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饶毅:请勿错怪王辰教授$ a% X& N% {9 C/ a
第一财经 2025年05月01日 11:28# [& m- ], J; ^; P
7 l; Y0 R; Y# ^: ~/ n* L. |
5月1日,北大教授饶毅在其个人公众号发文《请勿错怪王辰教授》,全文如下:
, g7 H) K% R2 B0 ^1 U. y% ~2 E. m2 [" m- \( S, P
1)最近,舆论对具体几位医生和新毕业生的批评,有道理。应该理性批评,有理有据,不宜肆意扩大。
2 e6 j" `. w9 W1 R' `0 }
+ L3 {% |; r; z* t; v- O2)但是,突然把我拉入这一无关事件,甚至以我为正面,以协和医学院原校长王辰为负面,不对。我在协和事件中不是英雄、不过是旁观者,而王辰教授在一个滑坡而自大的单位勇于改革才是英雄,真英雄。 w7 N; \8 g3 f: i8 `. ?
C( q+ K8 _+ K. D& X9 ]3)确实,我批评过协和医学院,但我从来没有说过协和医学院“乌烟瘴气”。我肯定协和医学院曾经非常优秀,但也不讳言其后来下滑。
; [. l( M; l7 G: A2 N, U' W6 x% L0 ?- Z% I6 p7 F. `
4)我批评过协和医学院的近亲繁殖,既写过文章,也在与王辰教授同台的会议上说过。; j5 V4 X! F5 Z7 l
q u. P4 u/ I( T
协和医院我不熟悉无权评论,医学院近亲繁殖问题是以前三四十年间形成的,而非的最近几年。
4 L" p U$ C3 ^# |
# K, w# U- r6 Z' q4 D我相信,不仅协和医学院大多数都知道这是一个问题,而且王辰就很不满意这一问题,所以我们都在场的时候,话是我说出来的,其实很可能是他心里的话,但他又不好这么说。这就有了幽默的梗。* t% N# q2 Q8 m8 P/ L
0 w" s. r) |, s; T) X M
5)医学界众所周知,协和非常抵抗王辰教授。协和医学院以及协和医院,摆架子对付他,其中有“协和老大、首医毕业生算什么”的态度。这种态度非常无理加无礼。
% M" P5 G% \- H2 A# f8 n. x
/ w* |& R5 C5 l( j协和医学院以及协和医院的优势是沿用美国1910年后的模式。(美国1910年之前的医学教育非常差)。
, U; w0 o/ u2 \1 W, M
( m# G, t" {4 t但协和的老教授在2000年之后基本凋零,而协和医学院的毕业生绝大多数出国不归。3 W8 B& _' P5 F/ X
& q6 p: R+ A$ _8 Z8 ]0 t
所谓老协和,至少在医学院部分,早已荡然无存。医学院和医院的领导早就没有协和毕业生。, g* H+ S9 C* b% |; Z
. l# D- z% r* B, _: n
他们抵抗王辰教授的那种态度并无基础,自己就不是老协和。
( _# `- E! D5 G$ y0 @* }# ]# {- Z/ X; u3 @9 l
而且,协和医学院的领导必需是年龄合适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以便同时当然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当时没有几个候选人,其中协和内部没有一个人符合条件,而请在医学上有成就、年富力强并曾有领导经验(朝阳医院/北京医院/卫生部科技司)的王辰教授。
' C& O- r; B9 }" S0 H9 M' d# b7 {7 K$ a! F+ |3 c* p: w
在这样的背景下,最近是否有人专门煽风点火,变成对王辰无端批评,很难说。是否有人趁机推翻改革,也存疑。
+ |! M* |0 X% C4 K3 d( X3 `, l9 _+ F0 B
6)王辰教授锐意改革。其中4+4就是一项。这一项目既打破清华大学对协和招生的垄断和限制(虽然协和医学院同时成为清华大学协和医学院,但清华大学自己还有一个清华医学院,所以难以处理),更可以从全国优秀高校再招一批学生,对协和有百利而无一害。7 [8 S4 O) |0 ?8 E' a! }
4 a" E- [6 V; A
王辰不可能给如何学生开过后门,自己给自己的改革挖墙脚。更不可能给一个学生开后门之后在毕业典礼上表扬她。* h5 d {7 a8 L6 V' ]7 r
7 V/ V( `) q% \$ s
协和医学院具体录取过程有没有具体问题,那只有他们调查才知道,但应该对学校和分数都有基本要求,不可能规则上故意放水。而舆论认为某学生父母是权贵,我专门反问一位转这种新闻的官员,你认为她母亲在北京算官员吗,他回答“不算”。所以,大家可以质疑有些问题,但说某生母亲是官员,她恐怕哭笑不得。; `2 y- ~. ?- s8 _# u, p% l' N% U/ y
