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aoitsukasa2me

【成渝绵共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争取科创中心总体方案、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方案获批

[复制链接]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77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4-6-11 22:46:0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契机】2019.12,加快创建航空领域国家实验室

+ [. f0 v7 x4 O7 t* ^  l0 Y6 Q
2020.4.9重要旧闻-成都市航空产业发展规划(节选)
(征求意见稿)
二O一九年十二月
https://cdjx.chengdu.gov.cn/cdsjxw/c132821/2020-04/09/content_8c865c5067d547f28385065063d45557.shtml

: U. w& D+ V$ ^& [: W6 s/ t% n
# k3 h; ?3 p1 O# M3 ?* i0 {
三、指导思想、发展原则与目标

+ m* j! p, I* u3 ~: U& u4 t; F(三)发展目标
+ [: Z, @. N) A: X2 }) e) q; [
       创新生态体系构建成效显著。2025年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科技创新示范区等国家级重大平台基本搭建,形成高水平的航空装备创新体系,成为国际知名的航空装备制造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入驻地”,优质资本、信息数据等高端要素的流动交换地。
# l# \2 I8 _9 h+ E, n! h: g

0 l& V& B% {& C( n+ e+ R五、空间布局

% G) h) F/ e7 n  G6 e; W       按照全市重点产业生态圈和产业功能区布局总体要求,结合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和发展实际,充分发挥青羊区研发设计和全球供应链优势,以及新都区生产制造和产业配套优势,着力构建“一核、一极、多点”的总体布局结构,加快形成“特色鲜明、重点突出、多点协作”的航空产业空间格局。
' U) E$ F' g, ~4 i/ ~5 g
图2 成都市航空产业布局图

! ]$ Q2 B6 y, [+ s3 m; k一核:青羊总部经济功能区为核心,发挥整机研发设计和全球供应链优势,重点发展J机整机、J民机大部件研制生产打造航空功能性总部成长高地。

) ^5 j/ R8 n( p% ^4 c% t3 i一极:新都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为新增长极。加快四川成都(新都)航空产业园建设,重点发展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机头等航空大部件研制、无人机制造、航电、空管、飞控等系统集成,航空维修维护、检验检测、租赁等服务,打造全市航空产业发展新增长极。
  n$ ?' m: H- \, _5 d# ]/ a- a" }
多点:

2 E0 P9 m7 \0 \  V. v+ D  B8 K       ——高新航空经济区。发挥“总部成都”和国际门户枢纽、国际消费交往中心的支撑作用。重点发展航空设备及系统、航空零部件和航空材料、航空培训、航空金融、航空咨询、航空维修、航空物流、商务商贸和文体旅游等,积极推动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加快培育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信息终端设备和人工智能软硬件为代表的航空新经济产业,打造国家级国际航空经济示范区。! N' @2 M  w3 a3 c
       ——双流航空经济区。重点发展航空运输经济、工业无人机、飞机大部件、航空工业经济等,打造国际空港商务、临空自贸新高地。# |3 G& U% F$ t6 t
       ——淮州新城。高起点高标准建设通用航空运营服务和服务保障网络,开展各类“通用航空+”作业和通航相关服务业。重点发展通用航空飞行器研发设计、关键零部件制造、整机装配制造与贸易、通航维修运营、教育培训、咨询服务、通航旅游、通航租赁金融、会展等。
3 V% z) n2 `5 A. ~  K% t0 H% u, N3 F
# g( n% A4 ^* m1 p
六、主要任务

