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印尼雅加达特区举办印度尼西亚新首都规划国际学生设计竞赛结果发布会,本次竞赛以“Evolutionary Planning Of The Capital Habitat 2045”为主题,受到了全球规划和建筑院校的广泛关注,吸引了世界知名大学超过600个设计团队参赛。大赛最终评选出优胜奖3名(Winners)、提名奖6名(Honorable mentions)。其中东南大学团队在本次竞赛中荣获优胜奖。
" }1 G5 h( `8 A$ S- T
团队介绍
0 W/ S, @- A+ [$ u) Z2 Y
团队编号
7 N6 F5 L& B7 |
0150
3 f% t2 X2 |5 K6 Y+ F/ O
项目名称
1 Z) R$ b5 {1 s/ P- S; _) B& X
Tidal City NUSANTARA: Growing From Forests
! O1 O" M& s4 N$ g+ S
努桑塔拉·从森林中生长出的潮汐之城
$ Q% a: ]) S9 n
项目成员
7 P5 \! r: d) g0 V
刘宇鹏,赵文嘉,秦齐,
# K, O0 k3 ` G0 |) f
王怡欢,张雨丹,林镜铨
o3 f1 r" X5 K1 C
指导老师
. W Y5 W! E i- z' Y
杨俊宴: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国家级人才特聘教授,东南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长。
k [$ @) s B* i
郑屹:东南大学至善青年学者,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讲师。
! ^# i n1 w% |% _& }
获奖单位
. V3 E3 t; @1 V
东南大学
* |" F; E7 S3 K$ i, U3 D
8 N9 S+ C) L2 @5 o
7 D: u6 q! k3 V5 @6 K! Q4 V) c
由建筑学院杨俊宴教授、郑屹老师指导,2024级硕士研究生刘宇鹏、赵文嘉、秦齐、王怡欢、张雨丹、林镜铨组成的设计团队凭借其创新性作品《Tidal City NUSANTARA: Growing From Forest》在本次国际竞赛中脱颖而出,荣获优胜奖。方案将在雅加达和鹿特丹(或威尼斯)展出,团队也受邀向印度尼西亚首都努桑塔拉当局汇报。这也是团队在人工智能城市设计领域,继2024年蒙古国新首都新哈拉合林国际设计竞赛入围优胜方案后,又一次重要的国际探索。
5 n1 e9 K) q5 k% b: D0 t* ~5 L6 Z
项目介绍
+ W" G7 a' T2 u0 p$ W; f1 E7 ^
本设计作品立足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学科前沿,系统整合城市形态学、城市大数据分析、智能城市感知系统、碳中和城市规划、参数化绿地设计及人工智能辅助城市设计等研究维度,在碳中和城市规划、参数化绿地设计及人工智能辅助城市设计六大前沿方向。通过系统梳理印度尼西亚人文地理文献资料,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努桑塔拉区域生态环境进行多维度解析,并依托智能算法生成创新性设计方案,为印尼新首都“森林城市”的规划建设提供了具有前瞻性的技术解决方案。这一研究成果在学术评审中获得专家委员会的高度评价。
J! F2 U8 _4 Q9 Z- }, c/ N
1.项目背景
$ U! f* O1 k- R' e5 `# y6 z2 ?
