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wszgr

★★★★★新武大、新工科、新征程step by step★★★★★

  [复制链接]

赞助会员

Rank: 4

284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szgr 于 2025-11-20 17:26 编辑
) I6 y- r9 l4 n
) ]( X  q4 W( W+ K  X, r4 c- d5 _搭载北斗的无人驾驶叉车“铁木牛”已出口美日
: c( u& }5 z5 ], u0 m* r( c: `( l2025-11-18 11:322 k; Z$ z7 K* Y
6 d" ]& T  C% W2 F5 r  H
11月17日讯 17日,记者在华工科技园创新基地的立得空间探访时,通过视频画面捕捉到一幕鲜活场景:一款橙黑撞色设计的无人叉车,正在物流仓库内有条不紊地完成货物转运作业。这款名为“铁木牛”的设备,是立得空间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平衡重叉车,其核心亮点在于搭载了先进的多传感器融合定位导航技术,让自动化物流作业更精准、高效。
* [- p2 t4 c4 D8 T( I' J4 b% I8 P& L9 {2 J2 D( |, @
成立于1999年的立得空间,由李德仁院士与他的学生郭晟共同创办。最早从2006年就开始做街景地图,是第一个在车上安装摄像头、激光雷达来做测绘的公司,是中国移动测量系统的发明人,如今又成为“北斗+机器人”和“北斗+自动驾驶”积极倡导者和先行者。
  b% [4 h; J- J; ~5 r- I6 ?1 ]
“北斗为智能机器提供时空基准及厘米级别的定位,机器人将是北斗应用最大的市场。”立得空间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易章恒介绍,要实现物流智能搬运,高精度定位导航是关键支撑。而在实际运输场景中,室内外都会存在货物密集、运输通道错综复杂等导致北斗信号减弱的情况。最佳的解决途径是增加组合导航器件,而这样的器件技术常年被国外封锁。$ N. ?! }) C( p. w/ m$ P
" }/ r$ K; B: ]( h2 E. E0 Q: K' r# s
立得空间20多年前就开启了技术攻关,将组合导航器件、北斗芯片与激光雷达、视觉传感器等多种器件相组合,自研的定位导航系统仿佛机器人的“感知决策中枢”,无论是广阔的室外场地,还是信号受限的室内空间,还是光线变化、烟尘干扰等复杂环境下,都能构建并维护一张动态更新的“实时高精地图”,为机器人提供厘米级的精准坐标,助力其稳定、可靠地感知世界。
; A! H8 Y# D7 t  p/ I3 ~1 q" e4 E. s/ t  g: E& z
据介绍,立得空间不仅提供机器人的“心脏”,能适配所有形态的机器人,其下游的物流机器人“铁木牛”机器人系列也已开发出无人牵引车、无人平板车、无人叉车等多种产品,并在长安、凯波建材、新乡化纤、浙江粮库、玉柴等制造企业的物流等多个场景上岗,产品出口美国、日本等国家,年销售量超千台,使用场景遍及新能源电池、光伏、化工等多个行业。% c$ ^' w& W0 _# x
- I; o6 ?2 m; Y0 v6 Y: a
立得空间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晟介绍,在美国、日本尚未有同类型的物流运输机器人产品,铁木牛机器人基本上实现了100%的自主可控,做到了全球前列的指标,并将在汉扩大产能,力争在汉建设中国最大的机器人出口基地,并成为全球领先的物流运输机器人公司以及机器人底层技术基础设施提供商。$ l1 r7 ^2 ~0 t* f9 I# V

新手上路

Rank: 1

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20: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汉大 发表于 2025-11-19 03:42" Z, Z% z8 I; i4 x
赶紧撤销,这是拨乱反正。前任纯尼玛瞎搞,武大这么大体量,他任期内一个一级学科都不裁,还摊大饼式得增 ...

  N% S9 }( H* W2 y窦打心底看不上武大,人家心里只有中科大。张虽然只爱北大,但普尔打心底也希望武大好

新手上路

Rank: 1

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20: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先人啊 发表于 2025-11-19 12:485 z; I( Q/ R% {% y* n, x$ C
你要参考中大,厦大,复旦,南大,再结合武大的学科。搞一搞下面的还是有基础的:
# r" J5 g: U4 Y" v. i航空航天(从遥感院独 ...
& n" D$ t" g- p9 O, F! T
航空航天,智能驾驶,新能源。三个足够

赞助会员

Rank: 4

284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szgr 于 2025-11-20 15:25 编辑
- |) u# H7 t7 H
汉大 发表于 2025-11-19 03:42
1 y" s; z; \/ {, Q赶紧撤销,这是拨乱反正。前任纯尼玛瞎搞,武大这么大体量,他任期内一个一级学科都不裁,还摊大饼式得增 ...
% t  J3 H( T4 m% x( K% M
言重了。
7 `2 n; i% Y. D
& ^+ p8 }0 l3 O% tD校长在任6年,虽然在大势上把握不准,没有抓住新工科崛起机会,导致新工科落后,但其他方面还是卓有成效的。作为一位理科出身的校长,从以理科为主的中科大来到武大,他理科意识比较强,工科意识不强情有可原。此外他兢兢业业为武大工作,大力引进人才也是有目共睹的。
; s6 K) p/ E  M2 Z" B
! [0 q, a/ ~+ }/ a: p0 o/ @批评他有短板可以,但不要说“拖垮武大”之类的话,不符合事实。情绪让批评失去力度,而且反噬。

