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叮咚 发表于 2024-4-9 09:24:44

国家科技奖还有改革的空间

前国务院副总经理刘鹤说“民营经济为我国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就业、90%以上的市场主体数量。”
然而,就是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的所谓的各种评选、奖励,给予民营企业以及人才的数量、空间都是非常小的。

建议如下:
1.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评选,评委中来自企业的人数不低于三分之二;来自高校的评选人数要压缩至三分之一以下。一切目标聚焦在“是否解决卡脖子问题”、“解决了什么卡脖子问题”、“解决了卡脖子的哪个问题”。

2.自然科学奖要分成两大类,“产业基础类”和“未来科学类”,数量比7:3。产业基础类评选要聚焦在“解决了什么卡脖子问题的基础问题”,“未来科学类”则聚焦于未来可能出现的产业的基础问题。“产业基础类”和“未来科学类”的项目交叉评选,即由过去获得了“产业基础类”项目奖项的获选人或长期从事解决“产业基础类”问题的人评选“未来科学类”项目,反之亦然。

什么是“产业基础类”项目呢?根据现实情况,从“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的国奖项目中(特别是一等奖及以上等级),或者成立由企业为主体的国家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提炼出关键问题,每年在国家科技奖发布通知的同期,公布相关基础性问题,各大机构高校企业按需申报。
“产业基础类”项目,侧重于“回头看”。就是过去我们到底解决了哪些问题,哪些人/机构/企业在这些方面做的比较好,真解决问题,解决了真问题,就奖给他。而不是过去纳米石墨烯,风吹过了,继续换个热点继续水论文。

叮咚叮咚 发表于 2024-4-9 09:28:47

过去有些人看起来是文章无数,获奖无数,但是回头一看,除了跟风蹭热点以外,啥问题都没解决。

iwasgone 发表于 2024-4-9 09:37:39

叮咚叮咚 发表于 2024-4-9 09:28
过去有些人看起来是文章无数,获奖无数,但是回头一看,除了跟风蹭热点以外,啥问题都没解决。 ...

反智的结果不是解决卡脖子,而且一堆垃圾全是卡脖子,最后科技变身为阿猫阿狗和垃圾最牛逼。。和文革时代和牛棚时代一样了。

iwasgone 发表于 2024-4-9 09:39:01

本帖最后由 iwasgone 于 2024-4-9 09:40 编辑

中国过去30年确实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不能否定过去的成功。技术进步的本质,当然不是科学院和高校,本质是融入了世界,本质就是抄袭。外企和合资企业的工学比科学院大100倍,但是也不能把院士给外企里面抄袭国外的流程的人院士吧

ls01 发表于 2024-4-9 09:49:24

iwasgone 发表于 2024-4-9 09:39
中国过去30年确实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不能否定过去的成功。技术进步的本质,当然不是科学院和高校,本质 ...

现在某些领域国外开始抄国内了,产业这事只有领先之后才能领跑,不换赛道情况下只能抄,换赛道就另说了,现在新起的赛道中国基本都在第一梯队

llivs 发表于 2024-4-9 09:57:59

iwasgone 发表于 2024-4-9 09:39
中国过去30年确实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不能否定过去的成功。技术进步的本质,当然不是科学院和高校,本质 ...

抄本来就是一项本事,不然怎么很多领域被卡脖子,抄不动呗。同样印度三哥更抄不动,能填补空白已经了不起了,发个进步二等发明二等没什么问题,只是应该有更高的追求,特等一等应该颁给比如马伟明或者华为这种的成果

nideduoqing 发表于 2024-4-9 10:00:53

你能把美国的航母,潜艇,战机技术都抄过来,那你就是真理

wangda 发表于 2024-4-9 10:00:55

点赞 很有现实意义

wangda 发表于 2024-4-9 10:02:01

为楼主点赞 很有现实意义

董老师 发表于 2024-4-9 11:04:35

支持咚咚咚
:@

fang0318666 发表于 2024-4-9 11:07:57

民企创造财富,但是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和尊重,这是儒家文化官本位带来的吗?

wangda 发表于 2024-4-9 11:11:30

本帖最后由 wangda 于 2024-4-9 11:28 编辑

关键问题是一旦厚此薄彼就会出大问题的比如这次国奖就出现头部高校剽窃非高校的问题

wangda 发表于 2024-4-9 11:12:23

厚此薄彼

叮咚叮咚 发表于 2024-6-24 13:43:37

要在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卡脖子问题中去寻找研究课题,才是避免当前基础研究与产业发展互不搭噶的有效方法。在国家科技奖励方面,也应当大力支持。

