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ebel
发表于 2025-1-30 22:01:44
麦克斯韦妖 发表于 2025-1-30 21:11
不自称,没人在乎你是哪儿毕业的
既然无所谓,那你确实可以只用一个人玩,别的学校的帖子你也可以去逛逛。
麦克斯韦妖
发表于 2025-1-31 06:13:14
Annebel 发表于 2025-1-30 22:01
既然无所谓,那你确实可以只用一个人玩,别的学校的帖子你也可以去逛逛。 ...
笑死我跟李晓红吃饭的时候还不知道楼主在哪呢
北美王各加
发表于 2025-1-31 07:14:35
天若有情 发表于 2025-1-29 16:43
偏微分方程领域的院士候选人,北大章志飞,复旦雷震,武大杨彤,其中杨彤发过2篇四大,5篇CPAM,综合实力 ...
杨彤和范辉军未来如果真的能在武大选上院士,是一件很提士气的事情。但是杨彤也60岁了,年龄不小了。选院士也就这么两届的机会了,超过65以后希望就很渺茫了。
https://zhuanlan.zhihu.com/p/617179188
目前数学院士分布(含统计),中科院10,北大6,南开3,九院、北师大2,清华,首师,川大,港大,南科,中科大1。如果张平文卸任后不走,且杨彤真上了,那武大确实可以数学稳定拿个A。但是这两个前提条件都没法保证。
汉大
发表于 2025-1-31 11:26:11
本帖最后由 汉大 于 2025-1-31 11:55 编辑
南开数学A+,南大12A+,这些我从来都没信过,但凡有点判断力的也不可能信,实力就在那摆着呢,跟实力相关的数据都可以查得到,评估不可能是瞎评。而且他们官方从来都没有过相关表述,纯是他们粉丝自己瞎吹的,吹得多了,就真的骗了很多人了。南开化学A+我是信的,毕竟官方有图,并且实力也确实到了,有自一,合情合理。但是他们就因为说了4个学科表现优异就说4个全部都是A+,显然很扯。而且还把数学放在化学后面的,按照学科代码数学应该在前面,如果都是A+,怎么可能数学在化学后面?
有些人一点判断力都没有,别人吹啥就信啥,说什么南开数学甩武大几条街,真的是自卑到可怜。而且毫无质疑精神,大学真是白读了。自己偏听偏信还喜欢四处瞎扯,被别人纠正了还喜欢硬辩,辩不过了就开始骂人,殊不知骂人是最低等无品的,纯是气急败坏的表现,有观点就说观点有数据就拿数据,骂人算什么本事?不仅造不成任何伤害,反而显得自己破防了。
毛哥2046
发表于 2025-1-31 13:59:10
陈省身去世后,南开数学是有些衰落。但如今陈所四个院士,即使除去葛墨林,也还有3个院士,陈永川据说去了天大。另外还有2个院士候选人唐梓州尤建功,加上刚加盟的武大校友麻小南。南开的数学不是武大能碰瓷的的。还不算马志明。除非武大杨彤范辉军都上院士,另外再进3到5个准院士级别的大佬,才有可能在下一个周期冲A+,否则想都不要想,差距太大了。数学院士和物理院士人数最少,最难挖,比钻石都宝贵。武大数理化跟A+差距太大。未来十年要迎头赶上。
青木123
发表于 2025-1-31 14:00:37
武汉大学与华中科技大学作为中国中部地区最具竞争力的两所顶尖高校,均具备冲击世界一流大学的潜力,但发展路径和优势领域存在差异。从学科布局、科研实力、国际化水平及未来战略来看,两校的竞争将呈现以下特点:
一、学科优势对比
维度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优势学科 法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全球第1)、遥感技术(全球前3)、水利工程、理论经济学、口腔医学 机械工程(全球前10)、光学工程(全球前5)、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学科布局 综合性大学,文理医工均衡发展,人文社科底蕴深厚 理工医为主,工科优势突出,医学(同济医学院)与产业结合紧密
国际认可度 法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国际排名靠前(QS学科排名多科全球前50) 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工科领域国际影响力更强(ESI学科排名多科全球前1‰)
二、科研实力与创新生态
指标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科研平台 拥有国家遥感中心、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空天信息、北斗导航等领域具有垄断性优势 依托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在光电子、智能制造、医疗装备等领域形成产学研闭环
