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1 C! n9 p5 n s9 V2025.4.2-低真空超高速轨道交通研究进展与思考(节选) 张卫华1,2,邓自刚1,2,毕海权2,3,李 田1,2,李 艳4,李海涛2 (1.西南交通大学 轨道交通运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31; 2.西南交通大学 超高速真空管道磁浮交通研究中心,四川 成都 610031; 3.西南交通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1; 4.成都西南交通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31)
2 Y3 U. z7 k5 @+ S( v! V+ J M 摘 要:低真空超高速轨道交通具有显著的应用前景,也有部分科学技术问题亟待攻克。文章全面回顾了低真空管道超高速轨道交通技术的起源、发展和当前的国际研究态势,分析了开展该技术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详细讨论了低气压环境下磁浮列车的悬浮技术适应性及其面临的主要技术挑战,如散热和绝缘问题。此外,针对低真空管道交通系统的救援与逃生问题,文章也提出了相应的技术解决方案和适应措施。. i; L/ l q# j0 H1 _/ Q! L
/ `# m( m. X* ]$ {) Y& @ 关键词:超高速;低真空;磁浮列车;低真空管道;救援与逃生3 Y1 y; _0 [* C! `
. X& I6 }# c' z! g 四川省和山西省也分别支持建设了公里级的低真空管道的磁浮交通试验研究平台,标志着中国在低真空管道轨道交通技术研究领域的正式起步。
8 ?6 `5 k& a! u" d$ G$ {+ r! p! y% m* j, n( N
对于采用低真空管道的低真空超高速轨道交通,基本的发展方向是低真空管道的磁浮交通。2013 年,中国与美国率先开展了实质性研究,随后欧洲进入了研究高峰期,多国研究机构同步推进,并启动了欧洲的Hyper4Rail和MaDe4Rail研究计划,集中力量开展研究。目前,美国的相关研究放缓,甚至暂停。中国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加快了研究进程,其中包括大同修建的2 km工程化试验线和成都在建的1.6 km动模试验线,试验速度有望达到1500 km/h,将为低真空超高速轨道交通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试验装备、直接的研究数据和技术支持。同时,这一技术的落地实现还有运行舒适性和经济性等诸多科学技术问题亟待研究解决,尤其是故障状态下的安全性等问题需要特别关注。相信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提出的“合理统筹安排低真空管 (隧) 道高速列车技术储备研发”的指导下,我国在低真空超高速轨道交通的研究将取得更大的成果,支撑未来颠覆性轨道交通技术的研究,引领全球轨道交通的发展。( m. I1 A9 L2 x0 d! r% U
( @% D2 P8 W9 ?8 i) i,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