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电有为】电子科技大学2025发展
本帖最后由 haiwangxing 于 2025-4-25 08:59 编辑■2025工作重点摘要:
学科建设:筑峰提优、基础超越、交叉融合、哲社繁荣。
人才培养:ECE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人工智能一号工程,四个面向、四极、四大!
■学科建设记
-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成立,曾勇教授任院长。
-“非经典信息科学四川省基础学科研究中心(物理)”
■科研成果记
-李宏亮教授团队获CAAI吴文俊科技进步一等奖。
-宫玉彬教授团队牵头“6G+” NSFC 重大研发计划集成项目。
-武俊杰教授团队获CIE电子学会2024技术发明一等奖,崔国龙教授荣获青年科学家奖。
-张小松教授团队在USENIX FAST'25发表学校首篇论文。
■杰出人才记
-宫玉彬教授当选新一届真空电子学技术委员会(VETC)主席, 为中国学者首次当选。
-王子南教授2025美国光学学会会士。
-胡俊教授、张小松教授当选中国电子学会会士。
-杰出校友 稚晖君 智元机器人公司发布灵犀系列具身智能机器人。
■2025新年贺词摘要:
①学校理科录取平均分位次位列各省考生前4.3‰,连续12年增长。
②2项原创性成果在《Nature》和《Science》正刊发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突破300项。牵头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3项,并首次获得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3个。
③获批学位自主审核单位,新增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学校ESI前1%学科增至16个,前1‰学科增至4个,1个学科进入ESI前1‱。
④实施超常规推进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七个一”工程,牵头建设四川省人工智能学院。3家学校科技成果孵化企业成功上市。
⑤1人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个人,1人获评全国科创名匠、杰出工程师奖,1人获阿里巴巴青橙奖。全职引进发达国家院士2人,其中1人入选国家引才计划顶尖项目。育引国家级领军人才26人、青年人才49人,其中国家海外引才计划入选31人,再创历史新高。
⑥2名外籍专家获“中国政府友谊奖”
本帖最后由 haiwangxing 于 2025-4-25 09:00 编辑
人才第一战略:
2023.01-2025.02,新增领军人才公开47+8人
■国家级(含青年)人才@2025.02 :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50(62)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50+
通信抗干扰重点实验室:13
计算机(网络安全)学院:50+
基础与前沿研究院:38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32
材料与能源学院:13
自动化工程学院:24
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18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17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12
经济与管理学院:12
物理学院: 16
资源与环境学院:8
数学科学学院:9
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4(7)
航空航天学院:3
医学院:~20(经典人才帽子)
深圳高等研究院:13(独立师资)
智能计算研究院:2(独立师资)
本帖最后由 haiwangxing 于 2025-1-17 15:44 编辑
重大重点科研项目:
计算机:重大重点类项目 6 项,其中重优基金 1 项(重大项目,全国 10 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1 项。
电子:宫玉彬教授团队牵头,面向“未来6G及以上无线通信系统应用场景”,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并立项,是我校牵头获批的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类项目。
集电:“先进功率和射频器件与集成工程中心”获批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科研经费3.12亿。
材料:夏川教授牵头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可再生能源驱动CO2还原制高纯液体燃料与天然产物”项目获批,这是“十四五”期间我院教师首次以首席科学家身份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光电:曹羽研究员牵头获批“信息光子技术”重点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自动化:新增重大、重点项目 3 项,实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突破。
基础院:息与量子实验室研制出的世界首个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入选2024四川十大科技新闻
成电牛逼!新年新气象 祝贺 厉害了 人才引进 祝贺成电,2025携手进步 本帖最后由 haiwangxing 于 2025-1-16 10:40 编辑
自动化:
持续巩固军事电子特色,强化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牵头/参与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学会科技奖励10项;深化交流合作,科研体系持续优化,学科发展日臻均衡,牵头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千万级科研团队增至5个,现有国家级人才22名,拔尖人才初具规模。形成全球英才引力场,学院师资结构持续优化,为学院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一年,我们坚持开放合作,学术声誉持续向好。围绕“高标准合作办学、高质量平台共建、高水平学。
承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学术年会、全国高校自动化系主任(院长)论坛等系列高规格会议,国际交流愈加广泛,国际合作更加密切,学院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
恭贺新禧 本帖最后由 haiwangxing 于 2025-1-16 10:40 编辑
haiwangxing 发表于 2025-1-1 08:40
自动化学院:这一年,我们坚持创新驱动,科学研究再攀高峰。持续巩固军事电子特色,强化基础研究,提升原始 ...