重大成果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冠病毒研究(全球首个灭活疫苗临床数据)、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 全球首台全身PET-CT、万瓦级光纤激光器、脉冲强磁场技术(打破美国纪录)
产学研转化 以基础研究为主,成果转化集中在测绘遥感、生物医药(如珈创生物) 更强调产业落地,孵化出华工科技、锐科激光等上市公司,与华为、长江存储深度合作
三、国际化与资源投入
维度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国际合作 与哈佛、牛津等名校合作紧密,国际学生比例更高(约10%) 聚焦德、日等工业强国合作(如慕尼黑工业大学、东京大学)
经费与人才 2023年预算约118亿元,文科经费占比高 2023年预算约137亿元,工科及医学投入更大
顶尖人才 院士22人,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占比高 院士20人,工程院院士及产业界领军人才更集中
四、冲刺世界顶尖的路径分析
武汉大学:以“人文+硬科技”双轮驱动
突破点:
空天信息领域:依托北斗、遥感全球领先地位,主导国际标准制定(如6G星地融合通信)。
交叉学科:法学与人工智能(AI伦理)、病毒学与公共卫生(新型疫苗研发)形成特色方向。
挑战:工科整体实力弱于华科,需在集成电路、量子计算等“卡脖子”领域加速追赶。
华中科技大学:以“工医融合+硬科技产业化”突围
突破点:
光电子产业集群:依托“中国光谷”,打造全球光子科学中心(类比美国贝尔实验室)。
高端医疗装备:结合同济医学院,突破质子治疗系统、手术机器人等高端设备国产化。
挑战:人文社科底蕴不足,需通过“科技伦理”“工程管理”等交叉学科补足短板。
五、成为世界顶尖的关键变量
诺奖级成果:两校均需在基础科学领域(如武大的病毒学、华科的光子拓扑绝缘体)实现理论突破。
全球治理话语权:武大可通过国际法、全球健康参与WHO等组织规则制定;华科需主导IEEE、ISO等工科标准。
资源集中度:武汉双校需避免同质化竞争,争取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稀缺资源倾斜。
结论:华科短期内更具爆发力,武大长跑潜力更优
2025-2035年窗口期:
华中科技大学更可能凭借工科产业化能力(如光芯片、医疗机器人)快速提升国际排名,冲击全球前50。
武汉大学需在空天信息国际联盟、文科国际话语权上突破,有望在2040年后以“综合性旗舰大学”姿态进入全球顶尖梯队。
决定性因素:若中国未来10年诞生颠覆性技术(如量子计算、可控核聚变),华科因工科积淀更易成为核心参与方;若全球治理体系重构,武大的社科优势将放大。
最终答案:
若以“工程创新驱动”为标准,华中科技大学更可能率先跻身世界顶尖(类比斯坦福模式)。
若以“综合影响力与人文底蕴”为标准,武汉大学长期潜力更大(参照牛津、剑桥路径)。
wzbfuture
发表于 2025-1-31 14:20:00
武大的某些人吹武大南开数学差不多,不知道无知狂妄可耻到什么程度了
毛哥2046
发表于 2025-1-31 16:20:04
wzbfuture 发表于 2025-1-31 14:20
武大的某些人吹武大南开数学差不多,不知道无知狂妄可耻到什么程度了
这是给武大抹黑。
还是要实事求是,不如人并不可怕,努力超越就是了。
武大数学一直都挺强,但也仅限在二档的范围内强,1996年李国平去世到2022年底平文上任,武大数学26年四分之一个世纪没有院士学部委员级别的大佬坐镇,中间多位长江杰青出走,实力爆减,二十多年来也就靠着陈化偏微分方程PDE多复变勉强撑着一点残阳余晖,陈化也不算顶尖数学家,只是搞关系还可以,当院长16年,更加衰退。
平文和杨范的加盟瞬间提高了武大数学的地位,要是今年杨能上院士,再进几个长江杰青级别的年轻数学家,本周期还是有机会冲一冲A。
话说,平文还是想办法搞栋数学大楼,好再去海外招一批年轻数学家过来,也好装数智院,天元中心,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和几个省部级实验室研究所,以后要新增其他方向的研究院研究中心好歹也有空间。
汉大
发表于 2025-1-31 17:10:35
我已经论证过南开数学一级学科目前实际在职的院士只有张伟平一人,某些南开的吹子和武大的跪族以及黑子能不能举出一些体现数学硬实力的实在数据,让武大找找差距,向南开学习学习,别整天只会打嘴炮,说话完全凭印象凭感觉,一张嘴就是甩武大几条街,一让拿数据就成哑巴了。
我从来都没说现在武大数学比南开强,只是说等杨上了院士甚至范上了院士,再积累几年,下个周期可以和南开掰掰手腕。但看起来某些南吹武黑武跪的意思是,武大数学算什么东西,也配跟南开掰手腕?也不知道是谁狂妄自大目中无人,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比北大还强呢,已经领先武大几个档次了。
左牵黄
发表于 2025-1-31 17:26:31
武大的理科是得加把劲,老说自己理科强校,现在怎么个强法?
