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了许多网友发帖和跟帖,感觉真正懂行的不多,大部分没有高校工作经历,也说不到点子上。
其实跟社会上各行各业一样,高校教师岗位也非常卷,很多学校都设定了末位淘汰非升即走制度,最关键的是论文考核,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发表论文数量及期刊级别规定死死的,直接与职称和收入挂钩,完不成任务除了扣钱还有降级。于是全体教师除了教学就是写论文,不管你是“大傻子”还是“大聪明”,只要写了论文就是好家伙。这种情况危害性极大:
1.20年前发论文和出书有稿费,如今发论文出书要版面费和出版费,而且版面费和出版费年年看涨,现在论文一篇最高已经超过10万元了,体现的根本不是水平而是价格。最滑稽的是催生了一批论文产业,中间商赚差价,掮客横行。这些论文造就的教授水平可想而知;
2.大学排行榜的出现更是推波助澜,如果说严肃一点的排行榜是以统计论文数据进行排序的话,一般都是对“巨无霸”大学有利,尤其是对合并了医科大学的“巨无霸”,其附属医院医护人员数量惊人,达数万之多,写论文晋职称“量大管饱”,谈不上价值,连收废品的都在压价,你说这种大学好在哪里?
3.“一股脑”的以论文科研为导向对很多学科产生了不公平,比如工程类大学很多体现在工程建设上,靠写论文是写不出粤港澳大桥和“天眼”的,也写不出卫星导弹航母战机,还有艺术类体育类等也深受其害。这种科研导向导致了某些巨无霸号称“发展很快”,还扯什么“学科布局”。这里为了避免打击面过大仅举一例,武书连排行榜中不是有个“最强211”大学吗?完全是靠写论文写出来的,实则啥都不是。
不能说太多了,该懂的都懂,不懂的无异于“对牛弹琴”。还是那句话--你这所大学有没有能登上国家战略棋盘上的实力是关键。完全靠写论文混排名屌用没有,忽悠老百姓可以,忽悠精英阶层你想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