赞助会员

Rank: 4

284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szgr 于 2025-11-21 06:52 编辑
. H0 t8 m& S7 M8 k3 B% p( |4 H- o" o
武大人民医院原创耳内镜技术亮相国际大会 + S; [6 {' i7 ?' T/ i6 V2 Z5 X1 @
7 e/ T& j. B+ f$ L% w1 x

4 s1 W( }) O- r6 ]: u9 x& S11月13—16日,第十五届亚太人工耳蜗植入及相关科学大会(APSCI 2025)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大会上,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廖华教授团队自主研发的“持续灌流模式耳内镜技术(Continuous Irrigating Mode Endoscopic Ear Surgery,CIM-EES)”备受关注,成为本届大会的重要亮点之一,充分展示了中国在微创耳外科学领域的原创实力。4 `! F0 _/ U! C5 N

- T- e! y* \1 m3 ~/ d6 W+ K8 a7 O在本次大会上,廖华教授发表了题为“CIM in Endoscopic Ear Surgery”的专题演讲,同时该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主任华清泉教授团队进行了内听道少见肿瘤的专题演讲。# ^" B9 L. o8 Y' J% l
5 f( @5 {  ?/ R, P) d( x
作为亚太地区影响力较大的耳科专业学术平台,本届大会另外特设“Exploring The New Era of Endoscopic Ear Surgery (探索耳内镜外科新时代)”专题论坛。在本届会议主席主持下,廖华教授受邀作大会专题报告。在长达1个多小时的演讲中,他从技术研发背景、器械创新设计、操作关键点到临床应用成效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以详实的临床数据和手术视频,全面展示了“持续灌流模式耳内镜技术”的核心优势和应用前景。+ x  U% X" ]. U. E# w: h2 c. h
; Y- C9 P6 R, O( A4 T
华清泉教授团队在《内听道少见肿瘤的诊断与处理》专题讲座中,系统性地总结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近十年来收治的19例内听道罕见肿瘤病例资料,从临床表现、听力学特征、影像学诊断及手术操作要点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了该类疾病的诊治核心与临床难点,为在场的耳科同仁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参考。
3 ]* i& o+ W. E) o$ J" e3 ?  G  B) ^0 y/ l
耳内镜手术以视野清晰、创伤小等优点成为微创耳外科发展的重要方向。但长期以来,术中单手操作、出血致视野模糊、磨骨困难及潜在热损伤等关键技术难题,一直影响着耳内镜手术的普及和深入应用。围绕这一国际公认的技术瓶颈,廖华教授团队结合临床需求,经过多年探索,在灌流系统设计、配套器械研发以及操作流程创新方面取得突破,最终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持续灌流模式耳内镜技术”。' t- i3 X+ n6 E7 v3 a5 {2 t4 j* K

, A* [1 V, ^! _. r“这项技术的创新点,就是以持续灌流作为耳内镜手术的底层模式,其核心理念就是为耳内镜手术提供隐形的‘第三只手’。”廖华教授介绍,持续灌流的生理盐水可及时清除术中产生的血液、骨粉等组织,从而保持视野稳定清晰;同时还可显著提高磨骨效率,消除对周围组织的潜在热损伤风险,为术者提供更安全、更精准的操作环境。: y& U8 J+ y. i9 i

4 o3 ?6 z# Z: D! s5 s( ]临床数据显示,“持续灌流模式耳内镜技术”能够显著提升手术视野质量,使手术效率和安全性得到同步提高;多项手术的平均时长缩短50%—80%;其适应证覆盖常见耳科疾病的90%以上,包括外、中耳炎性及肿瘤性病变,面神经、内耳及侧颅底病变等,进一步扩展了耳内镜技术的适用范围。患者在接受该技术手术后,普遍恢复较快,术后并发症更少,住院周期明显缩短,整体治疗体验显著改善。
, |& l3 {) D' t" s) a- |* Y# n& s
9 w" [9 p; \9 C$ y报告引发了与会专家的热烈反响。多名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菲律宾、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耳科专家就该技术的适应证选择、学*曲线、器械细节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多国专家表示,希望进一步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开展学术合作,并表达来华现场观摩手术和进修学*的意愿。2 K: z  F- N2 r& Q5 A! B
- T+ f7 O% F- }
据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湖北分中心及全国耳内镜外科规范化培训基地。近年来,廖华教授团队持续推进微创耳外科新技术的创新与推广,已连续举办十二届持续灌流模式耳内镜技术培训班,吸引了国内众多省市医院耳科医生前来学*,也迎来了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家的医师团队慕名来汉进修交流。
8 |) x& W4 r' K1 M" v- _
. S6 q$ Y( H/ V/ }/ }0 n9 C+ A7 Q据统计,自“持续灌流模式耳内镜技术”临床应用以来,已成功完成数千例手术,覆盖多类耳科疾病,疗效稳定可靠。因其创新性与广泛临床价值,该技术入选“2025年武汉市首批核心医疗技术——领航技术”,标志着微创耳外科领域的创新突破。& k) [' u' u4 \4 `% y1 F2 O# k