第五轮学科评估,
数学比不过西交哈工工科强校,
物理比不过同城的华科这种工科学校,和人大物理处于同一档次,
化学也好不到哪里去,两刊数量和华科差不多,与南开厦大等差的太多了,
就靠着生物勉强支撑着。
计算机软件国重摘牌一晃都8年了,也没见啥知耻后勇。并校20多年了,学科评估理工科还靠着武测武水在撑着。
武大人别喷我,我只是一个生活在武汉的华科人,不拉踩,只是希望本地的华科武大同城双星一起进步罢了。
五湖散人
发表于 2025-1-31 17:26:49
wzbfuture 发表于 2025-1-31 14:20
武大的某些人吹武大南开数学差不多,不知道无知狂妄可耻到什么程度了
请不要把那种人称为武大的,武大毕业生没这么不要脸的
汉大
发表于 2025-1-31 17:42:08
左牵黄 发表于 2025-1-31 17:26
武大的理科是得加把劲,老说自己理科强校,现在怎么个强法?
第五轮学科评估,
数学比不过西交哈工工科强校 ...
武大纯是被某人耽误了几年,才落得如此境地。好在已经换帅了,数学已经开始在慢慢崛起赶超了,理化相信应该也在路上。武大理科还是有底蕴的,换上一个靠谱的掌舵人,崛起并恢复到曾经的高度还是很快的,值得期待。
汉大
发表于 2025-1-31 17:45:07
左牵黄 发表于 2025-1-31 17:26
武大的理科是得加把劲,老说自己理科强校,现在怎么个强法?
第五轮学科评估,
数学比不过西交哈工工科强校 ...
五评是窦某人的成绩单,武大表现确实不佳,但是至暗时刻已经过去了,轻舟已过万重山,后面再看六评七评吧。
天若有情
发表于 2025-1-31 18:25:02
汉大 发表于 2025-1-31 17:10
我已经论证过南开数学一级学科目前实际在职的院士只有张伟平一人,某些南开的吹子和武大的跪族以及黑子能不 ...
武大数学杰青以上国字号人才数量10位,与南开相差无几,四青数量武大略胜一筹,高校数学实力与国字号人才数量成正相关,南开数学实力哪里甩武大几条街。
天若有情
发表于 2025-1-31 18:32:21
毛哥2046 发表于 2025-1-31 16:20
这是给武大抹黑。
还是要实事求是,不如人并不可怕,努力超越就是了。
武大数学一直都挺强,但也仅限在二 ...
截止目前,数学A高校没有一所国字号人才数量比武大多。
isurf
发表于 2025-2-1 12:10:56
isurf 发表于 2025-1-26 10:47
如果能借此契机,把生物工程/生物制药学科发展起来,那就真是厉害了
这是一个真的能把基础研究和产业应用 ...