; @9 m( _' ]& T  H* Y(一)构建完善航空装备创新体系
6 Z5 N; S1 u- S* S% c7 \
       加快创建航空领域国家实验室。以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契机,积极争取‘吸气式发动机热物理实验装置’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夯实创建国家实验室基础支撑。7 _! ]$ C& g% k
       加快创建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支持航空工业成飞牵头申报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打造关键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研制保障技术研发中心、技术转移与产业孵化中心和高层次航空人才培养和交流平台,建成国家乃至国际航空制造领域重大关键技术的供给源头、航空制造高新技术标准制修订基地、航空制造产业聚集发展的创新高地、航空智能制造领域技术创新和工程应用基地。
' C6 G- r0 @4 I       加快建设中国航发成都制造技术研究中心。支持420厂和624所联合成立中国航发成都制造技术研究中心,开展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标准体系研究,构建设计制造一体化协同机制,持续提升航空发动机研制生产能力,推进航空发动机重大专项实施。4 b0 b7 C* X+ F* p1 h
       加快四川联合航空维修与再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发展。发挥合作平台、创新中心、技术超市、专业智库四大功能,服务J民用航空装备维修保障。
: c% P7 I7 J( n* f$ y( ~  ?
(二)加强科研试验基础设施建设
5 ?; x: a& I' V0 M2 D, z6 l( S: Q
       加强大飞机研制条件建设。发展专业化生产线和快速响应的试制线,加强材料考核、标准件检验、计量测试、质量检测、可靠性试验、环境试验等条件建设。: \( r) N% w) ^2 y7 n0 j/ f4 |
       加快航空发动机科研试验基础设施建设。支持5719厂联合北航成都创新研究院、624所等,建设J民融合航空动力装置适航验证中心,建设一批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的适航验证能力,服务关键部件的维修性设计和深度修理的适航验证;实施航空发动机集成验证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整机地面试验台、高空试验台、飞行试验台等共性平台,提升航空发动机总体设计、总装制造、系统集成和试验验证水平。4 z; [8 ]3 b, u. t
       加快航空设备和系统研发平台建设。建设航空机载系统集成验证平台,突破航空机载系统架构组织一致性与符合性评估技术,实现航空机载系统和各项技术协同验证,形成飞机航空机载系统集成能力。6 s' [$ X# W6 K9 g6 Z8 {
       加强适航基础条件建设。依托民航二所建设中国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加快适航技术研究、人才培训和试验试飞验证条件建设,建设航空油料、航空化学、民航防火安全等适航技术研究中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77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4-6-13 09: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国家建设成都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方向下,华西已汇集医学学科最齐全国家级平台

( Z# h( m% a7 D  q  @  l; L
       在国家建设成都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方向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已汇集医学学科最为齐全的国家级平台,包括①综合性国家医学中心、②全国重点实验室、③国家转化医学重大基础设施、④国家生物治疗协同创新中心、⑤中国循证医学中心、⑥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⑦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⑨国家产教融合创新中心等十余个国家级平台,构建了基础-临床-转化完整全创新链。
; }, d) O4 u4 X       锦城实验室是以建设国家实验室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为目标,与昌平实验室、临港实验室、广州实验室形成功能互补,与北京大学成都交叉研究院等国内顶级科研院所资源共享,推动重大科研项目和核心技术攻关打造医疗健康领域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9 j8 g4 ~' x# x! i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77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4-6-17 21:29: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科院成都分院】全力打造大科学装置集群,有效支撑成渝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

本帖最后由 aoitsukasa2me 于 2024-6-17 21:30 编辑
) f1 ~; C  s8 w7 h. G8 i' J( |2 B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4-5-31 13:53% \; ~/ E  @' E3 ^1 z
中科院成都分院2023年工作
+ e) j! h( b. ^8 |& }* A/ n) w% q6 D  c5 O
(三)以组织协调高能级创新平台聚集为抓手,助力成渝科创中心建设
7 j% r- X- v0 _+ S$ i! r4 F
       2024年5月14日,四川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施小琳率成都市考察团前往陕西省西安市,学习考察科技创新、对外开放、产业发展、文旅融合等方面的经验做法。% t8 w8 Z1 j; |; h+ \( A& i  C
       她指出西安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为引领,正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打造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施小琳先后来到航空工业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和西北工业大学,了解西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在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的经验做法。+ U+ p7 q( T& z
       她指出我们(成都)要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充分发挥在蓉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集聚优势,强化科技攻关,持续完善“科创通+科创岛”线上线下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校企双进·找矿挖宝”科技成果对接,持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全力开辟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产业新赛道,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新作为、取得新成效。

