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60|回复: 27

中国科研已经完全被国外商业公司带偏了方向。

[复制链接]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52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17: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科研已经完全被国外商业公司带偏了方向,越来越多的人挤进了纳米、钙钛矿、石墨烯、测序、蛋白质结构解析这些热门领域,追逐高影响因子论文。国内科研圈这几年像着了魔,资源、人才、经费一股脑往这些方向砸。以冷冻电镜为例,一个小领域冒出好几个院士和准院士,论文数量暴增,期刊影响因子水涨船高。可问题来了,这些论文到底解决了啥?除了堆砌数据、争抢期刊版面,真有实际用处吗?
拿冷冻电镜来说,这技术火得不行。据《科学》杂志2023年报道,全球冷冻电镜相关论文年均增长超20%,中国贡献了近三分之一。国内高校和研究所争相采购动辄几千万的电镜设备,实验室里学生熬夜赶实验,数据一堆一堆出,文章一篇一篇发。某985高校一个电镜团队,2024年发了12篇《自然》子刊,个个都号称为疾病治疗提供了新视角。但细看内容,大多是结构解析的重复劳动,离实际应用差了十万八千里。真有突破吗?还是只是为了评职称、拿项目?
这风气从哪来的?国外商业公司功不可没。像某些国际期刊,早就跟大公司绑在一起。2022年《自然》旗下某刊被爆出,部分审稿人跟生物技术公司有利益往来,论文通过率跟资助金额挂钩。国内科研圈呢?跟着这套逻辑跑,选题得紧跟国际热点,不然发不了好期刊。结果就是,纳米、钙钛矿这些领域,论文产出像流水线,数据越堆越高,实际问题却没人管。比如,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实验室效率已经吹到25%以上,但商业化转化率不到10%,成本高得离谱。2023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新能源领域研发投入超5000亿,可真正落地的技术有几个?
更离谱的是学术圈的抢跑文化。记得有篇报道,某冷冻电镜团队的文章比另一组早在线半天,作者在朋友圈炫耀抢了先。这算啥?科研不是赛马,非得争个先后?同样结果,换个组换个名字再发一遍,期刊照样收,影响因子照样涨。这种重复劳动,浪费的不只是时间,还有巨额经费。2024年科技部预算显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生物医药和材料领域占了近40%,可有多少是真刀真枪解决问题?多少是为某某提供了基础支持这种套话?
冷冻电镜这事还暴露了另一个问题:资源分配太畸形。顶尖高校和研究所,设备、人才、经费都往少数几个热门方向倾斜。某中科院研究所,2023年给电镜相关项目拨款超2亿,其他基础学科却连实验耗材都得省着用。院士、杰青、优青扎堆,年轻人想出头,要么挤进这些热门领域,要么就得熬到四五十岁。长此以往,原创性的突破哪来?真有想法的人,早就被这套体系磨平了。
国外情况也好不到哪去。2023年《柳叶刀》发文批评,美国NIH资助的生物医学项目,超60%集中在少数几个安全领域,像癌症靶向治疗、基因编辑这些。冷门方向,比如罕见病研究,经费连影子都看不到。国内呢?更夸张。2022年中国科研论文总数全球第一,但引用率高的论文多是跟风国外热点,原创性贡献少得可怜。某知名大学教授私下说:现在发论文,跟风比创新容易。选个热门课题,数据跑一跑,文章就有了。
这不是说所有热门领域都没价值。石墨烯、基因测序确实有潜力,但问题在于,科研目标被发论文绑架了。2024年《科技日报》报道,国内某团队在石墨烯储能领域发了上百篇高水平论文,但实际应用产品一个没见。反观日本,同期在石墨烯电池上实现了小规模量产。这差距,核心就在于目的不同:我们忙着发文章,他们盯着实际应用。
科研的意义是什么?不是发多少篇《自然》《科学》,而是能不能解决问题,推动进步。爱因斯坦当年的相对论,没靠高影响因子期刊撑腰,照样改变世界。现在呢?论文成了科研的终点,不是起点。资源倾斜、人才扎堆、重复研究,这些问题不改,国内科研再怎么烧钱,也难出真正的大成果。
说到底,科研得回归初心。少点跟风,多点原创;少点套话,多点真问题。国家现在也在推,比如2023年科技部发文,要改革科研评价体系,淡化论文数量,重视实际贡献。但落实到基层,高校和研究所还是盯着SCI数量不放。这怪谁?怪制度,也怪自己。科研人得有点骨气,别老盯着期刊和帽子,沉下心做点真东西。
你觉得呢?现在的科研风气,到底咋改才能不跑偏?你有啥招?快来聊聊!