印度尼西亚为应对雅加达地面沉降、生态危机与区域失衡,2019年启动迁都计划,在东加里曼丹潮汐河口打造容纳200万人口的“智慧森林城市”——努桑塔拉。项目需在现棕榈种植园基底上实现70%土地保育为生物多样性丛林,构建全球首个热带雨林-都市共生系统。
6 }5 O8 E" I* j6 l8 N |
' _( K N8 j; \, `
' W% T+ B2 X6 j+ X H7 b G# O+ t. q
从雅加达(Jakarta)到努桑塔拉(Ibu Kota Nusantara)
- {9 D X- u- \$ G1 M1 I; I
(图源DOI:10.1126/science.zv4vlfm)
3 k% \; \) \/ g9 ^* l' c
2.城市现状
" p" j4 ^! i3 g! n7 J9 j" ~
基地毗邻红树林保育区与巴厘巴板湾,面临三大矛盾:动态潮汐水系与城市稳定性冲突、红树林保护与开发矛盾、高密度人口与生态承载力平衡。
: o& y) b& O! ~+ E' t) Q
8 y, H7 @. Q8 ~" h! Z
6 K6 b2 J* R! O3 \/ Q2 `! `
努桑塔拉城市概览 Profile of the Region
o- y$ @6 Y# j8 F9 q
/ F# A' v G8 Z+ ^7 V' _, u3 g1 w0 k* o
; ~+ V# c# T5 d5 |" M
历史进程
3 Y* \6 @0 ^, y# n+ D" r
3.设计策略
/ K* z& ?* B/ X9 H P, A- G
宏观层面:解码潮汐节律构建“呼吸城市”。保留原始“潮汐树”河道网络,以潮汐梯度划分低洼区湿地、中段弹性空间、高地建设区,形成随潮汐涨退转换功能的生态基底;
3 ]9 w; O* w0 S+ ^- M
中观层面:编织“水系-森林-聚落”三生网络。红树林核心区外延雨林缓冲带与混合绿廊,构建多中心城市结构,轻轨+水路串联职住单元,确保各中心步行10分钟覆盖全功能;
1 \* u1 R4 v9 ?4 n
微观层面:创建自给型城市细胞。街区融合垂直绿化与潮汐能源系统,通过海绵设施管理雨洪,建筑界面植入森林群落,实现“推窗见雨林,转角遇湿地”的沉浸式生态体验。规划将废弃种植园转化为碳汇基础设施,使城市发展与潮汐节律同频共振——涨潮时红树林净化系统启动,退潮后潮汐路径转为社区活力廊道。最终形成生态修复、低碳交通、雨洪管理三位一体的可持续范式,为全球热带城市提供“自然共生”新样本。
- {( u6 [% Z: {
$ Z9 h# {. Y5 u3 \: w) `
, U' e1 a! |3 r* u5 F+ S
远景设想2045
! z0 ?' @5 ? u" N5 c* @/ v
4.数智赋能
3 ], ~8 q2 O" Y0 f7 Z
① 城市形态智能分析:筛选印度尼西亚76个与森林结合较好的城市,采用深度学习算法识别这些城市的组团在15600张卫片中的形态特征,总结出生态导向的组团设计策略。
. ?$ E7 G- c8 M+ P/ ~: g6 V
0 S) K1 N. e4 E! n
) [9 g: J* q/ Y& [% \$ a
局部卫片概览
/ @: H# G9 c7 |( ~4 d: v: ~
② 居民诉求智能识别:结合社交媒体数据(包括发言者的平台公开信息),建构居民诉求知识图谱,依照图结构特征进行聚类,识别出了15类居民诉求的空间模式。
4 T1 d; u/ C0 z2 |3 @8 a
0 E4 |, o1 }7 F' H5 M. R
! K: \6 {3 {9 Q
依托社交媒体平台数据构建知识图谱
8 C+ P) [ Y1 ~
③ 城市智能建模:依托智能城市团队研发的人工智能城市设计平台,采用“人工设计主路网形态+智能生成细化路网与建筑”的人机协作模式,在确保形态设计意图落实的同时将建模与细化工作交由智能平台,有效提高了设计效率,最终在2天内完成了115平方公里建成区所有街坊地块建筑的建模工作。
- a! h4 E6 o+ s
. F4 H5 l2 O/ j# m. r+ Q4 t
9 o: V* M0 G# @: O
人工智能城市设计平台
7 o2 {8 }6 [$ v
& c# U7 ?# l( I
% b3 V4 M$ {+ I: K
细化方案一键生成与风格化渲染
" s1 E1 y- `0 H4 I1 u1 D; k
✦
0 p" Y" b4 q" M" `/ e6 F
在未来的教学与科研中,团队将持续深化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力,将竞赛中积累的智能分析、算法生成等技术经验转化为创新设计方法,以科技赋能生态城市建设,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贡献了青年学子的创新力量。
: f( j) T6 d0 }, A
✦
. s! @% A) j5 ~$ O, X! J# A
✦
! }9 _6 l) _' g4 K. w
新媒体工作室
1 A- u+ K. {+ r+ h2 l
原标题:《东大团队,国际竞赛优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