8 ?& o# n+ t" j+ J/ U( ~. h, Z# ?8 P  V/ I

& w* ~7 e  N! w. O( w* O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31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昨天 01: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张要从北大引进两三四个院士进来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31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昨天 01: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晓红办得到,张在北大有人脉,更加办得到

赞助会员

Rank: 4

284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szgr 于 2025-11-20 11:38 编辑 , y0 a& S1 g1 d" B) K. p2 H
5 ]7 ?$ u& \+ [4 Y; u7 b  s4 e
武大遥感连续9年世界排名第一!& Z' o6 J) Z5 {# H; i! ^4 d4 o; `
2 R, Q- n4 ]2 H& P) U' ]2 u  F
: l6 m' M$ J. [1 R/ B1 O
2025年11月18日,高等教育评价专业机构软科发布了2025“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ShanghaiRanking's Global Ranking of Academic Subjects)。武汉大学遥感技术学科连续九年排名世界第一,引领全球遥感前沿技术创新发展。
8 d; a% \: w) e* X% I' ], L
& g5 C0 a& A4 l+ N6 S! {. `9 p遥感科学与技术是利用遥感传感器,通过电磁波等探测地球空间目标几何形态、物理属性、环境参数及其变化的一门新型交叉学科。武汉大学的遥感科学与技术学科在测绘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地理科学、地球科学、电子科学、航空航天等相关学科交叉渗透、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国家安全、人民生活。* R8 \, m& q$ Q: r* G0 N) O% `
8 B# y7 l- C, _
2018年武汉大学遥感科学与技术获批博士学位授权交叉学科,2019年遥感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5 c3 s% V# J( U3 z* k4 S) I: g3 j8 e% ^+ z+ Z: r, ]6 o2 k
2022年9月13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印发《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遥感科学与技术成为新的一级学科,学科代码为“1404”,隶属交叉学科门类,可授予理学、工学学位。遥感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与发展取得质的突破。
4 W( o/ C+ N9 @! [
! u# \4 s4 N. T& q此次排名中,中国内地高校在21个学科成为全球冠军,分别是: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电力电子工程、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纳米科学与技术、能源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东南大学(通信工程)、哈尔滨工业大学(仪器科学)、同济大学(土木工程)、河海大学(水资源工程)、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工程)、武汉大学(遥感技术)、中南大学(矿业工程)、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程)、东华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中国农业大学(农学)、扬州大学(兽医学)。& B6 Y5 K* z8 y% o
$ M1 c/ T: d: n. O& h
/ g+ y2 c7 k" t" d) d
4 I7 \$ g: U! J3 w0 i

赞助会员

Rank: 4

284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szgr 于 2025-11-20 11:38 编辑 + M8 w# V: A! l6 f* v3 \9 V0 k
3 Z9 Q2 z8 g- x8 D8 A4 W  O8 l( b# d2 {
季顺平团队荣获ICCV视频分割挑战赛冠军
# |7 v0 b; k; f$ }, y
* o$ ]$ J' e7 @
2025年11月19日 19:09 湖北

* c4 u% D: C# g0 n; K       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季顺平教授团队荣获计算机视觉顶级会议ICCV2025视频分割国际挑战赛冠军;并在人工智能顶级会议NeurIPS和AAAI汇报了三维高斯溅射(3DGS)工作最新研究进展。/ K% V* e  N8 |/ j6 E5 \. F5 }: ~  V  J
3 A" n! p$ }! v7 x' l  q& J

◆团队提出的SaSaSa2VA方法荣获ICCV 2025 Large-scale Video Object Segmentation (LSVOS) 挑战赛Referring Video Object Segmentation (参考视频目标分割, RVOS)赛道冠军,且显著领先第二名。

- h* o4 p$ y8 j5 G9 h( P# [' N( @

基于团队与加州大学、字节跳动联合提出的图像/视频/文本一体化多模态大模型Sa2VA,设计了改进方法Segmentation Augmented and Selective Averaged Sa2VA (SaSaSa2VA),该方法在ICCV 2025大规模视频目标分割挑战赛参考视频目标分割(RVOS)赛道上,以67.45的J&F分数荣获冠军,领先第二名2.80分,证明了本方法在参考视频目标分割任务上的优越性。

: `. G3 F) z/ R! W  ^" k
团队发现对于RVOS任务,目前的方法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采样帧数过低导致对视频信息理解不足;二是单一[SEG] token难以传递视频精细时序信息。为解决以上问题,团队提出了关键帧压缩和增加[SEG] token 的分割增强方法,并采用了选择性平均的测试增强策略。分割增强方法提升了多模态大模型对视频信息的理解和传递能力,优化了SAM2模型的分割结果质量;相比于基线,分割增强方法可以达到10 J&F左右的精度提升。同时,选择性平均策略可以聚合不同参数量模型、不同方法的分割结果的优点,进一步提升了精度。& O: k5 m1 ~8 G, i% Y
. V6 l6 O1 H& m4 i7 O
8 o8 m7 U1 g0 v3 N% ~