0 n1 |* C" t- u* X( c7)需要区分个人行为与教育体系。4+4是培养体制,与舞弊、违规无必然联系。而是应该在实践过程中严格任人唯贤。1 L- a3 F# q# K- `# M: n. d
% y' }2 j5 Q3 _# e# D2 W8 h: R6 i4+4的模式不仅完全适合协和医学院(它从来就规定毕业之后还有临床规培),而且适合其他部分院校,当然需要非常慎重规范、严谨执行。不能因为几个学生的事件而因噎废食。& ~: ~4 J' K0 n1 B. Y) P
8 ~8 @+ Y, |6 ~$ ?2019年7月,我的文章题目是“协和的科学:后80年不如前20年”。协和百年时对其科学的回顾。协和在1920和1930年代曾经非常突出,药理学的陈克恢发现麻黄素的药理作用(导致麻黄素成为长期大量畅销全球的中药来源的单体化合物)、生物化学的吴宪提出蛋白质变性的机理、生理学的林可胜研究胃肠道生理、神经生物学的冯德培发现钙离子对神经末梢递质释放的重要性、微生物的Hobart Reiman与谢和平参与肺炎球菌转化因子的工作,都是世界领先或一流的工作。他们筑起的高峰,很难超越。& X$ }6 u" j! @( Y2 p/ Q
" c) i! u5 b/ N: _正如我提到过清华的数学系,在有陈省身和华罗庚同时的1930年代,恐怕也曾经是清华大学数学的最高峰。当然丘成桐先生到清华后,终于超越。但如果带幽默的开清华数学的玩笑,也可以说清华后几十年的数学不如前多少年。
6 n" h' t; Q, b3 J4 a% d8 \
$ Z/ Q8 e' {( D) f4 A( b% x正如清华数学的下滑并非清华所致,协和的下滑也有协和本身不可控的外界因素。
8 L4 U$ K5 _7 F/ f) V8 J& M. ` A: i' D; }
2000年后,很多大学和科学院获得经费支持、而且逐渐越来越多。而协和没有同步获得,协和经费是近年解决的。协和招聘困难,就提拔了很多内部的,也就是老师的学生,学生的学生。
: G$ E( v# V( @" t8 q8 K) h: S6 m! B1 d$ D. n
协和长期还有空间紧缺。, i6 Z U" ]/ O2 j, E) }: X
4 F- r) W C3 N$ @; j7 i等经费和空间解决后,近亲繁殖就成为发展的巨大阻碍,而且文化就比较差了。/ M7 }! e. Z- ]$ S+ R
' x+ T# j# A6 }4 ^2 H( U# |4 n2 b北大清华获得资助后,不停留在经费本身,积极改革、锐意进取,摒弃近亲繁殖就首当其冲,需要长期坚持任人唯贤。这一文化,协和恐怕远落于北大清华。3 F$ _. _! a" T9 d: O
' x7 I0 s. X4 [- t3 Y1 D: ]5 H+ z, h
北大清华在历史上不仅医学不如协和,生命科学、基础医学也远远落后于协和。但现在完全反过来。
* X$ I* O n R
9 X6 P# S' s) m9 [我认为协和以前非常好,近四十年有退步,一方面是协和之外的因素、一方面是内部文化问题。另外,北大清华、科学院的进步也使协和从几十年前的遥遥领先变成相对的“少慢差费”,特别是从我了解的科学角度。
- g3 ^2 _+ q C# ^; G# y
' c4 M# E' D. v7 C( S4+4的医学院教育模式,不仅没有问题,而且对于协和医学院特别合适,也可以在中国部分医学院推广。2 `* Z W% [4 L' ~# M& A
! A! E' H/ x( a3 K" O5 Y
协和本来就是4+4,按美国模式。早期是燕京大学生物系4年,经过摩尔根的学生Alice Boring考核后才能继续协和医学院的医学部分。二十几年是北大生物系加协和。十几年是清华生物系加协和。- ^2 h2 ^' J. A8 K% m! F5 J
7 g( e# _+ Z' {+ `- f `; z
最近几年,协和医学院在新任院长的发起下,把开放前面四年,可以不用固定一所学校,也不固定生物系。这种做法不仅完全正确,而且更加适合新时代。
; U& V& A& o3 G7 \- Q
, S/ o' j7 a4 x$ Q. a8 _1 k完全正确是指本来协和学习的美国模式就不固定前面4年的学校和专业。适应新形式是指现在交叉学科背景越来越重要,例如,有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的当然可以有助于新时代的医学。
5 B& Z* M' q! s8 d+ m# h. W& u" Q4 e/ l8 r' g& J. j3 X2 N, d4 M
协和医学院本来就是8年毕业后需要在协和医院(或其衍生物)进行进一步临床培训,之后才完成医学培养。协和这一套体系是自洽而完备的。4 N2 Y3 w! U% c: p. f
" {- a1 D' k( g2 u5 ?其他医学院,如果认为自己也要用这套体系,当然也应该相应在临床阶段建立匹配的机制。
3 _( m' x/ `9 l. M9 N- \
4 g6 ]( z5 O& O6 @录取、培养过程如果有违规,那应该批评、纠正。但问题不在于4+4体系本身。当然执行需要秉公办事、任人唯贤。