新手上路

Rank: 1

2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国家的大学科研水准真的是越来越好。学生的水准不输于任何发达国家的学生水准。只是不幸走到了一个科研和技术发展不平衡的奇特时代。

也许会奇怪,为何我们的大学科研越来越好,排名越来越高,但是就业却越来越难?而德国日本这些传统制造业大国,大学排名日益跌落,但是就业却越来越好?香港,新加坡这些国家也是,高校水准非常好,就业是非常卷。

原因有很多种,其中一个可能是混淆了科学和技术的区别。科学是名气,解决基础课题,提供重大创新思路。而技术是利,实现高利润和就业,占领全球高端市场。两者都发展才是利国利民。大学为主体的科研基本是科学探索。科学的成果很多是以论文方式展现,全球科学家可以共享。但是技术是保守的,私有的,是国家赚钱就业的命根子。不过科学和技术都是要花老百姓的血税。

在这个世界,美国属于名利双收,科研和技术双头并进,因此大学水准和公司研发水准都是世界一流的。德日图利不图名,即使他们的大学排名有所降低,政府也无动于衷,相反大量扶植企业在一流技术上继续保持领先。这些国家,企业才是科研的主力军,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并且获利。在这些国家,大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初步做研究的能力。然后由企业培育他们,使他们经过5到10年严格职业研究培训和教育后成为公司的新一代主力。

我国目前阶段属于图名不图利。政府投入大量的钱给大学,花高薪从全球招揽最优秀的教授群,有多如牛马的卷论文的硕博学生。好处是让我们大学的世界排名越来越靠前。世界一流大学就在短短的20年内实现。未来也一定会产生很多诺贝尔奖。

但是如果公司的技术水准不上来,这么多税金投入的一流论文成果不能变现成为本土公司强劲的技术力的话,结果只能让他国公司获利,解决他国就业问题。简单的例子,屠呦呦先生发现了青蒿素获诺贝尔奖,但是获利的是具有世界一流医药材料提纯技术的欧美日本公司。我们花钱提供大规模解决技术实现的理论技术难题的论文,如果本国企业技术实力跟不上,只能是活雷锋。

所以有天我国各行各业都有世界一流研发力的公司,如果实验室顶尖设备,医院各种医疗设备,药物提纯研发设备,高尖端数字机床设备,发动机等等核心技术和设备都是我国家自己的,那么学生们学到的东西和才华就可以到处施展,就业难题也就不存在了。

初出江湖

Rank: 2

11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17: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办法的,无解!破五维破了个寂寞

新手上路

Rank: 1

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jackyf 发表于 2025-7-15 17:19
我们国家的大学科研水准真的是越来越好。学生的水准不输于任何发达国家的学生水准。只是不幸走到了一个科研 ...

日本德国人口衰减,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减少你怎么不看.日德的制造业公司早就竞争不过中国了.中国现在的工程师红利起码还能延续20年,用高性价比招募高水平工程师,让中国制造在全球攻城略地.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162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17: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来一个质疑电竞仙人的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264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keko 发表于 2025-7-15 17:27
日本德国人口衰减,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减少你怎么不看.日德的制造业公司早就竞争不过中国了.中国现在的工 ...

10来年吧,中国出生人口断层下降18年开始的,这些人35-40年读大学,往后人就越来越少了

新手上路

Rank: 1

2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keko 发表于 2025-7-15 17:27
日本德国人口衰减,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减少你怎么不看.日德的制造业公司早就竞争不过中国了.中国现在的工 ...

你是真的了解还是看多自媒体自信满满?既然如此,为何大学就业难?毕业就失业?

白银长老

Rank: 8Rank: 8

369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18: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鼓励理工结合型大学,MIT、斯坦佛那样的。光有工那是技校、光有理那是纸上谈兵。

新手上路

Rank: 1

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jackyf 发表于 2025-7-15 17:50
你是真的了解还是看多自媒体自信满满?既然如此,为何大学就业难?毕业就失业?
...

中国大学生毕业人数等于美国的两倍+欧洲,不在美国人欧洲人身上多吃点肉,怎么能产业升级。欧洲美国现在很怕中国电车,因为中国把他们引以为豪的百年汽车工业彻底打烂了。说到底,中国已经做到很不错了,已经有了掀桌子的能力,但后果就是外国佬被吃痛了,不和你玩了,开始关税战,技术封锁。不靠外部市场,很难消化千万数量级的大学生。所以现在才提倡内循环,扩大内需。要把关键掐脖子技术突破了,内需才能起来,创造一个以中国技术为核心的“人民币-科技圈”,****,东盟,这正是中国现在的破局之法

高级战友

Rank: 4

41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keko 发表于 2025-7-15 18:36
中国大学生毕业人数等于美国的两倍+欧洲,不在美国人欧洲人身上多吃点肉,怎么能产业升级。欧洲美国现在 ...