◆3D高斯泼溅(3DGS)本质是一个类似最小二乘平差的优化问题:估计高斯球的位置、大小、颜色等的最优参数。3DGS优化过程同样会发生陷入局部最优且收敛精度不足的情况。团队提出 Opt3DGS——一种无需修改高斯表示、仅通过改进优化策略即可显著提升重建质量的通用框架,在多个标准数据集上实现当前最优渲染性能。

% @' x2 A$ @* o$ t& F, ^5 F

3DGS对大量高斯球参数进行非凸优化。现有方法在优化过程中常因后验分布多峰性与缺乏曲率感知,导致高斯球过度聚集于已重建区域,造成空洞。针对这一瓶颈,团队从探索与优化两个维度出发,设计了“自适应探索 + 曲率感知利用”的两阶段优化策略。在探索阶段,受平坦直方图原理启发,引入自适应加权SGLD(AW-SGLD),动态重加权后验分布以降低模式间能量壁垒,增强全局探索能力;在利用阶段,构建了局部拟牛顿方向引导的Adam优化器(LQNAdam),利用L-BFGS估计的曲率信息引导位置更新,在不显著增加计算开销的前提下实现高精度收敛。在MipNeRF360、Tanks&Temples和DeepBlending三大基准上的实验表明,Opt3DGS显著优于包括原始3DGS、3DGSMCMC、SSS、3DHGS在内的现有方法,即使在随机初始化、高分辨率输入或高斯数量受限等挑战性条件下仍保持领先。

6 W$ p0 N+ j. p0 }+ |( {
7 |$ ^1 ?& K$ i+ G. {: Y7 c' e% g

◆团队联合浙江大学,构建了SIU3R框架,通过免对齐的方式实现了对三维场景的同时重建与理解。工作被NeurIPS 2025选为Spotlight。


! F, x" v  V; B/ e  `; f/ v

三维重建与场景理解作为三维视觉的两大核心任务,近年来均取得了显著进展。近期学界开始探索将这两个任务结合,实现同时场景理解与三维重建。当前主流方法大多遵循一种2D-到-3D特征对齐的范式,即将预训练2D大模型提取的特征贴到三维场景表示上。这种方法的3D理解能力受限于所依赖的2D模型,而2D特征在对齐过程中通常需要被压缩,导致关键语义信息丢失。

% v0 a/ |% q- V$ B/ T$ E9 B

团队提出SIU3R,一个无需2D特征对齐的、同时进行场景理解与三维重建的框架。不再将2D特征与3D几何进行对齐,而是通过统一的可学*查询(Unified Learnable Queries),让模型直接在三维空间中进行“原生理解”。这些查询在不同视角和不同理解任务(如语义、实例、全景分割)之间共享,从而端到端地学*多粒度的3D语义。为了让重建与理解两个任务互相促进,我们还设计了任务间互益机制:一方面,利用分割掩码指导几何重建,使物体边缘更清晰;另一方面,利用三维重建的渲染过程来融合不同视角的分割结果,提升3D理解的一致性。


! t! n( [" g9 A- G
$ n( C$ X. x. n9 {- o- y

实验证明,SIU3R不仅能在三维重建任务领先其他3DGS方法,而且在传统方法难以胜任的3D实例分割和全景分割任务上取得了优势。在相同的实验设置下,SIU3R在重建和理解的综合性能上达到了最佳水平。


9 \8 u$ @8 `  h2 D1 ^+ Y. c7 R3 U7 \2 S

8 X! e& u8 R$ ?1 @8 q
' E: x, A9 w9 g$ B% h$ b7 y8 Z: }  \* F* j# `7 K+ I+ |

赞助会员

Rank: 4

284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szgr 于 2025-11-20 15:28 编辑
0 H0 V* {( `# f+ d/ `2 u# F! L0 x3 u* K# {+ T
武大校友邹文雪回国,到清华当助理教授
; H8 m6 ]2 Z8 d  n; I

+ s8 \. o7 _$ N  W" g& i0 M4 \最近清华大学又整了波大的——30岁的邹文雪被聘为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这姑娘可不简单,本科硕士都在武大念的,算半个“珞珈女儿”,后来去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读博,2023年毕业,在卡罗莱纳海岸大学当了两年助理教授,现在回国扎根。消息一传出来,武大师生群里都炸了,不少人翻出她当年在学校活动的老照片,感慨“自家孩子出息了”。+ L# ~/ S2 I2 Q0 J/ L

: C7 ]% @6 q& ^' j: e1 \说起来她的路子挺顺,但顺的背后是实打实的硬功夫。本科在武大新闻学院打基础,硕士继续深挖传播学,后来漂洋过海去美国读博,专攻智能传播、性别文化这些方向。这两年在国外的助理教授也不是白当的,得自己带学生、发论文、跑项目,听说她在智能传播和健康文化交叉领域已经有几篇不错的成果,不然清华也不会轻易抛橄榄枝。' ?: N' ]% Y1 ?, w5 P