光电学院 2024 有一定进步:
科研到账经费1.36e
蒋亚东教授荣获何梁何利科技奖
刘富才教授发表Science,牵头国自然重大培育项目
曹羽研究员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太惠玲教授牵头国自然区域联合基金
魏静轩教授牵头国自然原始探索项目
整建制引进国家级领军人才团队一个(cxd)
于老师入选天府青城计划领军人才
比较了一下,成电新年献词写的比较多,还是有货的。祝各位校友和坛友新年快乐! 基金过300了,希望25年能突破350 llivs 发表于 2025-1-1 08:32
祝贺成电,2025携手进步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人工智能学院,医工交叉基础研究,无人机与低空经济,JS电子与微波之都,川电深度合作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hai总辛苦了,新年快乐。需要开新贴了。祝愿成电新一年发展的更好。 本帖最后由 haiwangxing 于 2025-1-16 10:41 编辑
haiwangxing 发表于 2025-1-1 11:03
光电学院 2024 有一定进步:
科研到账经费1.36e
蒋亚东教授荣获何梁何利科技奖
经管学院:
入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实现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国家级创新团队零的突破;获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1项,实现学校人文社科领域最高级别奖励一等奖零的突破;
我院陈旭、李登峰、彭怡、殷允强、白春光5位教授入选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榜单,陈扬教授入选工商管理学科领域榜单。据悉,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共有121人入选2023“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我院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5人,与四川大学、天津大学并列第三。
工商管理学学科国家级青字号人才实现零的突破,新增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后备人选1人。 计算机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2024 年,获得通信学会
一等奖 1 项、电子学会二等奖 1 项、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二
等奖 1 项,CSIG 青年科学家奖 1 人。重大重点类项目 6 项,
其中重优基金 1 项(重大项目,全国 10 项,全校唯 1)、重
点研发计划项目 1 项、四川省人工智能领域专项项目 8 项(含
重点项目、创新群体)。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鲲鹏昇腾科
教创新孵化中心,与中关村国家实验室、国家天文台签署战
略合作,与同济大学联合成立人工智能联合创新中心,与南
京信息技术研究院成立联合实验室、与联通西部创新研究院
签署合作协议,与核心行业企业、国家实验室等重要合作伙
伴建立深入合作关系。
社会服务方面,牵头建设四川省人工智能学院、四川省
人工智能研究院、四川省数字经济研究院、四川省支撑型数
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在人工智能、数据智能、
协同计算、边缘计算等领域和方向上为地方、行业的发展提
供重要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通过专利转化、技术委托开发
等方式,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2024 年学院相关经费累计
5000 余万元,产生极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3家学校科技成果孵化企业成功上市,跟国内所有高校比较,属于超一流了;成电硬科技成果比较多,孵化上市公司相对容易些。 本帖最后由 haiwangxing 于 2025-1-16 10:41 编辑
sasabcd 发表于 2025-1-1 15:12
计算机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2024 年,获得通信学会
一等奖 1 项、电子学会二等奖 1 项、吴文俊人工智能 ...
计算机学院2022-2025新年贺词总结:
2022:学院四年累计新增全时全职国家高层次人才净增27人,海外院士+2人。新增ACM Fellow /IEEE Fellow1人 。校内首家试点预聘长聘教职制度改革。。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牵头重大重点项目23项,增长近3倍;科研经费总量翻倍。
2023:欧洲科学院院士+1, 国家级人才1领军(内培CJTP Y.Y)+7青年,新增JS国重,教育部工程中心,科研经费1.7e, 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探索奖,青橙奖。
2024:欧洲科学院院士+1,IEEE Fellow+1, 国家级人才2领军(内培CJTP CAG, 外引CJJX Y.J)+7青年,科研经费1.8e,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2025:ESI万分之一,牵头学校人工智能一号工程,IEEE Fellow+1, 国家级人才2领军(内培CJTP T.L, 还有?)+ 6青年(5海优+1青拔),科研经费1.7e, 牵头重优基金(单项5000万,全国1/10)。
haiwangxing 发表于 2025-1-1 00:41
祝电子科技大学2025 继续擘画“教育强国,成电有为”的新蓝图!!!
海外人才引进:
*海外优青+长江讲席 31人
*WU KE作为国家顶尖人才项目, 天府无线智能研究院(微波毫米波)@IC park, 清水河校区。
*还有1海外发达国家院士,是?