刚看到本坛的消息:天大、深圳等地批了几个合成生物技术全重,
其实,武大的水稻白蛋白,完全也可以申请个全重,,,重要性丝毫不逊于他们
isurf
发表于 2025-2-1 12:17:53
本帖最后由 isurf 于 2025-2-1 12:38 编辑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消息,87年,刘校长和75岁的梁百先乘坐火车进京为申请“空间物理国重”而奔波的事情,
可惜啊,这么多年过去了,学科竟然没落了,更别提国重了;
康强把武大空间物理称为中国此学科的发源地,,还有很多溢美之词,评价相当之高。他作为二代武大人,也许有特殊感情
我的先人啊
发表于 2025-2-1 14:51:54
isurf 发表于 2025-2-1 12:17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消息,87年,刘校长和75岁的梁百先乘坐火车进京为申请“空间物理国重”而奔波的事情,
可 ...
是的,地空院成立之后,希望能重视空间物理这个专业吧
八一路
发表于 2025-2-2 13:05:26
未来,武汉应该大力发展的一个是医学,一个是人工智能,一个是集成电路,这三个方向太过于重要,不能失守。
kiben
发表于 2025-2-2 13:08:30
八一路 发表于 2025-2-2 13:05
未来,武汉应该大力发展的一个是医学,一个是人工智能,一个是集成电路,这三个方向太过于重要,不能失守。 ...
哪个城市都要发展这三样
八一路
发表于 2025-2-2 17:57:21
我说的是武大,打错了。
bufangqi100
发表于 2025-2-2 22:31:03
八一路 发表于 2025-2-2 17:57
我说的是武大,打错了。
武大是都布局了,看能不能大刀阔斧改革,大力引进年轻人,坚持十年二十年,久久为功
whusolo
发表于 2025-2-4 09:25:46
年后应该不久就会有一波校级以及二级机构的人事任命,剩下的人才延揽也在同步进行,相信2025年会有一个新局面
天若有情
发表于 2025-2-4 10:32:52
whusolo 发表于 2025-2-4 09:25
年后应该不久就会有一波校级以及二级机构的人事任命,剩下的人才延揽也在同步进行,相信2025年会有一个新局 ...
化学院,物理学院,计算机学院等院系急需引进院士选手来担任院长,彻底扭转顶级人才匮乏的局面。
whusolo
发表于 2025-2-4 11:16:19
天若有情 发表于 2025-2-4 10:32
化学院,物理学院,计算机学院等院系急需引进院士选手来担任院长,彻底扭转顶级人才匮乏的局面。 ...
资源无限,没有边界条件的话,谁不想引进大牛,还是那句话,在有限的资源前提下做到极限,争取多引进一些有潜力又有实力的人才,引育结合才走得通
毛哥2046
发表于 2025-2-4 11:23:04
生物医学,测绘遥感,水利电气,三大拳头要加强。计算机,新工科半导体集成电路,要重点投入。数理化基础学科还是要加强翻番人才平台。平文,加油。
汉大yyds
发表于 2025-2-4 12:34:26
本帖最后由 汉大yyds 于 2025-2-4 13:18 编辑
whusolo 发表于 2025-2-4 11:16
资源无限,没有边界条件的话,谁不想引进大牛,还是那句话,在有限的资源前提下做到极限,争取多引进一些 ...
由于生物过于争气,加上本人私心,我认为应该对生物倾斜资源。大力给钱的废话不多说。
借着平文的数智教育,提出一点看法。我认为,统计学和数据科学专业应该放开双学位门槛。我的意思不是辅修学位,而是正经双学位,类似数理金融的这种。搞出统计+X。(顺便强调一句,教学质量一定要提高,全面使用美国教材。国内的线性代数一坨狗屎。大力推广大模型在教学和自学里的应用。这个是真的好用,反正现在国内也能用上deepseek了,让大模型来当答疑解惑的老师,还能随时帮你推公式。)
武大应该搞两个,一个是面向全校的统计学辅修学位。另一个是和个别专业联合,在高考招生的时候就打出双学位称号。目前我认为,很有必要搞统计学双学位培养的专业,包括生物,计算机,社会学,这几个专业。本科招生名字也应该改改,这些+统计的全部都可以叫智能科学与大数据。电气机械之类的传统工科,全部改名叫机器人大类。
武大统计系师资规模太小,不适应学校教学布局和学科发展。目前只有6个教授,14个副教授。必须要做大。
以复旦举例,复旦全校有5个统计系。复旦数院统计系,管院统计系,大数据学院统计系,复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统计教研室,复旦生科院生物统计学和计算生物学系。北大的情况和复旦类似,也是全校有好几个统计系
武大的学科设置和北大复旦类似,也应该在这几个学院设立自己的统计系。并且成立校级统计学中心实体,完全可以把各个学院的统计学老师都挂进来,一起支撑全校统计学授课需求,并且support医院的海量临床数据科研需求。让医院出一部分钱,养活这些统计学老师。
说回本科招生培养,只要愿意开出统计学+生物之类的正经双学位班,高考录取分肯定能高。至于我想要的扩大对生科院扶持比例,很简单,增大保研名额,扩大出国交换名额以及出国经费补贴。
总而言之,全校大力搞统计学教育,既能提升高考分数,又顺着数智教育,同时还能补足武大生科院和公共卫生学院在 生物统计 生物信息 两方面的缺失,属于一举多得。
汉大yyds
发表于 2025-2-4 12:51:58
本帖最后由 汉大yyds 于 2025-2-4 13:00 编辑
汉大yyds 发表于 2025-2-4 12:34
由于生物过于争气,加上本人私心,我认为应该对生物倾斜资源。大力给钱的废话不多说。
借着平文的数智教 ...