% k0 L: w4 H  C) K& I. |) D现在年轻人可能不太懂,海外名校助理教授这位置看着光鲜,其实压力山大。美国高校考核严,六年非升即走,她能在两年后选择回国,多少能看出点倾向性。有网友调侃:“以前总担心顶尖人才留不住,现在看人家是出去镀了层金,回来给咱们自己学校效力。”这话在理,清华这次招人眼光也毒,邹文雪的研究方向正好踩在热点上——智能传播现在多火?短视频、算法推荐、AI生成内容,这些既和技术挂钩,又和咱老百姓日常用手机息息相关,她搞研究说不定能解决不少实际问题。
; ^# l9 G" {( t4 t5 r3 T8 r! m4 w* ?6 _2 \
再说性别和文化这块,现在网上关于女性议题的讨论越来越多,她做这方面的研究,既有学术价值,也能给现实问题提供点新视角。比如之前有论文提到社交媒体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她要是能结合智能传播的技术手段分析,说不定能挖出点新东西。
- `; k% ~  Q/ U8 C$ Z& z: P4 ?( h! b# U4 X$ a
有人可能要问,助理教授有啥了不起?其实高校里助理教授是起步阶段,但清华这种顶尖学府的助理教授,基本都是未来副教授、教授的苗子。邹文雪才30岁左右,能有这平台,对她个人发展是好事,对清华来说也是补充新鲜血液。
+ f6 }$ u# {4 u. a+ q) v+ B! a+ E
: g6 g; D! Q2 A3 i7 ^还有个细节挺打动人,她是武大本硕,最后回了清华。两所学校虽然都是顶尖,但学科侧重不太一样,武大偏人文,清华更综合,这种跨校流动反而能促进学术交流。有武大校友开玩笑:“咱们武大不仅输出人才,还能和兄弟院校互相成就,这波不亏。”
. k: q# _! b0 ?/ O  @
& R0 r% _* ^, g+ i其实这几年类似的事不少,越来越多海外留学或工作的年轻学者选择回国,尤其是人文社科领域。以前可能觉得国外机会多,现在国内高校待遇、科研条件都跟上来了,加上文化认同感,回来的人自然多了。邹文雪算是其中的典型——既有国际视野,又有本土根基,这种学者最容易出成果。7 ?1 W) D, a! i$ e

) b, A" P, _& ^! c. ?0 z! v' W说白了,大家关注的不仅是她个人,更是这种“出去学本事,回来做贡献”的良性循环。要是更多像她这样的年轻学者愿意回来,咱们的传播学研究肯定能更接地气、更有国际话语权。
! h2 |  H; w3 Y! ~9 n8 h% ^9 d2 i" o6 \8 X/ Z( A5 k4 I

赞助会员

Rank: 4

284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城市设计学院师生作品首获国际街区设计挑战赛大奖
) ]8 y8 j$ G4 Z# X! d+ _2025-11-17
; ~8 Y' ~0 e. `1 N7 \) o1 `; n+ V5 g+ ]% G1 _$ o
本网讯(通讯员李瑞、付晓歌)2025年11月7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计之都中国武汉、墨西哥克雷塔罗、美国底特律、巴林穆哈拉格、卡塔尔多哈共同举办的第八届武汉设计双年展在武汉开幕。第五届国际街区设计挑战赛获奖名单同时揭晓。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设计团队作品《Doha Waterway》首获“系统思维和交互设计奖”。该奖项是此次挑战赛四大奖项之一,实现了学院在该国际赛事中的奖项零突破。
8 a1 g& C: W2 c0 Y: ?1 Y0 ~
! w9 r& C, O4 H2 }! E+ g该团队由李瑞、张娅薇指导,周璇带队,蔡幸庭、侯烁璇、吴美儒、刘雅歆等同学参与。该获奖作品以“水”为核心设计语言,紧扣多哈气候与文化特征,创新提出“日间通行、夜间休闲”的可升降车行道系统,塑造出气候适应性与文化活力兼具的街道空间。。
& e: F6 |& S/ h3 j) B
" u9 J7 R( Y3 ]0 M( T同时,由徐腾、李瑞指导,叶丰源、吴泽华、王佳莉、刘俞葶葶、杨晨、陶依婷同学设计的《Detroit Weekly Peong Peong Peong》也获评委会高度认可。作品以底特律汽车文化为脉络,通过“赛前展示—碰撞大赛—纪念仪式”的叙事闭环,将报废汽车转化为连接人、社区与情感的媒介,为城市更新注入可持续活力。& V2 i: E% w+ c3 [
& r' T" a( x; H5 \  x" ~# s+ p: U
当晚,徐腾作为特邀嘉宾,在双年展“设计师之夜”专题活动中分享了两项获奖作品的设计理念与创新路径,系统阐释“事件—关注—转机”的城市更新实践模型,为全球城市更新提供可操作的中国方案。; J  c2 k/ {% f

