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于 2025-10-10 18: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xx& q* Q' H' P1 u$ O# ]( B' G
从基本物理原理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意义的新泛函,在国际上有重要的影响。 (1) 首次提出高斯衰减密度所对应的交换能密度的精确表达式。据此,提出了X3LYP泛函。X3LYP 方法被写入学术专著及教科书中,特别是,写入了在国内有很大影响的、由徐光宪和黎乐民等先生撰写的《量子化学》教材中。目前X3LYP已在Gaussian03/09/16,Jaguar,ADF,Crystal,Orca等国际通用软件中程序化,供国内外同行使用。 (2) 首次从绝热路径和微扰理论出发,提出了新一代的双杂化泛函XYG3,以同时包括占据及非占据轨道信息。随后,将自旋反平行的局域二阶微扰技术引入到双杂化泛函中,成功开发出XYGJ-OS等双杂化泛函,该类泛函是目前国际上最快、最准的双杂化泛函之一。XYG3论文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所选为2009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力国际学术论文”。 (3)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系统开展了与能源、环境、生命、材料等密切有关的一些化学反应过程与相互作用机理研究。如深入考察了氧化物表面轻烷的活化和转化;建立一个基于量子力学和分子力学及溶剂化的组合方法等。 在国内外学术会议或学术单位上作大会或邀请报告两百余次,其中包括2006 年在日本京都举办的每三年一度的第十二届国际量子化学大会的大会报告 (中国大陆仅一人)。4 D( w7 r+ {8 ?* v/ V& Y
7 H$ @" W8 }1 E6 j9 ]
(1)由于我国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化学软件,我国理论与计算化学家发展的理论方法很少被其他研究组应用,严重地限制了这些方法的影响力。因此,系统开发、推进和创新计算化学软件是中国理论与计算化学学科今后能做出世界顶级贡献的必要条件。组织召开了以“理论化学家视角中的科学仪器创制”的“双清论坛”(2017.7)7 R4 _5 F/ l9 @/ `1 [0 O' X7 v- O
(2)人工智能(AI)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如何利用AI技术为化学基础科研领域赋能,提高我国化学研究工作的原创性,突破在材料、医药等领域的技术瓶颈,推动化学学科研究范式的变革,提升化学基础研究领域重大问题的解决能力是目前面临的重要命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筹办的“双清论坛”(2019.5),并应邀作题为“面向化学的机器学*算法发展”的大会报告。 [- }+ }" |6 }$ A0 p
1995年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1998.10-2002.10担任中国化学会理事。2011.1至今,担任中国化学会理论与计算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2013.8至今,担任中国化学会化学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2018年组织中国化学会第31届学术年会第十九分会“电子结构理论方法”,2020年参与组织第十四届全国量化会。# n: h6 I% `- z/ B" j* t# z
; h: L5 C% c2 W% I& u ]7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