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79次香山科学会议在厦门召开:中微子与深海的跨学科交响0 B; ?) S% \7 h I/ B
2025年04月02日 厦门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4 L9 o9 M/ k8 C" k
; a B/ i. l$ K3 D. Y$ o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联合申办,以"中微子前沿与深海探测"为主题的第779次香山科学会议于3月28-29日在厦门召开,来自国内外20余家单位的50余名专家学者共同绘制中微子天文学与海洋科技融合发展的战略蓝图。
( g( _2 P Z$ J. q( X. a. D% g6 h, S4 P2 C |
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陈和生院士、陈明君研究员,厦门大学戴民汉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武向平院士和中国海洋大学王厚杰教授担任共同执行主席。厦门大学副校长尤延铖教授致欢迎辞,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曹臻院士、中国海洋大学田纪伟教授分别发表了中微子探测和海洋科学研究两方面的主旨演讲。
5 P4 [: ]8 W5 `- L* y6 B
6 \ i9 S1 ~8 W- i/ M! S与会专家通过16个专题报告和自由讨论等形式深度参与讨论,重点研讨了中微子天文最新研究进展、水下中微子望远镜的构想以及海洋动力、生化和层积过程协同观测方案。与会专家还就深海机器人作业、水下光通讯、深远海电力供给和探测器精确定位等中微子观测与海洋科学研究的共性工程难题进行了深度交流,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共识。8 r& q- p3 J: M) e) @
6 T3 G6 ^' [" t- I/ o6 t+ B( j
陈和生在总结中指出,下一代深海中微子望远镜将开启中微子天文研究,与光子信使的观测相结合,对确定高能宇宙线粒子加速源,破解银河系宇宙线起源之谜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将为我国海洋科学技术研究的若干重大问题提供关键平台。其学科交叉与技术融合堪称多领域协同创新的典范。我国应充分发挥南海独特优势,深化物理、海洋、工程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统筹推进中微子天文观测和深海探测装置的科学方案论证与关键技术攻关,力争在中微子天文领域确立国际领跑地位。- v) h) ]9 l I5 m& O W
" R/ n! [7 J3 g* L0 ?0 ^* ]! S- |
& r! K, \( q; V9 p香山科学会议自1993年创办以来,秉持“探索科学前沿、促进知识创新”的宗旨,是我国科技界高层次、跨学科、小规模的常设性学术会议。上海交通大学张杰院士、景益鹏院士、同济大学翦知湣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王凡研究员、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副所长陈建芳研究员、南方科技大学林间教授等专家应邀参加本次会议。) M. u" X6 J9 p6 q# z9 V E
: z+ f3 S0 L ?, v( C! ]8 w
(海洋与地球学院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