2 j" \) V7 O) X8 u! D据学院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获奖充分展现我院规划与建筑学科的扎实底蕴与国际化育人成果,是学院深化“党建+教研”“党建+赛事”融合机制的生动体现。学院将持续以党建引领教学创新,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构建全链条实践育人体系,培养兼具全球视野、专业能力与社会责任的复合型设计人才。
) @8 D: M" f2 l  m; c5 |. T: q4 i. Z  D! |3 K
据悉,本届双年展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指导、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汇聚全球设计领域院士大师、专家学者、创意城市代表及行业领军企业近千人,共探未来设计前沿。国际街区挑战赛于2021年发起,今年迎来了第5届,吸引了全球8个国家、25所高校、48支团队,300余名学生参赛。参赛学生团队围绕“社区科技未来”竞赛主题,重点从“系统思维和交互设计”“美学和体验设计”“社区驱动适应与发展”三个方面探索创新,48小时限时挑战、团队协作。经过全球30位权威专家1个月的精心细致评审,共评选出4支团队,分获“系统思维和交互设计”“美学和体验设计”“社区驱动适应与发展设计”“综合设计”四个奖项。
$ h( k4 @4 \, ?$ j' c6 v. l# [
* n1 `) B4 ?# Z$ M% l9 R; d

赞助会员

Rank: 4

284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szgr 于 2025-11-21 06:54 编辑
$ k: f" j; Y7 l! f' o
% J. _9 t' F# L# S/ j
科睿唯安2025被高引学者名单,武汉大学29人
& g- }8 D9 {0 {2 C4 e# O; X
Aiwen Li雷爱文:                    化学,         武汉大学
Debiao He何德彪:                 计算机科学,武汉大学
Xinping Ai艾新平:                  交叉科学,武汉大学
Yuliang Cao曹余良:               交叉科学,武汉大学
Shengli Chen:                       交叉科学,武汉大学
Xuewei Chen:                       交叉科学,武汉大学
Guojia Fang方国家:               交叉科学,武汉大学
Yongjin Fang‌方永进:              交叉科学,武汉大学
Zhen Lin:                              交叉科学,武汉大学
Qianqian Lin林乾乾:               交叉科学,武汉大学
Wei Wu:                                交叉科学,武汉大学
Hanxi Yang:                           交叉科学,武汉大学
Mang Ye叶茫:                        交叉科学,武汉大学
Hongyan Zhang:                    交叉科学,武汉大学
Xian-Zheng Zhang‌张先正:       交叉科学,武汉大学
Lin Zhuang:庄林                     交叉科学,武汉大学
Shaojian Wang‌王少剑:            工程科 学,武汉大学
Bo Du杜博:                            地球科学,武汉大学
Huanfeng Shen‌沈焕峰:            地球科学,武汉大学
Gui-Song Xia夏桂松:               地球科学,武汉大学
Qiangqiang Yuan‌袁强强:         地球科学,武汉大学
Liangpei Zhang张良培:           地球科学,武汉大学
Yanfei Zhong‌钟燕飞:              地球科学,武汉大学
Chaoji Chen‌陈朝吉:                材料科学,武汉大学
Jiwei Zhang‌张继伟:                数学,       武汉大学
Yu Chen陈宇:                        微生物学,武汉大学
Ke Lan蓝柯:                          微生物学,武汉大学
Yingle Liu‌刘映乐:                   微生物学,武汉大学
Meng Xiao‌肖梦:                     物理学,   武汉大学
. y" W( a9 E4 v# j

赞助会员

Rank: 4

284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wszgr 发表于 2025-11-20 18:27
# X2 M7 S; f0 U6 U& a( p- D科睿唯安2025被高引学者名单,武汉大学29人 Aiwen Li‌雷爱文:        化学,武汉大学Debiao He何德彪‌: ...

; J# Y6 m" H+ E4 y3 _% w( r名单中有些名字没有翻译出来,请高手翻一下。

高级战友

Rank: 4

86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昨天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汉大 于 2025-11-20 18:42 编辑 4 P$ n' \* Q" p, L# s! E+ }9 [
% p: l  d0 V1 H! V9 p" s) d; `
方永进,叶茫,张先正,王少剑,沈焕锋,钟燕飞,陈朝吉,刘映乐,肖孟。

新手上路

Rank: 1

1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昨天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wszgr 发表于 2025-11-20 18:27
' ~4 y& h: S+ ^, h6 x- _7 ?. }科睿唯安2025被高引学者名单,武汉大学29人
" f9 A( x# I& j! V4 E+ SAiwen Li‌雷爱文:        化学,武汉大学Debiao He何德彪‌: ...

2 ]8 E6 `# ?* W" `& e数学张继伟

赞助会员

Rank: 4

148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昨天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蓝柯,水平怎么样?下一届能否参加院士遴选?

