检测发挥了‘一锤定音’的作用。”在培训班学员、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应急实验室主任王鑫看来,综合治理需要跳出技术思维看问题,通过统筹临床资源调度、社会多部门协作等解决问题。

NatureBoy 发表于 5 天前

华东区域的临床能力培训基地竞争应该非常激烈

DFL 发表于 5 天前

本帖最后由 DFL 于 2025-8-2 17:11 编辑

国家“医防管”战略人才培训启动,中国医疗管理教育迎来十年最佳契机
医往教育2025-07-24 10:31

2025年7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式启动首届医防管交叉复合型,首批122名学员均来自省级医疗卫生机构,将接受为期一年的专业培训。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雷海潮亲自出席并作开班动员,强调要“着力培养一批既懂医疗、又懂预防、还懂治理的交叉复合型战略人才”。

这一举措源于今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和国家疾控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医防管交叉复合型战略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的意见》。该计划提出 “6年培养一万名” 医防管人才的宏伟目标,按照分级培养策略,2025-2027年将首先培养355名国家级和省级人才,2028-2030年将范围扩大到市县层级,最终形成万人规模的专业化队伍。

01 政策东风,医疗管理教育迎来十年最佳契机

在医疗体系深度变革的当下,国家政策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重塑医疗管理教育格局。2024年,教育部批准复旦大学自主设置医疗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点(MHA),标志着中国医疗管理教育进入新阶段。该学位点设在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致力于培养“医疗+预防+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今年1月18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召集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11所高校的31位专家学者齐聚上海,共同研讨医疗管理专业硕士培养方案。会上,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教授指出:“当前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正处于深度变革之中,医疗管理专业硕士人才的培养可以使医疗体系更高效运作”。多所顶尖高校开始重新设计课程体系,将医院管理、卫生政策、医疗质量控制等核心领域融入教学内容,并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罗力教授透露,该校还将与瑞士日内瓦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并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的联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医疗管理人才。

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刘庭芳教授作为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创始人,分享了清华大学在医疗管理专业建设中的成功经验。他详细介绍了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的发展历程,以及在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刘教授指出,医疗管理专业硕士的培养应紧密结合国家医改需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战略思维和创新能力。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医院发展研究院院长许树强教授和培训部副主任李菲菲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在全日制医疗管理专业硕士申请过程中的经验与规划。他们表示,上海交通大学在课程设置上注重数据驱动决策和管理创新,致力于培养理论扎实、实践过硬、视野开阔的医疗管理人才。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医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长罗力教授分享了复旦大学在医疗管理专业硕士申办过程和注意要点,介绍了复旦大学目前的医疗管理专业硕士培养方案。罗力教授提出,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预防医学和公共事业管理教学科研领域都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在医疗管理上有着丰富经验和成功实践。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将与各附属医院充分合作,发挥各自优势, 培养“医疗+预防+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同时,在国际合作方面,将与瑞士日内瓦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并和世界卫生组织加强联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实践能力的医疗管理人才。

在随后的讨论环节,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汪玲教授、南京大学中国医院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穆耕林教授、清华大学医学院医疗管理学院院长武剑教授等专家,围绕医疗管理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专家们一致认为,培养方案应紧密结合医疗管理的实际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课程体系应涵盖医院管理、卫生政策、医疗质量控制等多个领域,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02 人才引领,国家战略带动医疗管理市场化浪潮

国家医防管人才战略的推进,正在创造巨大的市场需求。据政策文件界定,医防管交叉复合型战略人才是指在高水平医院、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等“兼具临床诊治与公共卫生双技能,且具备管理思维和社会治理能力”的交叉复合型人才。这种复合型人才定位直接催生了医疗管理服务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在能力要求上,政策明确规定:临床方面需掌握传染病诊治、重点慢病管理、院前急救等;公共卫生方面需具备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传染病防控、疫情形势研判等;管理方面则需参与卫生决策、社会治理、依法办事等能力。

