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应用端创新,本质上是一种市场化的活动,它依赖三个条件。
一是依托市场配置资源。通过市场选择,形成优胜劣汰机制;二是法治环境。完善的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和政府的依法行政是重要保障,没有这种确定性,无法维持市场主体持续创新的积极性;三是需要持续的改革开放。从而达成几个目标——解放思想,保持应用端的市场主体和全体数字公民参与创新的活力;通过制度创新,消除阻碍创新的体制因素;通过开放构建学习的网络,引进新物种,丰富应用端创新生态。
中美大国竞争的终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战的结果。中国只要能坚持发展应用端创新的能力,就能立于不败之地。但目前最大的风险不是来自于外部打压,而是对自身能力来源的错误认知导致的各种无意识操作,正在破坏这种能力产生的机制和环境。
一是部分非经济部门在制定政策工具时,追求部门目标的绝对优先,未能尊重市场经济规律,不断增多的管制对应用端创新造成很多不确定性,可以加强普及对应用端科技创新规律的理解和认知。
二是有些监管部门对应用端创新规律缺乏了解,方式简单、粗暴,造成部分官员丧失了推进应用端创新的积极性。在面临大国竞争的严酷现实面前,体制内机构和国有企业的很大一部分精力陷入“监管与应付监管”的轨道上,这种现象传递到应用端创新的结果就是,科创小公司因为其民营性质,易与政府关系出现扭曲。
因为在反腐实践中,与民企关系更容易成为反腐的线索,这导致各级官员刻意避开与民营企业交往。如何改善公职人员的监管方式,释放制度创新的能量,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三是改善体制内科研的低效与腐败。头痛医头的方式对体制内科研效能的改善未能见到效果,优先发展壮大应用端创新,反而更有利于帮助庞大的体制内科研回到问题导向的创新活动上来。我们需要关注一个重大趋势:今天应用端创新主体已经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头部技术公司不仅拥有应用端的知识,并且能够通过强大的财力和组织效能开展基础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