% Z7 M* H! I9 \: y' y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77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4-6-17 22: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完整创新链】作为布局在西南地区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 p5 g$ H  z2 F3 y4 E9 I
# K! }% x( p! O0 ~. R. A
2024.3.14-成都如何以新质生产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节选)
来源:成都市生态环境局     时间:2024-03-14 21:04( U( z6 b0 K) i, X0 R
  v7 n, A- R+ v' M0 t2 a. M
新质生产力
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1 t  d7 _8 C, ~; G
       强化绿色技术创新,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是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和科技竞争的重要新兴领域,也是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原则。因此,从全球发展趋势来看,绿色发展与创新发展的深度融合是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迈向未来的生态文明与信息文明的必然趋势,这一发展过程也必然孕育出新的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把握全球发展趋势、掌握科技革命主导权、走好自主发展道路的战略部署。相对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科技创新、尤其是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的重大突破是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特点和发展基点。先进科技作用于劳动者,产生推动重大科技突破的战略科学家、开拓基础研究和解决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领军人才、应用新型科技成果的技能人才。先进科技作用于劳动资料,产生一大批更智能、高效、低碳、安全的新型生产工具,孕育出智能生产的新制造范式。先进科技作用于劳动对象,大大扩展生产范围和内容,使数据要素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形成低空经济、海洋经济、林下经济等新经济形式。总之,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主导,摆脱了依赖资源、能源等要素的传统发展方式,为绿色低碳转型探索了一条可行路径。

, K# `" E5 \8 X  w1 }; J; l- P0 j; q% P  J2 F0 a
绿色低碳转型
成都具备比较优势

; ?! R0 U0 n' \" Z3 V( f. q
       新质生产力是我国新发展阶段激发新动能的决定力量,是重塑全球竞争新优势的关键着力点。但这一国家战略的区域实现,需要各地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因地制宜、相机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立足全国统一大市场,成都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绿色低碳转型上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

- l3 H- q% m3 V. }2 `# y, b
一、突出的科技优势

7 d/ [& ^4 ~( q% Z% m0 z
       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第一动力。作为布局在西南地区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成都拥有65所高等院校、30余名院士、622.3万人才和天府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国家超算成都中心、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等重要科研机构,集聚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等139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电磁驱动聚变装置、跨尺度矢量光场等6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具备从基础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完整创新链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77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4-7-2 17:4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共同争取国家部委联合印发科技创新中心总体方案、西部科学城建设意见


4 Z# p  x% r; r- N: T) P: ^2 Z  z2 p. Y
2024.6-成都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筱柳:唱好“双城记” 共建经济圈 支撑打造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节选)
来源:人民网     时间:2024-06-24 17:17
) w. K$ K) v3 T
       近日,由四川省委宣传部、省发展改革委指导的“向‘新’而行 五区共兴—人民网全媒体四川10城行”调研采访活动走进成都市。
* z" C; w* l  m, A' `8 U/ O       成都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筱柳接受了人民网专访,介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情况,分享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引领“五区共兴”战略部署、在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成都实践。

' Q; Y" Z! }) l# V5 }
: h! m9 z7 Y. O. A" C3 C人民网记者:感谢您接受人民网专访。今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第五年。请问成都市在推动国家战略走深走实,“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上,有哪些亮点和成效?
& p  N/ m( I8 X4 ]# K7 I) r4 d+ Q" n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双核联动规划图。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供图
. F* T# s# k9 m6 O0 s- K5 C
刘筱柳:聚焦“科创圈”,我们发挥创新转化优势,深入推进科技创新要素互联互通,加快共建西部科学城。协同争取创新政策支持,共同争取国家部委联合印发科技创新中心总体方案、西部科学城建设意见,并启动建设跨尺度矢量光场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正式揭牌。此外,积极推进天府实验室与金凤实验室等协同共建,推动超算中心、智算中心等科创资源共建共享,生物创新券实现共享共用。其中,通过生物创新券等奖补实施办法,助力科技创新企业降本增效,并积极对接重庆市努力推动实现通用通兑,为“双圈”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实现要素自由流通、资源共享提供了参考路径。目前,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管委会已认定重庆国际免疫研究院、重庆柳江医药等11个重庆平台,涵盖新药研发、检验检测等全流程。重庆美莱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近期收到了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兑付的14万元生物创新券,生物创新券跨区域申领兑付成功实现“零突破”,为科创券、算力券等创新券跨区域联动使用提供示了示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77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4-7-2 19: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1+N”规划体系】《纲要》顶层设计,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等多个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