人才层次维度:
领军26人(两年52人,我统计到42人,都是实打实新增大佬)
青年49人(青长5,海优25左右,优青(?)/青拔(10左右)应该不错)
国家级创新平台:
2023 智能协同计算国重,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共建)
2024 信号盲处理全重(共建),自适应光学全重(共建),1D1L
2025:新形势下,全重新增的能不能给我电留门?最有希望的邓院士还帮西交出了一个主任。我们能不能从外部找一个太赫兹主任? haiwangxing 发表于 2025-1-1 00:41
祝电子科技大学2025 继续擘画“教育强国,成电有为”的新蓝图!!!
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全国重点实验室:
一年来,新增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在内的各类人才计划入选者11人次;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2项;
年度到款经费超过2.91亿元,新增项目合同经费近3.96亿元;
发表JCR一区论文155篇,其中Science正刊1篇(通讯),Nature子刊7篇和Science子刊5篇;
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121件,美国发明专利授权4件;
实验室主办的学术期刊《InfoMat》入选中国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二期项目。
希望2025年JCDL协同攻关大平台,尽快启动落地! 新年新气象 haiwangxing 发表于 2025-1-2 12:03
事出反常必有因。
邓院士去年交接国家工程中心主任给周ph, 很不寻常。我推测是拿下了全重担任主任,但没 ...
哪里有这些消息?实验室主任一般是本校的,学术委员会主任可能是外校院士担任。注意断句 haiwangxing 发表于 2025-1-2 12:03
事出反常必有因。
邓院士去年交接国家工程中心主任给周ph, 很不寻常。我推测是拿下了全重担任主任,但没 ...
猜测过度了,人家现在市值几百亿,应该还是更关心后续新产品的研发,发展。哪有太多时间搞这些平台,还是外校的。 haiwangxing 发表于 2025-1-2 12:48
佳驰也想扩大通用领域电磁材料的市场,这块市场机遇更大,邓院士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提升非常关键。
工程中 ...
太赫兹和电磁到底有没有戏啊 分院以后把薄膜分给了集电,微波电真空又是共建,现在电子差一个牵头的全重,希望邓院能争取一下吧 lyy9001813 发表于 2025-1-2 13:36
太赫兹和电磁到底有没有戏啊
个人觉得挺有希望的{:3_48:} 太惠玲教授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本帖最后由 haiwangxing 于 2025-1-3 10:09 编辑
lyy9001813 发表于 2025-1-2 13:36
太赫兹和电磁到底有没有戏啊
张yx院长是新一代80后太赫兹技术领军,需要尽快推一个国家技术发明奖。
发表包括Nature Photonics、Optica、Nano letters等在内的SCI论文80余篇。获得包括2022年度四川省技术发明一等奖、2020年度中国电子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2018年度国防技术发明一等奖等在内的6项省部级科研奖励;2021年度中国光学十大进展(提名奖)、2017年度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各1项。
update: SA*2连发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杨梓强教授与张雅鑫教授所带领的太赫兹调控及通信技术团队携手东南大学崔铁军院士团队,在太赫兹超构芯片(meta-chip)与器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研究成果已在太赫兹通信领域实现了应用。该团队运用超构芯片(meta-chip)的新概念,将微结构与电路相互融合,通过场路结合设计方式研制出高性能太赫兹射频芯片、器件和系统,实现了太赫兹高速逻辑调制和运算一体化、时间编码太赫兹高速通信、透射式高精度大扫描范围的太赫兹智能感知与通信等功能,为未来6G太赫兹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相关新思路和方法。 成电新班子开局良好 本帖最后由 haiwangxing 于 2025-1-16 10:42 编辑
haiwangxing 发表于 2025-1-2 11:36
海外人才引进:
*海外优青+长江讲席 31人
*WU KE作为国家顶尖人才项目, 天府无线智能研究院(微波毫米波 ...
夏川教授,优秀加倍!十大科技进展>科学探索奖>重点研发计划。。>杰青指日可待。
夏川教授牵头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可再生能源驱动CO2还原制高纯液体燃料与天然产物”项目获批,这是“十四五”期间我院教师首次以首席科学家身份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可再生能源驱动CO2还原制高纯液体燃料与天然产物”隶属于“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专项”由电子科技大学联合联合深圳理工大学等五家单位共同承担。该专项聚焦国家重大能源基础研究,旨在提升能源产业核心竞争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等战略需求。该项目致力于攻关可持续CO2资源化利用制备C6+天然产物技术,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