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83|回复: 4

武大文科强在法学,但巅峰时期最多也只是和南大互有胜负而已

[复制链接]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17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昨天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萧十一郎 于 2025-8-6 11:31 编辑

民国时,南大法学和武大法学教员互有进出


中央大学法学院乃是当时中国法学教育和研究的翘楚,著名法学家谢冠生、周鲠生、钱端升、史尚宽、王铁崖、韩德培等曾求学或任教于此,武大也有相关教职,从整个法律,经济,政治(法政学院)整体实力来说,南大的实力更强,影响力更大,只不过建国后被一锅端了,仅从南大政法系抗战后期培养的人才就有香港大学的校长,香港中文大学的校长,台湾一些经济,政治上的著名官员,中央研究院院士等等,遗留在大陆的也包括经济学泰斗陶大镛,政治学泰斗夏书章等等

其他的,各种文科,武大都不如南大,包括文学,中文,外文,史学,教育,如果包括地理学等文理交融的学科差距就更大了

在20世纪有很多著名的名校办了国学研究院,南京大学从巅峰上来说不如北大那么持久(北大从19世纪末20年来主要精力都在文科上),也不如清华办国学研究院那几年那么耀眼(国学研究院的相当数量的导师就是从南大去的),但以学衡派闻名于世的南大文科,也就清华北大的文科可以高看,清华办国学研究院之前,北大也就对南高,国立东南的文科高看一眼,以至于北大教授梁和钧(中科院院士梁守槃的父亲)发出了“北大以文史哲著称,东大以科学名世;然东大文史哲教授实不亚于北大”,包括胡适也有多次类似的观点,虽然着重点好像是称赞南大的理科,实际上对于他们这些人本身就是办文科的而言,如果南京大学的文科不够强悍,即便理科再强,他们这些文人也不会称赞南大的(说白了就是文科都能把他们打服,这个时候理科又绝对比他们强,这个时候才能真正的把北大打服,如果你是北大,你站在北大视角,当时有这么一所大学,你也会慌的,而当时的其他大学,北大连看都懒得看),尤其是胡适,作为领导者,他更多的是站在学派,开风气的人文顶端视角来评价各大学的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17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有一份国立浙江大学(浙江大学的文科也是很有特色,很强的)历年中文和外文外校毕业的教师名单,可以看到和我的结论暗合,来自清华北大的最多,清华北大是第一,南大紧随其后,来自其他大学的教员,都比较少,和这三个没法比

郭斌和1917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南京大学)英语系肄业
夏承焘1920年到南京高等师范暑假学校旁听
缪钺1924年北京大学文预科肄业
王焕镳1925年夏毕业于东南大学
萧璋17岁进北京大学毕业
邵祖平早年肄业于江西高等学堂
金公亮毕业于北京大学
戴君仁192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
徐震堮1923年毕业于东南大学文史地部
郑天挺1917年考入国立北京大学国文系毕业,后作研究生
张清常1934年毕业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中文系
刘节上海国民大学哲学系毕业;民国17年(1928)在清华大学毕业
刘永济1916年毕业于清华学校语文系
孙席珍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半工半读肄业
任铭善1935年毕业于之江文理学院国文系
王季思1925年,考入东南大学中文系毕业
陈楚淮1923年考入南京东南大学预科,1928年毕业于该校外文系
罗庸1924北大国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
张志岳1933年入上海大夏大学中文系学习两年,后转到北平清华大学中文系。1938年以清华大学名义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
李菊田1934年毕业于北平大学
张仲浦1937年毕业于国立北平大学法学院
孙福熙北大文史哲各系选课旁听
詹瑛1934年考入北京大学,先在历史系,后转入中文系就读。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毕业
钱南扬1919年考入围立北京大学中文系,1925年毕业
周悫1920年秋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文史地部学习,1924年毕业于东南大学
储皖峰1927年于南方大学毕业,又入北京大学为旁听生;1928年夏,于清华大学毕业
戚叔含1923年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
谢文通1930年获燕京大学政治学学士学位
田德望1931年,于北京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
李今英1924年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外语系
饶孟侃1916年入清华学堂习读外语
方重1916年考进清华学校。1923年毕业后赴美国留学
陈嘉1921至1929年就学于清华学校
连珍1942年中山大学外文系毕业
孙大雨1925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学校高等科
熊正瑾1911年便进入北京清华学堂预科班学习
张君川1930年9月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专修歌德诗及戏剧,1934年毕业。1936年9月重回清华研究院文学研究所读研究生,专修莎士比亚及其他戏剧,1937年毕业
蒋炳贤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洋语言文学系
索天章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方语文学系,同年入清华大学研究院
鲍屡平1936年 夏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获农学士学位. 毕业后留校做科研工作。1940年秋去武汉大学外文系进修英语
黄川谷1926年毕业于清华学校
何汇莲毕业于中央航空学校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17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萧十一郎 于 2025-8-6 11:34 编辑

如果再加上浙大非常强悍的史地系(整体是文科),那就更没法比了,史地系来自于南大的外校教员占了一半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17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萧十一郎 于 2025-8-6 11:34 编辑

如果再加上浙大非常强悍的史地系(整体是文科),那就更没法比了,史地系来自于南大的外校教员占了一半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17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武大的文科整体和中山大学是一个段位的,但是中山大学的民俗和地方地理肯定是比武汉大学要有特色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如下),关注获取更多科教信息

Archiver|手机版|网大论坛 ( (鄂ICP备2021013060号-2) )

GMT+8, 2025-8-7 01:29 , Processed in 0.02908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5923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2,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