" e, L+ i& Z; r' M2021.4,国家发改委旧闻4 B9 }4 I5 Q, t* _4 u' b
  Y* E1 l" w( v1 f
       2020年1月,习 近 平 总书  记在中 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重大决策部署。202年10月,习 近 平 总 书 记主持中 共 中 央 政 治 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为双城经济圈建设绘就了宏伟蓝图。一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重庆市、四川省深入学习领会习 近 平 总 书 记有关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 中 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聚焦“两中心两地”战略定位,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有序组织抓好重点任务落实,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实现良好开局。7 i6 D: `5 c& W

5 b: V, m5 P3 `; C' ]7 y  U1 s       二、“1+N”规划及配套政策体系加快构建。有关部门积极协作,将《规划纲要》这个顶层设计加快细化实化为任务书、施工图,①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②综合交通运输发展、③西部金融中心建设、④科技创新中心建设、⑤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等多个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正加紧制定。两省市印发加快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决定、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联合实施方案及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等。. {$ w6 }8 U+ G6 f& q

& q: ^. `+ B  r9 J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77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4-7-5 22:59:35 | 显示全部楼层

争取将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上升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3-5-7 15:16
3 X+ k0 g0 T* o: i  F6 g# A& U2018年春节前夕,习 近 平 总 书 记深入四川天府新区考察指导,鼓励天府新区“创造条件争创综合性 ...

- z) d  h' K8 A- I: i6 L! a0 c: X
2024.6.24-加强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建设(节选)
作者:丁任重 王娟     来源:四川日报     时间:2024年06月27日 16:09
(王任,系四川决策咨询委员会宏观经济组组长,西南财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院院长;
王娟,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 f( B0 Q; |. t- K       四川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指出,习 近 平 总 书 记对四川高质量发展高度重视、寄予厚望,强调四川是我国发展的战略腹地,在国家发展大局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并提出在新的起点上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强化服务国家全局的使命担当,坚决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重任,努力打造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建设国家战略腹地是我国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抉择。建设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是四川从全国发展大局中认清自身战略定位,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四川现代化建设,切实担负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使命的必然要求与重大任务。, J$ V# D" K& E# H/ ?3 T

# _/ s3 I' i3 A0 v( b9 h  ?$ J6 Y8 Z  f6 J3 \" l# ?
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建设有实践有底气9 c7 s5 c1 V0 O" j  k
- e# A: U- d: j4 N% I
       从四川看,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建设有实践、有底气。四川历来是国家战略腹地,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国家三线建设核心区域,为捍卫国家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据有关方面统计,在1964-1978年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对四川基本建设投资300多亿元,约占整个三线13个省区投资的1/3通过三线建设,四川建成了300多个以国 防科技为主的企业单位和科研院所,形成了独立完整门类齐全的交通能源、基础工业及国 防工业体系,从而成为我国内陆腹地一个比较完整的战略后方基地
* P% F4 m) @( Y- E4 B) K0 B       从全国看,四川战略地位独特而重要,建设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是四川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机遇与任务。“独特”体现为川渝是形成国家战略回旋空间的核心区域,需要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升能源资源等重点领域安全保障能力。四川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居全国第二,技术可开发量、经济可开发量均居全国首位,是我国最大的水电开发和西电东送基地。天然气(页岩气)资源量、年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四川矿产资源供应能力较强,是西部乃至全国的矿物原材料生产加工大省,全省拥有世界级的钒钛、锂、稀土等重要矿产资源。四川是全国农业大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是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在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重要”体现为四川是国家重大生产力的重要承载地,且多重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交汇叠加,使这里成为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枢纽地。四川在川高校137所、科研机构369家,近年来国家又布局了一批战略科技力量,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达205个、国家大科学装置达10个。四川产业体系完备,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41个工业大类、31个制造业大类的省份。对保障重要初级产品供给、增强国家产业链韧性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川渝为动力源所拓展的、以黄河长江为互济通道、以京津冀、长三角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互动支撑点的国内大循环经济空间,是未来国家经济体系基本盘所在。
0 C* r4 `: z* k1 N2 m0 n6 F0 T4 q$ F5 D2 v# r9 P( Z" G- _
& N  ]% t9 }7 q( L
紧紧围绕“两高地、两基地、一屏障”建设  H0 U7 r6 N3 ^. B: e0 c1 O' u

