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快存储速度-复旦亚纳秒级闪存技术登Nature
本帖最后由 己不欲,勿施人 于 2025-4-16 23:38 编辑时隔2周,继二维半导体芯片之后复旦集成电路领域再获关键突破:
复旦大学集成芯片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芯片与系统前沿技术研究院周鹏-刘春森团队通过构建准二维泊松模型,在理论上预测了超注入现象,打破了现有存储速度的理论极限。研制“破晓(PoX)”皮秒闪存器件,其擦写速度可提升至亚1纳秒(400皮秒),相当于每秒可执行25亿次操作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快的半导体电荷存储技术。相关成果以《亚纳秒超注入闪存》(Subnanosecond flash memory enabled by 2D-enhanced hot-carrier injection)为题于北京时间4月16日晚间在《自然》(Nature)期刊上发表。
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快的半导体电荷存储技术,实现了存储、计算速度相当,在完成规模化集成后有望彻底颠覆现有的存储器架构。在该技术基础上,未来的个人电脑将不存在内存和外存的概念,无需分层存储,还能实现AI大模型的本地部署。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5-08839-w
微电子周鹏教授今年连发两篇N,他的团队骨干比较年轻。 祝贺 祝贺祝贺!微电子牛! 太强了:funk: 感觉是个院士的好苗子 :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 祝贺复旦! 祝贺复旦,今年顶刊太牛了 牛逼呀,连发两篇 微电子发nature很难 小周老师厉害了 "在该技术基础上,未来的个人电脑将不存在内存和外存的概念,无需分层存储,还能实现AI大模型的本地部署。" 哇 恭喜恭喜 终于发主刊了,这几年周教授narure 大子刊发了有10篇了吧? 祝贺,周教授很厉害 好消息,目前就应该多些这样的科研突破 厉害了,祝贺!周鹏有前途 DFL 发表于 2025-4-17 08:25
终于发主刊了,这几年周教授narure 大子刊发了有10篇了吧?
N大子刊约15篇了,厚积薄发,今年主刊一下双黄蛋:) 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为刘春森,他2015年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微电子专业),本科毕业后到复旦大学读研究生,其研究生期间的导师即为周鹏,也就是从那时候起,刘春森开始接触闪存器件的研究。2019年他顺利从复旦大学博士毕业(硕博仅用了4年),并获得了复旦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和上海市优秀博士毕业生的荣誉(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两篇Nature Nanotechnology)。博士毕业后刘春森继续在复旦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21年他博士后出站后正式加入复旦大学至今(博后期间以一作或共同一作身份再发三篇Nature Nanotechnology)。他目前为该校芯片与系统前沿技术研究院微电子学院青年研究员。
值得一提的是,算上这篇Nature文章,刘春森正式入职复旦大学后已发表了1篇Nature Nanotechnology、1篇Nature Electronics和1篇Nature正刊了,这3篇文章及其正式入职之前的5篇Nature Nanotechnology,8篇文章的第一通讯作者均为周鹏。刘春森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新结构、新机理逻辑存储器件设计,以及对应的系统集成研究;他获得过国家“优青”等荣誉。 吉大人才培养真是没得说 DFL 发表于 2025-4-17 10:43
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为刘春森,他2015年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微电子专业),本科毕业后到复旦大学读研究生, ...
确实牛逼且有后劲的人才 DFL 发表于 2025-4-17 10:43
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为刘春森,他2015年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微电子专业),本科毕业后到复旦大学读研究生, ...
印象中他博士后不是在微电子学院,而是在计算机学院,导师是姜育刚校长,目的是为了了解人工智能(姜校长是做AI的),现在看来确实是受益匪浅。 franklun 发表于 2025-4-17 12:34
印象中他博士后不是在微电子学院,而是在计算机学院,导师是姜育刚校长,目的是为了了解人工智能(姜校长 ...
复旦原则上不允许博士留本系博后,所以会数学的挂在物理那,物理的挂在数学那… DFL 发表于 2025-4-17 10:43
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为刘春森,他2015年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微电子专业),本科毕业后到复旦大学读研究生, ...
刘春森都上了优青了,现在居然还是青年研究员,小心被别的学校挖走了。 祝贺恭喜复旦,在新工科领域发力了 我来看大家吹牛 发表于 2025-4-17 13:14
刘春森都上了优青了,现在居然还是青年研究员,小心被别的学校挖走了。 ...
2024年的复旦杰青有两个副教授,青年研究员相当于副教授 DFL 发表于 2025-4-17 14:30
2024年的复旦杰青有两个副教授,青年研究员相当于副教授
副教授有编制,青年研究员没编制 真牛啊! 蛋蛋玩高端工科 franklun 发表于 2025-4-17 12:34
印象中他博士后不是在微电子学院,而是在计算机学院,导师是姜育刚校长,目的是为了了解人工智能(姜校长 ...
姜育刚也是吉林大学出去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