内需与卡脖子没有任何关系
内需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三产业+分配制度

新手上路

Rank: 1

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isurf 发表于 2025-7-15 18:38
内需与卡脖子没有任何关系
内需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三产业+分配制度

电车,低空经济,机器人,芯片,ai,哪个不需要突破掐脖子技术?没有研发,整车厂和配套厂,忙活半天是在给别人打工。大部分利润要拿去买人家的芯片和技术专利.高端产业的三产肯定比低端产业的三产利润高技术含量高,你没有自己的底层技术,你的软件公司就只能在人家的平台上做点应用开发,仰人鼻息。你没有自己的仪器,你的医疗科研就得受制于进口.卡脖子问题,直接决定了我们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分配地位,这决定了我们整个国家能赚多少钱。而这个总账本,又决定了国内分配制度的改革空间和第三产业的质量。

新手上路

Rank: 1

2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keko 发表于 2025-7-15 18:36
中国大学生毕业人数等于美国的两倍+欧洲,不在美国人欧洲人身上多吃点肉,怎么能产业升级。欧洲美国现在 ...

呵呵呵,学生吧?等在社会上折腾很多年后再说。一句话,不尊重国际规则,不加入国际化,搞出来的产品独特标准而无法通用,没有国际化的市场,没有内需,任何技术独行都只是浪费金钱浪费时间而已。

初出江湖

Rank: 2

131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19: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定程度上放弃科学,大幅度减少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大力支持技术研发。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28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言之有理!施一公、颜宁、饶毅、蒲慕明等这帮生物学家(自诩为生命科学家)浪费国家大量的科研经费,培养一堆只会发这个靶点那个通道或受体等CNS水货论文的“高材生”,对临床却看不到价值,尤其是国家的重大需求,如抗新冠流感等病毒、慢支哮喘、糖尿病、肿瘤等迫切需要解决的方向看不到有价值的科研成果!

新手上路

Rank: 1

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jackyf 发表于 2025-7-15 19:26
呵呵呵,学生吧?等在社会上折腾很多年后再说。一句话,不尊重国际规则,不加入国际化,搞出来的产品独特 ...

哈哈,那你怎么看鸿蒙呢

高级战友

Rank: 4

41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keko 发表于 2025-7-15 18:53
电车,低空经济,机器人,芯片,ai,哪个不需要突破掐脖子技术?没有研发,整车厂和配套厂,忙活半天是在给别人 ...

你对经济的理解非常肤浅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24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21: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而且中国学术界的学术风气很差 学术腐败很严重

新手上路

Rank: 1

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isurf 发表于 2025-7-15 20:54
你对经济的理解非常肤浅

今年上半年GDP增长5.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9.5%,来说说你对经济的深刻理解

新手上路

Rank: 1

2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keko 发表于 2025-7-15 21:32
今年上半年GDP增长5.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9.5%,来说说你对经济的深刻理解 ...

你也不要和我们在社会摸爬滚打的看清现实的职场牛马去争这个。也不怪你有这样的想法。因为大叔我也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而且还当过学生会干部。当年比你还信这些东西。当然我们那个时代高速增长,数据多少还有点真实的东西。

你要判断你说的这些正确与否,其实很简单,和你的父辈们,在社会上找饭吃的人,经历社会风雨,了解经济现实的人说一遍你这样的话,你看看他们的表情就知道了。

学生是最骄傲,最有自尊的穷人。也是好事,对于社会未来充满理想,热情都是很好的年轻人该有的精神。

为什么别人说你对经济的理解很浅显呢?因为你认为技术是可以实现一切的。包括分配,包括市场,包括就业,甚至包括人的价值观。而实际上上面的几个要素最简单实现的就是技术。因为劳动力不值钱,卷。不过这种技术突破的理想,中国近代史上洋务运动就干过,不足为奇。洋务运动的20-30年技术上飞跃发展,亚洲的北洋舰队跑到鬼子长崎访问,士兵嫖妓和日本警察打架,北洋舰队的大炮直接威胁日本鬼子。让他们拿钱了事。长崎事件正值明治维新,日本鬼子发现中国的技术,军舰厉害,但是大清国民穷困麻木,封建官僚本位,搞出来的东西根本没有国内市场。鬼子的维新就走向了国际化,和强国一起,先是日英联盟,然后日英美,最后就是八国联军。这些的历史想必你都知道。就不扯了。