赞助会员

Rank: 4

284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计算机学院在第2届全国“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创新大赛获高校组一等奖
: t3 i3 N3 m& h/ ]+ n* V, y7 l6 Y5 d. k' u& |
2025年11月13日至14日,第二届全国“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在成都举办。本次大赛由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数字经济专委会、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主办,共遴选出55个优质项目入围决赛。经过激烈角逐,我院智能化软件与服务实验室研究团队凭借出色的表现荣获高校组唯一的一等奖。0 E" c! O$ d) Z+ B1 G: Q
% Y0 H, v- S) j- C: c

: |0 b* Q, m6 `5 q# t参赛项目与团队介绍
! _! f- Y$ f1 _) N, x" `; t: }6 y8 G8 p- B
项目名称:基于智能体网络的服务化多智能体工作流平台7 o& T! G* @. i0 O* S) C

- Y* Z3 o* @1 O: m3 e. c团队名称:让智能体说的都对
, y. |- x: q% S4 H6 R
$ l) }) `+ g0 t& L& x  B& D4 e团队成员:朱雨涵、汪志豪、刘皓杰、尤曼琦、牛冰冰* R% @. f. b, }  `' a# E/ _
3 w! N6 P, A: ?; |
指导老师:王翀 王健 李兵
% T* N6 N8 l: [1 k) j! a6 z6 @' B  S( P$ p
项目简介:项目构建了一个服务化的多智能体工作流平台,形成三方面的创新特色:一是提出服务化智能体架构。平台提供开箱即用的多智能体协作框架,集成基础设施、任务执行、服务网络与调度等核心模块,能够高效协同智能体服务、MCP服务、RPA服务等异构服务组件;二是提出目标导向的多智能体协作方法。基于在线强化学*技术,显著提升任务执行准确率与智能体服务质量,实现任务分解、子任务协同与上下文传递的有机融合;三是构建基于云原生的异构多智能体微服务系统。支持智能体服务的注册与发现、云边端协同运行与智能运维,为复杂应用场景下的智能体服务提供高可靠、可扩展的运行支撑。目前,该项目成果已应用于Thingo智能体平台,该平台是由武汉大学-思高科技智能化软件与服务联合实验室基于“认知+执行”融合架构打造的多智能体工作流平台。* B  j( \0 k9 C
6 Z. {4 v; q7 u# k" t. |" n8 n
在答辩环节,朱雨涵博士从大模型和智能体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出发,系统分析了当前市场上的大模型和智能体平台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方向,并从架构设计、方法创新与应用实践等多个维度,全面阐述了参赛项目的技术创新优势与使用价值,获得了评委专家和老师们的高度认可。展示结束后,评委专家和团队成员围绕技术细节和优化方向进行了深入交流。
/ x  X4 M3 ^$ q' o. S( E8 @
( S) E9 U4 |( y! u7 ]1 r作为高校组唯一的一等奖获奖团队,这一成绩充分体现了我院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创新实践,也彰显了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在高水平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方面的显著成效。6 c* _2 K0 M3 C! I
7 G4 G% Z6 |( s8 x1 L  x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赞助会员

Rank: 4

284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汉大 发表于 2025-11-20 18:40
( W6 E. D, [4 V1 p方永进,叶茫,张先正,王少剑,沈焕锋,钟燕飞,陈朝吉,刘映乐,肖孟。 ...
6 t+ @' q6 _5 d3 B
Thanks a lot!

赞助会员

Rank: 4

284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侠猪猪的糖棒棒 发表于 2025-11-20 18:552 D) F4 [$ Y7 M8 B
数学张继伟
% t" F* m" a7 H0 ?
Thanks a lot!

赞助会员

Rank: 4

284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szgr 于 2025-11-20 22:23 编辑
5 W6 o& M# F6 D  d; H6 c$ G. ]! p# B7 Q# F) i& e( U" ]+ t) B
在今晚进行的全运会男子4X100决赛中,武大校友李泽洋再次拿下金牌,这是继100米夺金之后的第二块金牌。
7 T8 V6 _! \: r; l8 K& c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赞助会员

Rank: 4

284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8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szgr 于 2025-11-21 08:19 编辑 ! s5 A3 T; L8 u# S3 B) Y! C3 p& P5 E

* z4 I7 S9 y  d2 @小米第50万辆汽车下线!
4 L% t- S9 [; [) E# T& x$ `: v5 O( x# m! H) W/ l) b( r
11月20日,第50万辆小米汽车在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小米汽车超级工厂下线。自2024年3月28日首款车型SU7正式发布,小米汽车用602天、不足20个月,刷新了全球新能源车企50万辆下线的最快纪录。
- m$ @6 k6 q8 @5 B
* P2 }* G2 c: d2 d

8 V3 l. Q6 t* Q* M
0 |4 n9 V# x5 j- o. B$ h( A$ L# c- s
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称,50万辆下线标志着小米汽车包括研发、制造、销售、交付和服务的完整体系能力得到了充分验证,也标志着小米汽车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可,进入了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雷军透露,2025年全年小米汽车预计将交付超过40万辆。
0 D2 D5 D4 `6 L% I- k5 M0 f
) }+ E, @+ M2 G- z8 e/ K
根据第三方统计,截至今年10月,小米SU7位列2025国内中大型轿车销量第一;小米YU7连续3个月位列中大型SUV销量第一,其中10月登顶国内全品类SUV销量第一。
8 e  M. x) x" A- @6 ?$ b1 o* G

+ e% a$ I' H: P  v4 q6 p# _0 N
面对市场反响,自投产以来,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小米汽车工厂产能持续加速爬坡。10月18日,小米集团发布三季度财报显示,该季度交付汽车超10万辆,创单季度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73.4%。今年前三季度,小米汽车累计交付量超26万辆,9月、10月连续2月交付量超4万辆,预计本周将提前完成35万台的交付目标。三季度,小米汽车业务首次实现单季度盈利,智能电动汽车收入为283亿元。
3 k( Z- I. ?6 v3 }. \