叮咚叮咚 发表于 2025-4-19 09:05:27

再蹭一波热点。

叮咚叮咚 发表于 2025-4-19 09:11:31

通讯产业、新能源产业、3C产业、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产业、人工智能产业,民营企业已经毫无疑问走到了最前面,比如人工智能,你还相信最新的Ai会诞生在院士课题组吗?过去不会有,未来也不会有啦,投资这些五六十甚至更大年纪的院士,是一种资源浪费,投入的越多,浪费越大。

shtjww 发表于 2025-4-19 12:03:14

.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评选,评委中来自企业的人数不低于三分之二;来自高校的评选人数要压缩至三分之一以下

a4633464 发表于 2025-4-19 12:37:36

叮咚叮咚 发表于 2025-4-19 09:11
通讯产业、新能源产业、3C产业、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产业、人工智能产业,民营企业已经毫无疑问走到了最前面 ...

你可能和企业打交道接触少,高校是个小社会,让企业来那就完全是大社会了,有些企业甚至是黑社会!大多数企业提拔人和其技术贡献几乎没啥关系,不管是传统还是科技企业,让企业来主导国家科技奖评选,你有想过会出现什么后果吗?你就看看头部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打压和弱肉强食,你觉得腾讯华为字节的专家会投票让deepseek去拿国奖?

a4633464 发表于 2025-4-19 12:42:18

叮咚叮咚 发表于 2025-4-19 09:11
通讯产业、新能源产业、3C产业、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产业、人工智能产业,民营企业已经毫无疑问走到了最前面 ...

所谓的民营企业技术走到最前面,也是一个站不住脚的结论,国内大部分企业只是生产技术,成本控制技术和产业化有一套,你上述提到的几乎所有的技术都是起源于高校的论文,

我在上网 发表于 2025-4-19 13:06:29

为啥不取消呢?

DFL 发表于 2025-4-19 14:02:30

意见不错,赞

wangda 发表于 2025-4-19 14:53:06

a4633464 发表于 2025-4-19 12:42
所谓的民营企业技术走到最前面,也是一个站不住脚的结论,国内大部分企业只是生产技术,成本控制技术和产 ...

是吗 不见得吧 高校掠夺剽窃得很厉害的

叮咚叮咚 发表于 2025-4-19 15:56:54

a4633464 发表于 2025-4-19 12:37
你可能和企业打交道接触少,高校是个小社会,让企业来那就完全是大社会了,有些企业甚至是黑社会!大多数 ...

对于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来说,国家科技奖本来就没什么用。有没有评上对民企不会产生什么实质性影响。但是让企业人员做评委,却可以把高校里面那堆包装出来的所谓重大“成果”尽量给过滤掉。你让那些锂电池厂商的研发人员来评国奖的话,那些什么石墨烯、纳米线、MXene等之类的项目,第一阶段就可以被干掉,更别说评上奖了。

以前也许 发表于 2025-4-19 17:12:58

叮咚叮咚 发表于 2024-4-9 09:28
过去有些人看起来是文章无数,获奖无数,但是回头一看,除了跟风蹭热点以外,啥问题都没解决。 ...

比如那些,论文院士,不知道贡献在哪里?

yz123 发表于 2025-4-19 17:31:22

a4633464 发表于 2025-4-19 12:42
所谓的民营企业技术走到最前面,也是一个站不住脚的结论,国内大部分企业只是生产技术,成本控制技术和产 ...

起源于国内还是国外高校的论文?

jiubajiuba 发表于 2025-4-19 18:59:51

我在上网 发表于 2025-4-19 13:06
为啥不取消呢?

取消是正道

zzahkj 发表于 2025-4-19 19:45:54

不要让大家报材料才是最大的进步。

叮咚叮咚 发表于 7 天前

202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总名额为不超过100名,其中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10名,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10名,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10名,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10名,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10名,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8名,农业学部10名,医药卫生学部12名(含中医药2名);此外,7个名额用于特别通道候选人,8个名额主要用于支持民营科技领军企业的候选人,5个名额主要用于支持在西部边远地区(贵州、云南、广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内蒙古9个省、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20年以上的候选人,上述三个方面的名额统筹使用。

叮咚叮咚 发表于 7 天前

工程院已经开始给民营企业打开大门了。国家科技奖评选改革估计也不远了。

叮咚叮咚 发表于 7 天前

将来,无论是两院院士评选还是国家科技奖等各类评选,民营企业都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些年来,没有民营企业在国产器件与装备替代、从轻工业到精密装备、从集成电路到人工智能、从新能源到新材料等诸多领域,冲锋在前,中国就绝对抗不过特朗普第一任期的经济打压政策。在新一轮的经济制裁周期内,民营企业也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是高校等科研机构、央国企等企业抹杀不了的。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国家科技奖还有改革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