医疗管理服务市场呈现爆发性增长态势。专业咨询、医院流程优化、医疗质量控制等领域的需求激增。随着122名首批学员完成培训后返回原单位,他们将把前沿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带入实际工作中,进一步刺激医疗卫生机构对专业管理服务的购买意愿。政策还建立了明确的职业发展激励机制。医防管人才可优先被认定为卫生健康高层次人才,并积极推荐参与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这为医疗管理人才的市场流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03 巨大缺口,基础人才建设与市场需求的鸿沟

国家医防管人才计划虽然宏大,但面对中国庞大的医疗卫生体系,其规模仍显不足。按照规划,2025-2027年仅培养355名核心人才(国家级45名、省级310名),到2030年才扩大到万人规模。

这一数字与市场需求形成鲜明对比。仅以医院管理岗位为例,中国有超过3.5万家医疗卫生机构,其中三级医院就达数千家。若每家三级医院配备3-5名专业医疗管理人员,需求总量将达到数万人,而当前政策培养规模远不能满足这一需求。

地方层面已感受到人才缺口的压力。2025年7月,湖南省首届公共卫生实习教学与复合型人才培养研讨会在张家界举行。湖南省疾控中心党委书记李孝君在报告中直言:“当前疾控体系面临多维度挑战,亟需兼具现场流调、实验室检测、数据分析和应急管理等核心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这种短缺在基层更为明显。南京市正在推进医防融合健康教育专业能力提升计划,其培训对象从基层临床医生扩展到二级以上医院临床医生,显示出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04 教育变革,高校MHA教育体系的重构与升级

面对国家战略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高校医疗管理教育体系正在经历深刻变革。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陈英耀教授指出:“复旦大学作为国内率先开展医疗管理专业教育的高校之一,始终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课程体系的重构成为关键。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医院发展研究院在课程设置上注重“数据驱动决策和管理创新”,致力于培养理论扎实、实践过硬、视野开阔的医疗管理人才。而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则强调“培养学生的战略思维和创新能力”,其课程设计紧密结合国家医改需求。

实践教学环节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湖南省正在构建“高校-疾控-临床三位一体”的协同培养模式,推动实习教学同质化、社区公共卫生实践标准化。该省已建立“目标导向、过程监控、多元评价”的质量保障体系,并在衡阳、湘潭、常德等地疾控中心及长沙海关设立了实习基地。

师资队伍建设也在加速。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罗力教授表示,该校将“充分发挥已有预防医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办学优势和附属医院医疗管理力量”,整合学术与实践资源,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

05 挑战与前景,政策实施的关键难题与突破路径

医防管人才战略的实施仍面临诸多挑战。人才培养周期与需求紧迫性之间存在矛盾。国家级的培训时间为一年,但医疗管理能力的全面培养需要更长时间。26 复旦大学MHA项目为2-3年制学位教育,如何平衡短期培训与长期培养的关系成为关键问题。

部门壁垒的破除是另一大难题。传统医疗卫生体系中,医疗、预防和管理三大领域相对独立。雷海潮主任在培训启动会上强调,要“促进社会共治、医防协同、医防融合”,但具体实施中仍面临体制机制障碍。

针对这些挑战,创新培养模式正在涌现:

分级培养机制:国家级培训省级以上人才,省级培训市县级人才,形成金字塔式培养结构
多学科交叉平台:探索在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或双一流医学院校推进医防管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试点
毕业后教育融合:住院医师和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期间接受医防管融合培训
数字化赋能: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决策,如南华大学开发的公共卫生数据分析软件已应用于教学实践

NatureBoy 发表于 5 天前

DFL 发表于 2025-8-2 17:08
国家“医防管”战略人才培训启动,中国医疗管理教育迎来十年最佳契机
医往教育2025-07-24 10:31



看来已经成功拿下了

whoknowsname 发表于 5 天前

NatureBoy 发表于 2025-8-2 19:42
看来已经成功拿下了

如果只选一个,那估计就是复旦中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家医防管交叉复合型战略人才培训首批5个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