8 ]2 i% s, B" i; l/ q; G1 d  r
作为京津冀地区智能制造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链主”企业,小米汽车的体系化生产带动了一大批上下游企业共同向前发展、向上攀升。据悉,小米汽车生产直接带动的零部件企业超300家。
1 u1 }8 z/ p( y' e) d  @
, e1 a( K4 j0 g( e8 |9 B( _
$ Z* i% M3 t9 w3 A" k8 j& c

( l0 m4 n) M+ N' l9 x% [& X. x9 \" b; y8 ?
( F1 q4 m7 A6 r1 x$ p2 L

赞助会员

Rank: 4

284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szgr 于 2025-11-21 13:04 编辑
# o9 W$ ?  Q4 I7 H; p* l0 Z5 H1 _: n4 j% \7 ?' t
湖北新增11名院士,两院院士总量已超90人!1 G( l7 S* e$ {3 K# r3 m

- R* T' }& N. b, e' u, b
2025年金秋时节,湖北又一次迎来科技丰收季。在全国新产生的两院院士中,唐辉明、刘泉声、何舜平、张锦岚、刘正猷、赵书红、肖明清、姜卫平、尹周平、鲁军勇等湖北11位科学家成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中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农业大学的7人榜上有名,一名外籍院士诞生于华中科技大学。

3 R5 b+ p' t" p. h1 B) ?  b* s* G+ w
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公布的院士名单中,湖北省11位专家学者位列其中,位居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前列。仅在鄂高校中,武汉大学以3位院士领跑,华中科技大学以2位(其中一位为湖北首位外籍院士)紧随其后。

7 |6 p6 r, ^2 \4 @
加上今年新当选的两院院士,目前,湖北两院院士数量突破90人,总量在全国位居前列。
* q2 u; q! {/ ?
唐辉明、刘泉声、何舜平、张锦岚、刘正猷、赵书红、肖明清、姜卫平、尹周平、鲁军勇、乔治·霍夫曼……
4 R6 Q7 B* i; y; s3 O8 J$ J1 G
这些候选人分布在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研发一线,形成了产学研多元参与的院士成长梯队。
( R5 e' b4 m% i% p# ^
从学科分布看,湖北的当选院士呈现出学科覆盖面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特点,覆盖了从基础研究到前沿科技的多个领域。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医学、地学、信息技术、工程技术——湖北的科技人才布局呈现全面发展的态势。
, H4 W. z% u4 T7 f# R

$ }  r( P7 j. a3 A6 s
" z. s) P* ?" P1 B  E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赞助会员

Rank: 4

284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szgr 于 2025-11-21 13:35 编辑 . B5 u7 ]4 u; p/ |1 h$ m% p

; h" K4 W8 G" w$ r
武汉大学3位学者当选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

6 I" Y5 Z+ d! G$ K! `- ?/ d
0 L5 c) @$ r8 F( q1 B# J5 T
刘正遒,长期从事凝聚态物理与声学领域的研究,在声子晶体、声超材料、拓扑物理等方面作出了许多原创性的工作,在Science《科学》、Nature《自然》、Nature Physics《自然物理》、Nature Materials《自然材料》、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Physical Review Letters《物理评论快报》、Science Advances《科学进展》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Google Scholar引用总数超过20000次、单篇论文最高引用超过6000次;历年均入选Elsevier发布的中国高被引学者榜。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0年)、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09年,2022年)以及国际声子学学会(International Phononics Society)布里渊奖(2015年)。
( I# ~# a1 c3 _1 f. T
姜卫平,现任湖北珞珈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武汉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长期从事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理论与技术及工程应用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和“973”计划等项目100余项,发表论文270余篇,出版专著2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3项、一等奖10项。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科技领军人才、首届全国十大测绘科技创新人物、中国测绘学会会士,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8 f5 y$ p: n+ m* R9 {
刘泉声,岩土工程博士,教授、博导。主要从事深部工程围岩稳定与碎胀大变形灾害控制、复杂地层TBM高效掘进、工程灾害防控及智能化决策控制技术、煤矿采掘过程煤岩信息智能化感知识别、裂隙岩体热—力—水多过程耦合致灾机理模拟及控制等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含重点项目3项、重大项目课题1项、国际合作重大项目1项),主持国家973计划项目等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10多项,重大工程科研项目40余项。发表SCI检索论文250余篇(第一/通讯作者136篇)、 EI检索论文460余篇(第一/通讯作者276篇)。获发明专利68项,出版专著3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排名1,1,1,2)、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排名1)、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

赞助会员

Rank: 4

284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2025院士增选高校部分统计
* O9 I* v! g. f3 G" Q, {5 o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赞助会员

Rank: 4

12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武终于在年底否极泰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如下),关注获取更多科教信息

Archiver|手机版|网大论坛 ( (鄂ICP备2021013060号-2) )

GMT+8, 2025-11-21 16:58 , Processed in 1.05512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5923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2,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