我们的产品涌入全球靠的第一大优势就是便宜。同时分配制度造成了大部分人没有经济实力消费,加上目前经济萧条,房地产泡沫破灭,国内的内需市场根本没有办法消费掉生产出这么多的产品。加入世贸20多年的好处就是国际市场消耗掉我国庞大的产能。而世界上有钱消费,有创造力消费的国家屈指可数,欧盟,美国,七国集团这些发达国家。现在和美国闹掰了,和欧盟现在也是冷淡,因为乌克兰最近互相吵架都不想搭理对方。而且美国要搞制造业,欧盟也怕中国低价产能倾销。一句话一个卖东西为主的商家天天骂大客户,而又希望对方大肆购买自己的产品,这不是精神分裂是啥?

同学说不行内循环,我们改开以前就是内循环。没有外汇,粮食勉强够吃,但是缺乏大豆饲料,肉消费不够。各种工业活动需要的能源,铁矿石,石油都不够。而且没有外汇,外面那群各种肤色穷哥们们离我们远远的。
内循环?开玩笑!内循环最不受损失的就是体制内的官员们,普通人你就偷着哭吧。

白金长老

Rank: 10Rank: 10Rank: 10

559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科院是最低的投入产出比

老战友

Rank: 5Rank: 5

994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22: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有一流技术大学吗?例如北京技术大学?

白银长老

Rank: 8Rank: 8

369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22: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jackyf 发表于 2025-7-15 22:10
你也不要和我们在社会摸爬滚打的看清现实的职场牛马去争这个。也不怪你有这样的想法。因为大叔我也是从学 ...

请展开说说“ 房地产泡沫破灭”。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23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23: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自二到底含金量高不高呢?

高级战友

Rank: 4

909

积分

0

贡献

500

奖励
发表于 昨天 00: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jackyf 发表于 2025-7-15 17:50
你是真的了解还是看多自媒体自信满满?既然如此,为何大学就业难?毕业就失业?
...

大学就业难,一方面是宏观经济调整期,另一方面就是毕业生数量庞大。那些排在后面甚至上中等大学(211末流及后面的)毕业生找不到他们自认为理想的工作很正常。每年一千多万, 连研究生都百把十万了....

老战友

Rank: 5Rank: 5

921

积分

0

贡献

200

奖励
发表于 昨天 06: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关键是,制定项目指南的大佬们,列出的都是利于本方团队有优势的项目,而不是国家当前最需要攻关的项目。

新手上路

Rank: 1

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昨天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jackyf 发表于 2025-7-15 22:10
你也不要和我们在社会摸爬滚打的看清现实的职场牛马去争这个。也不怪你有这样的想法。因为大叔我也是从学 ...

你这才出社会几天,就开始对年轻人说教了?不要这么油腻,你看到的也只是你能看到的。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29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昨天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jackyf 发表于 2025-7-15 17:50
你是真的了解还是看多自媒体自信满满?既然如此,为何大学就业难?毕业就失业?
...

跟先生商榷一下。毕业就失业,说明供大于求。但是少招学生,又不利于科研发展。那么这样干行不行:把211以下全部降为高职,哪怕有博士点也不例外(转为专博),只有211以上才叫大学。如此一来,相当于变相减少了毕业生。

高级战友

Rank: 4

50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昨天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bbvie 于 2025-7-16 10:02 编辑
青山人 发表于 2025-7-16 06:12
关键是,制定项目指南的大佬们,列出的都是利于本方团队有优势的项目,而不是国家当前最需要攻关的项目。 ...

说白了,都是为了生存,哪有那么多家国情怀,如遇大危机,再看看学术界顶尖人才有多少人首选家国情怀,这是人性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读书人也食人间烟火,学术界一样处处是江湖(国内评上院士的人,只能说在国内大都做得不错,是不是都是国内所在领域最当仁不让的选择,则存在疑问)。

讨论基础学科的投入是否与国情匹配,是否存在浪费或超前的投入(借鉴美国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投入),远不如讨论如何建立制度更重要,靠学术界拥有话语权群体的个人觉悟和自我约束,跟着热门方向走是大概率,但灌水灌多了,人才培养水平提高还是很明显的,学术品位也在提高,虽然相对慢一些。

网上总有时不时拿结构生物学和冷冻电镜出来鞭尸,结构生物学算相当委屈了,结构生物学对新药研发还是很有价值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如下),关注获取更多科教信息

Archiver|手机版|网大论坛 ( (鄂ICP备2021013060号-2) )

GMT+8, 2025-7-17 05:07 , Processed in 0.046741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5923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2,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