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5-7-15 13:31:56
|
显示全部楼层
1965年,年仅27岁的马远良临危受命,担任我国首代直升机吊放声呐总师。无经验可循,唯报国热忱。他与同样年轻的伙伴在冯家山水库和千岛湖战酷暑、冒严寒。为攻克声呐技术难题,团队夜以继日,于1976年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台航空吊放声呐,一举填补国家空白,1978年荣膺全国科学大会奖。这标志着他带领中国水声装备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5 }& v& v B/ o2 u7 U
1981年初春某型号设备在海试中取得震惊成果:新型声呐探测距离达到西方同类装备的2—3倍!这标志着他引领团队实现了“从追赶到局部领先”的跨越。
; e& c' ^6 N; q0 ^6 J4 }7 G* c 20世纪90年代,年近花甲的马远良再次挂帅,作为总设计师主持研制两型更先进的航空声呐装备。他亲力亲为,奔波于实验室与海疆之间。1998年、1999年,两型声呐相继定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被评价为“标志我国舰载直升机声呐的诞生”。
$ @0 g2 y1 f C1 x 从27岁到60岁,33载深蓝搏击,马远良实现了中国航空声呐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并跑乃至局部领先的壮举。2003年,累累硕果将他推向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崇高殿堂。
- Y, R1 J. Q, Z \* }$ ^ 2008年,“北京正在举办体育奥林匹克赛事,我们现在在这里进行科技奥林匹克事业。”他的学生,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教授何正耀回忆起2008年的夏天,马远良冒着酷暑带领学生在海南做海试,这个项目最终于2019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