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5-5-15 11:39: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FL 于 2025-5-15 12:25 编辑 ; x$ q. P3 w7 @0 B1 Q# F
, \+ `. m1 t$ F- f5 M1 X: y, i: [6 Y复旦上海数学中心新进人员:. ]- o# z( n2 o5 ?# v& J. Q" m1 k4 q
2 ?' q& I# Z# x) _- q' U
林伟南,201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21年获芝加哥大学数学博士学位,2021-2024年任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师资博士后,2025年任复旦大学上海数学中心青年研究员。
9 y9 B7 Q9 T, ^5 `8 T
/ t( w" m- ]9 E/ K陈苗芬(女),2004年以系年级第一的成绩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系 ,因清华与法国的交流,硕士1年级时赴法留学, 2011年博士毕业于法国巴黎第十一大学,随后在德国波恩大学和慕尼黑工业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2012年起就职于华东师范大学,先后任副教授、教授。2022年国家优青,研究方向为算术代数几何, 2024年任复旦大学上海数学中心教授。4 d6 X: d4 }: F/ \3 C: m \3 [
0 s( X; S- r' A4 Q8 u
史汝西,201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18年获得法国Picardie大学博士学位。先后在芬兰Oulu大学,波兰科学院从事博士后工作。现在法国Sorbonne大学任研究员(chercheur)。 曾主持法国青年研究员基金一项。主要研究方向为动力系统与遍历理论,Fourier分析和调和分析。在Adv. Math.,Math. Ann.,Trans. Amer. Math. Soc.,Isr. J. Math.等杂志发表多篇文章。2025年任复旦大学上海数学中心青年研究员。
4 ]; \" b3 s q* e; Q7 F" f# ]
易凌飞,201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21年加州理工学院数学博士,导师朱歆文,2021-2004年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后,2024年7月起复旦大学上海数学中心青年研究员。
; ?, D* _/ l+ F a9 Y
3 s" `0 P: z, ?$ u+ P2 z: u- G8 A! S: S% ]! J5 ?) Z
复旦数院,以及复旦与上海数学与交叉研究院双聘的有(老外是不是搞不清楚,写最新简历的几个都把SIMIS写成复旦下属机构了,其实只是李骏做院长,学生在复旦培养,招聘邮箱用的复旦邮箱,并无隶属关系):: Q7 H# s: @# p3 d( w5 p
4 r1 }6 O n: C. W
林治武,1973年出生,现任复旦大学教授、博导。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硕士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博士毕业于布朗大学,并在著名的应用数学研究中心美国纽约大学柯朗应用数学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回国前曾任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数学系终身教授。9 N1 R' `6 {. \9 b
主要从事偏微分方程,动力系统及其应用领域的研究工作,在解的稳定性、长时间行为等方面作出一系列原创性的工作,研究成果发表在Invent Math、Memoirs of AMS、CPAM、ARMA、CMP等国际期刊上。担任SIAM. J. Math. Anal. 等杂志的编委。* ~. }- u4 S- e2 ?+ s/ ~
, N/ F; m- x& N- ~0 V4 t" v林华新,2024年起加入SIMIS,担任教授,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已在复旦大学教授“实分析”课程。该课程针对复旦大学数学学院大二本科生开设。) k7 Q' B' G! t5 T( L
之前为美国奥勒岗大学教授, 也在华东师大服务。他在1986年获得普渡大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算子代数及其在动力系统和量子力学方面的应用。他在2008年为教育部长江讲座教授, 2011年受聘国家特聘专家。林华新在2013年成为美国数学会首届会士。2005年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23年(与龚贵华和牛壮)在国际基础科学大会上获前沿科学奖。! z& S% d9 i3 H9 Z6 c
" w8 `' d+ ^) h" I, b尚在久,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教授(与复旦大学双聘)、副院长。曾任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委员、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国家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副主任兼数学与物质科学交叉研究院部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师。现承担《中国科学:数学》(中、英文版)、《应用数学学报》(中、英文版)等期刊编委,《数学译林》常务副主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研究计划“未来工业互联网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指导专家组成员。尚在久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动力系统几何算法、哈密尔顿动力系统。( v! h8 d" N. ?5 O1 L3 L+ w' v
4 M9 }3 _, V* E- Y2 v
Mykola Dedushenko
: q5 ]2 j' l. H3 @Mykola Dedushenko于2025年1月加入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任副教授。此前,他曾任石溪大学西蒙斯几何与物理中心研究副教授,更早前为加州理工学院伯克研究所Sherman Fairchild博士后学者。于2016年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
# H, U9 N; g- V! O工作经历2 V! F/ `2 B6 x6 q
2025-current: Associate Professor, Shanghai Institute for Mathematics and 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s, Fudan University
9 J$ c2 F" H3 Z5 v2019-2024: Research Associate Professor, Simons Center for Geometry and Physics, Stony Brook University
" B# Y4 x* K" ^+ y$ u2016-2019: Postdoctoral Scholar, Burke Institute for Theoretical Physics, Caltech3 @/ X- ?+ [" \8 B# s% \
! d' G! [1 J1 q" a0 v
Mauricio Andrés Romo Jorquera$ D6 P% Z! I: c
Mauricio Romo现任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副教授。他于2012年获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理论物理学博士学位,此后曾任职于日本东京大学卡弗里数物连携宇宙研究机构(Kavli IPMU)及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博士后研究员。: E5 R0 q1 q: w% o4 }
工作经历! x- q3 l. p5 }6 k4 l3 j+ m. Q
2024- Associate Professor Shanghai Institute for Mathematics and 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s (SIMIS), Fudan University
6 c* O6 L( L) {/ P6 M! t! B* Q2018-2024 助理教授 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
1 ?9 C% I- _$ q/ _. D, z5 ?
' S* Z$ H6 W4 ~尤翀是复旦大学与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双聘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变分贝叶斯、混合模型、变量选择、疾病预测、诊断统计学、传染病建模。其研究成果发表于Science Advance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Biometrics等国际顶尖期刊。2010年、2015年分别获得悉尼大学理学学士、统计学博士。# I3 u) N9 x2 L2 f- G; x) c
1 s+ w* I4 a# o2 _* J5 H曹露现任复旦大学与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双聘副教授,于悉尼大学应用数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研究方向包括平均场博弈、机制设计、 数学科学与行星物理学的交叉研究。曾先后任悉尼大学讲师、北京大学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曾任悉尼某投资集团研究总监,主导完成研究报告、投资策略开发等。
e k' S- F/ o) n. `) I
2 f+ t; J# A% s4 V
U" Y: H# C4 J1 v1 w6 K3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