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sthread 发表于 2022-3-31 22:47
( A: m/ W8 F' e* j! q名校理科实力排名整理:从教育部1-4轮学科评估看!
, V2 i( d" q: U) S5 l7 g1 o( L0 m' S. w. W9 n7 s
https://www.sohu.com/a/343836324_100056497 ...
8 b+ }; V" R4 Q: B5 Z4 D
1 _8 O. M% l/ } X名校理科实力排名整理:从教育部1-4轮学科评估看!7 g3 {; O+ n$ @; R
9 F% K8 M' j9 t% Lhttps://www.sohu.com/a/343836324_100056497
: S0 e9 t' p1 C学科评估,是学位中心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含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授权)进行的整体水平评估。各单位可"自愿申请、免费参评"。 不同于政府开展的合格性评估,学科评估是以第三方方式开展的非行政性、服务性评估项目。从2002年首次开展,平均四年一轮。 之前,高校与科研已经分三期推出了"学科评估"特辑——工学学科盘点,将第一轮学科评估中的十强高校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取得的结果和换算排名进行比较,从而了解某高校某学科的发展趋势。 在明年即将开展的第五轮学科评估到来之前,透过前四轮的起伏变化,我们或多或少可以分析得知一些高校的学科建设策略。言归正传,本期就是大家期待已久的"学科评估"特辑——理学学科大盘点! 背景回顾 第一轮学科评估总计参评学科数为80个,共有229个单位的1366个学科申请参评,其中理学学科12个。 第四轮学科评估在95个一级学科范围内开展(不含军事学门类等16个学科),共有513个单位的7449个学科参评,其中理学学科14个,较第一次多了生态学、统计学。 按照同样的方法,以下表格中统计了第一轮学科评估十强单位,分别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取得的结果,以及换算排名(在该学科所有参评高校中的排名)。 数学十强依然保持优势,第四轮评估中获评清一色的A类,无人跌出10名开外。 需要补充的信息是:共3所A+高校:北大、复旦、山大。 山东大学于第二次评估(2009年)进入榜单,跻身全国第7位,至第四轮直接拿下A+,与北大、复旦平分秋色;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在第一轮中未上榜,第四轮都以A光荣收尾。 物理学不考虑三所研究所,除去川大之外,所有高校都在提升实力,复旦、清华都以A级位居全国三强之列。 2所A+高校:北大、中科大。 川大应该在学科建设策略上有所变动,其物理学在历次学科评估中位次逐渐下滑:第二轮评估(2009年)居11位、第三轮评估(2012年)得分73,在20位之外。 需要补充的信息是:上海交大获评A,在89所参评高校中可排名并列第3位。 化学显而易见,十强单位中的9所高校没有"掉链子"的成员,在第四轮评估中均以A类交上答卷。而且,这已是北大连续第三个蝉联榜首的理学学科了。 共3所A+高校:北大、中科大、清华。 上升幅度最明显的,是清华、复旦,前者从第10位跃升至A+、并列全国第一。 需要补充的信息是:获评A 的厦门大学,第二轮、第三轮评估均已进入全国十强。 天文学理学学科中开设高校最少的学科,第四轮参评高校仅有5所。清华、云南师大皆于第三轮评估中无缘榜单。 共2所A+高校:中科大、南大。南大实力一如既往,从没松懈;中科大实力不断提升,位次从全国第五,到第二轮(2009年)中第三,到第三轮(2012年)中第二,到第四轮中并列第一。 需要补充的信息是:上海交大,第四轮评估获C+,换算排名是4/5。 地理学共2所A+高校:北大、北师大。 榜首又见北大,中国基础理学最牛的高校,确实非他莫属。北师大位次取得鲜明进步,要说国内高校的文理基础学科实力,这一所绝对数得上。 来看十强单位的变迁趋势,浙大采取"舍弃"战略,已于第三轮彻底退出评估;西北大学、西北师大稍显后劲不足,排名已在十名开外。 大气科学 海洋科学 地球物理学这三个学科之所以放在一起讲,很显然它们有一个共性,都属于发展较晚的学科。第一轮评估中参与高校很少,甚至海洋科学领域只有2所高校;第四轮评估范围依然不大,起步晚、有门槛,使得这三个学科领域下竞争对手相对较少,同时要获得科研突破困难程度也相当高。 大气科学领域,共2所A+高校:北大、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信大于第二轮评估跻身三强,之后进步飞速,气象学是其国家重点学科。 海洋科学领域,共2所A+高校:厦大、中海大。厦大5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之一就是海洋科学,中海大一直以来海洋特色显著,这两所都是这一学科的拔尖成员。 地球物理学领域,共2所A+高校:中科大、武大。武大自并入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在该学科领域便取得跨越发展,其相关的遥感学科在国际上都数得上名号。 地质学第一轮的十强单位除去一所研究所,发展稍显参差,结果从A+到C类都有。看排名变化,似乎处在上升趋势的高校不多。 共2所A+高校:地大、南大,优势一如既往。 需要补充的信息是,与北大一同获评B+的高校还有西北大学,其在第二轮评估(2009年)中已进入全国五强。 生物学清一色的A类学科,十强风采不减当年。 共3所A+高校:北大、清华、上海交大。上海交大在第二轮评估(2009年)突围成功,跻身全国20强,第四轮就来到榜首,实力令人惊叹。 需要补充的信息是,中科大、南大同样获评A,在112所参评高校中可以排到并列第4位。 系统科学共2所A+高校:北交、国防科大。北交在历次评估中稳坐第一,是该领域的顶尖成员了;国防科大从第五上升至并列第一,进步明显。 浙大、人大在第二轮评估(2009年)中就已退出,华东师大则无缘第三轮评估(2012年)。结合之前盘点的工学学科来看,浙大在数十年中学科调整相对较大,对不少曾经的强势学科都采取了"舍弃"策略,但所谓不破不立,其如今的学科实力,仍是国内高校顶尖的。 (具体看参看昨日推送——清华、北大之后,华东5所高校,谁最有资格当第三?) 科学技术史共2所A+高校:中科大、北科大,也是第一轮评估中的冠亚双位。 需要补充的信息是:内蒙古师范大学、上海交大2所高校获评B+,换算排名居3/14;北大获评B。 由于生态学、统计学2个学科没有对比,仅在此列出其第四轮评估中获评A以上高校。 生态学共2所A+高校:浙大、中大;3所A高校:北大、东北师大、兰大。 统计学共2所A+高校:北大、人大;4所A高校:南开、东北师大、华东师大、厦大。 整体来看,北大被称为中国基础理学实力最强的高校,当仁不让;中科大、上交其次,上交在多个学科领域属于后来者居上,进步十分鲜明。
( `7 b; h F*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