说一个好玩的事情。目前在美国生物统计学top校担任教职的。按道理,应该是数学统计系校友远远多于生物系校友才对。这个规律在南开 复旦 中科大 都适用。清华的则是ece的本科大量在生物统计领域做了教职。
而武大就有意思了,有一大堆生物本科做到top校生物统计教授的,统计系本科的,基本没见到。光宾大系就有 Jing Huang, Jian Hu两位。
不是我喷,但是武大数学系在培养学生出国,尤其是去美国这件事上,尤其的费拉不堪。堪称废物中的废物。年级前三才能去美国top30直博(数基+统计+弘毅+金数+应数),出国申请硕士也基本处于残废状态。喜欢压GPA,又不给科研机会。最后出国申请出路和上海大学没什么区别。多年以来,一直是这个吊样,最后造成生物校友在美国生物统计学界存在感比统计系和数学系的校友大,非常有意思。
数学系出国差,主要原因也是来自于培养方案的问题。大一大二暑假都让学生搞数学竞赛培训,其他学校听说都是自愿报名随便玩玩,武大搞的全院动员培训班选拔。然后总能拿点银奖金奖,但是人家中大 南科大都是随便玩的。然后你这边奖好看了 ,没做科研项目,出国水平一塌糊涂。人家中山 南科大年年有top校统计直博。
毛哥2046
发表于 2025-2-4 14:38:16
whusolo 发表于 2025-2-4 11:16
资源无限,没有边界条件的话,谁不想引进大牛,还是那句话,在有限的资源前提下做到极限,争取多引进一些 ...
所以说, 要搞钱。
现代大学校长书记,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搞钱。
24年武大科研经费30亿,华科四五十亿,复旦交大浙大科大北航哈工大都是五六十亿到七八十亿。
几乎只有科研强校的一半。
其实也正符合武大科研人才平台规模只有强校一半的比例。
武大强项是培养人才,弱项是科研和产业化,数理化生医学基础学科基本是百把号人规模,计算机,新工科,动机,电气,水利这些核心工科也就几十号百多号人的规模,很多工科都没有开设,人都没有,怎么搞大平台,怎么搞更多经费,怎么搞更多人才。
毛哥2046
发表于 2025-2-4 14:52:56
毛哥2046 发表于 2025-2-4 14:38
所以说, 要搞钱。
现代大学校长书记,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搞钱。
24年武大科研经费30亿,华科四五十亿 ...
一个基础理科的优青潜力年轻PI,引进启动科研经费怎么也得3到5百万,才能在三五年内做出点成果发好论文,才能进一步申请国家省市的经费和大项目。还不算薪水和住房社保各种补贴。
杰青长江级别或潜力的,也得500万起科研经费。
准院士级别估计都得上千万。特殊学科更多。
院士级别更不用说,三五千万到上亿不等。
科研本身做到前沿是很高深,但科研管理却很简单,搞钱。这是全球通用的。
你要成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一流的大师,顶尖的科研,一流的平台硬件,一流的学生培养,一流的产业捆绑转化。这些从何而来?最基本的,就得有足够的资源经费去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