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来的机遇在哪里,取决于需求在哪里,过去搞综合性巨无霸,靠堆人头,刷总量,冲击商业排行榜的模式有其成功之处,但缺陷是显而易见的,于是教育部提出要分类评价,就是要修正一下平庸“综合”的发展模式。这个是管理的转变。
* O# w( N8 o# |' w
+ Y% O: G' z" U& C' R接下来谈谈机会在哪里? 未来15年,经济领域,突破工业领域卡脖子技术问题必然是高优先级的任务。同时经济萎靡,急需科技成果转化带来快速收益,因此,有利于快速行成产业的科研会更容易获得支持。安全角度,世界处于动荡的边缘,此背景下,GF工业加大投入是必然的选择。 着眼未来,基础科学领域的投资还是会有的,但是经济萎靡,财政收入减少是显而易见的,在总量不增长的前提下,这块的优先级必然会低于前面二者,没有决策者会做出输在当下,希望赢在未来的事。3 Z6 Y+ S6 _1 Q" [! S! \! N
( c# l, R* _( u$ D基于以上需求的分析,未来资源的投入必然是向高科技工业领域实力,国防工业倾斜,基础科研投资会有所控制,但仍然会保证一批优质科研高校获得适度的支持。
' i* y" D/ l+ j/ G d# n2 N0 B
/ F$ P$ k+ `+ ?( s1 O所以,具体到某个大学会不会拿到更好的投资,就想想自己在这几大块里面能有多少关联性,关联性越强,获得的资源会更多,否则,就会比较艰难。
, o! H- G% O7 z' S
+ o+ u* S+ P B: b$ _: T# z4 e最后加一点其他因素,上面是从科研的角度分析乐趣是,但是大学另一个属性是教育功能,而学生接受完教育是要去获得回报的,这几年就业市场的寒意不用强调,很多人应该很清楚什么现状,未来会更加艰难。 从就业的角度,相对来说拥有一些大行业背景,就业有行业保障的学校,未来对学生的吸引力会越来越强。如果没有一些大行业背景,能做到什么行业雨露均沾,勉强维持基本盘也行,如果两者都达不到,就会比较惨。别嘴硬,找工作养活自己永远是第一选择。" o' k- ~. W2 v7 Z2 H" P6 F9 g- A
/ Y0 X8 U8 `: \0 D( n
* y, \# R4 A) d/ {" U( ^总之,未来会活的好 = 突破工业技术瓶颈能力 + GF安全贡献能力 + 塑造行成产业的能力 + 非常强的前瞻性科研能力。 就业好 = 大行业背景托底就业保障 + 口碑足够好,保证各行业雨露均沾的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