, G. h* ^2 l4 [
; J. Q) {8 f6 _- N我们多年批评的科研经费体系,也因为需要加强秉公办事、任人唯贤。这是普遍需要改进。要不然对不起我们的时代、也不利于长期应对国际压力。2025年4月28日下午1:12:“老师好,不知道您了解最近大家都在讨论的那个协和4+4学生的事儿了嘛?”1:13pm-1:33pm:“4+4的医学院教育模式,不仅肯定没有问题,而且对于协和医学院特别合适,也可以在中国部分医学院推广。
, i: m4 |! y6 ?& j' o7 z, q! s3 }: y% e6 |8 } t8 D
协和本来就是4+4,按美国模式。早期是燕京大学生物系4年,经过摩尔根的学生Alice Boring考核后才能继续协和医学院的医学部分。二十几年是北大生物系加协和。十几年是清华生物系加协和。
" R- q5 _$ b0 U' U; i3 n/ f% N( Z) M, o% M8 C! {
最近几年,协和医学院在新任院长的发起下,开放前面四年,可以不用固定一所学校,也不固定生物系。这种做法不仅完全正确,而且更加适合新时代。
- Q8 W; E4 u/ b" N! J- v2 U: v
, F* j9 {' t h0 W8 u. @. G, I完全正确是指本来协和学习的美国模式就不固定前面4年的学校和专业。适应新形式是指现在交叉学科背景越来越重要,例如,有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的当然可以有助于新时代的医学。9 i) A' C4 r8 a* d3 C v. b
" ^; N" O$ Y& I6 y% _/ A5 A! t* B; J协和医学院本来就是8年毕业后需要在协和医院(或其衍生物)进行进一步临床培训,之后才完成医学培养。协和这一套体系是自洽而完备的。( a3 v( a8 r1 K" o* d
3 E8 ]6 @% F! j1 _7 s
其他医学院,如果认为自己也要用这套体系,当然也应该相应在临床阶段建立匹配的机制。: R: Y) t8 ?5 x
% z/ K0 v4 J: U录取、培养过程如果有违规,那应该批评、纠正。但那完全不是批评4+4的借口。4+4是培养体制,与是否舞弊、违规没有必然联系”。- A2 b( ^- k. }
6 X, M( x. b) F) n0 Q$ k------------另外:2018年协和4+4新时期开始后,也在北大生科院招收本科毕业去协和学医,对于协和是很好的想法。有位北大老师专门为协和做宣传,当时被我批评过:吃里扒外。
/ O) a7 a! f5 L# `1 T1 ]: f H* Z( d' \% V* Z" A8 k8 j9 _1 {
问题是今天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生命科学学科的老师远远优于协和医学院的老师。协和医学院的老师,绝大多数不可能获得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科的助理教授,万一漏网了,一般也不可能晋升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 ^/ E, ?; q$ y+ }- y. |- k# u
7 P1 [2 ]* f2 {0 n% l) f% g/ h& S这么说是基于十几年来我一直在北大理工科招聘晋升的委员会,清楚质量控制标准。 ~+ A( r# Q& [# P
% [ Z7 V' n: I1 D; f" ?+ G6 y0 h' f! ]
当然不是百分之百的协和老师都不行,而且协和也肯定会进步,但目前还没有达到北大生命科学毕业之后,再由协和进行深化培养的程度。
1 {# R2 v6 z& h) W/ p
5 N! X( f7 E) `' L8 S! ~( R4 e-------美国最初主要是为了医生年龄不要太小,而建立4+4,逐渐赋予多学科背景的优势,包括鼓励一部分文科。美国医学毕业生到医院之后还有培训。5 w; n; D, U" P2 w' A
" q$ o& ^! ~ i7 q9 V/ O: n中国以前用欧洲、日本5年制、6年制模式,也能够培养医生。当然后来加了规培。0 e2 U' `6 F+ `& x0 Q
1 z& ]5 v4 w0 }& o1 E( Z: Z8 P协和创办最初只是模仿美国,但因为规模有限、担心专业问题而用了协和独一无二的4年燕京大学生物加4年协和医学。
! o2 x" P1 i9 P9 {+ X0 i4 Q- n0 I m( L% E) F$ t( Y& u. p
2018年,协和的4+4更加接近美国模式,只是限制了本科毕业的学校。协和这么做,完全是安全可行的,协和的体制和声誉百分之百建立在用美国模式,现在更进一步,应该是顺其自然。来源:饶议科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