9 V1 c2 S/ c, ?- C  m* G+ t, y) d! c8 O       建设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四川要紧紧围绕“两高地、两基地、一屏障”建设,锚定“打造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这一目标,立足国家所需四川所能,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抓好重点环节锻长板、补短板工作,努力在提高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构筑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筑牢国家生态屏障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开创引领西部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e& q* x) i. o5 k4 o- e
       打造西部创新高地。四川作为科教大省,应充分发挥其优势,坚持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齐头并进,提升在全国创新版图中的战略地位建成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为此,在核物理、空气动力学、轨道交通等领域,探索合作共建等方式,争取更多国家大科学装置、国家实验室在川落地,构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高标准建设天府实验室,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争取将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上升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依托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进一步支持成渝中线科创走廊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创新资金投入方式,缓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高技术研发等方面的资金缺口;实施更加积极的人才引进策略,想方设法留住高层次科技人才。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加强国 防科技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促进国 防科技成果转化。
# l. H! k/ Y/ M- s+ ]6 V" r8 H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77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4-7-6 07: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争取更多国家大科学装置、国家实验室在川落地,构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4-7-5 22:59
& S9 u! D8 {2 ]7 h; [. Z+ h8 W2024.6.24-加强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建设(节选)作者:丁任重 王娟     来源:四川日报     时间:2024 ...
! j+ W: _7 h8 S* L: [
       四川作为科教大省,应充分发挥其优势,坚持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齐头并进,提升在全国创新版图中的战略地位建成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为此,在核物理、空间动力学、轨道交通等领域,探索合作共建等方式,争取更多国家大科学装置、国家实验室在川落地,构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高标准建设天府实验室,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争取将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上升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依托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进一步支持成渝中线科创走廊建设。
9 y6 H0 F) C' s/ F+ @3 u- y. G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77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4-7-7 21: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进科技创新资源互联互通,争取《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方案》尽快获批

本帖最后由 aoitsukasa2me 于 2024-7-7 21:47 编辑 & l8 a# [( U- j9 H7 Z7 `- g+ B& F4 M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3-5-6 16:07
: y2 F! [- d, K) _3 N* k5 E2018年春节前夕,习 近 平 总 书 记深入四川天府新区考察指导,鼓励天府新区“创造条件争创综合性 ...
8 }6 ]! Q+ k% r& p: h
以下内容节选自成都市发改委2024.6.26消息3 t/ M6 r% e1 A) ?; d" k
, _/ E( {0 p* m/ T/ t3 I5 p9 _/ l
       2024年6月5日,中国共产党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
: k: [- W  q3 Z9 F. L       学习宣传贯彻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精神,是当前全市上下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市发展改革委各处室、直属单位及时组织传达学习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决策部署上来。
* k/ N9 T; K. C* d& Z       今日关注市发展改革委双核发展双核联动处和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处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相关工作举措。市发展改革委双城发展双核联动处负责人说,未来将聚焦“五个互联互通”“五个共建”同向发力,积极探索构建双核联动联建评价指标体系,持续加大对标志性、突破性合作项目事项的谋划,认真抓好现有合作项目事项落地见效,确保双核联动联建不断取得新突破。
% j; ~! D& ~- I3 \& T8 K$ m9 }0 T       三是持续推进科技创新资源互联互通争取《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方案》尽快获批,推动成渝中线科创走廊建设和天府实验室基础研发能力向成渝地区扩大应用,探索“科创券”通用通兑。
( q4 H8 O+ f9 Q5 w: f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77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4-7-17 18:3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重中之重】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加快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4-7-5 22:59
, s, _, d; x1 m. [2024.6.24-加强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建设(节选)作者:丁任重 王娟     来源:四川日报     时间:2024 ...

+ I  l7 c6 B9 R
2024.7.11-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齐发力,成都怎样走出特色路?(节选)
来源:封面新闻     时间:2024年07月16日 20:27

% O1 S+ I( g; \* h# F       用科技成果撬动产业经济发展,是城市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作为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的副省级城市,成都拥有科技创新的浓厚底蕴。当下,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能力提升,破解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难题,成都如何立足实际走出特色之路?: V. i4 i, I2 ~' v5 ?. k
2 C. L  ?8 p7 |8 ~
省政府新闻网站直播间

7 M$ y: C( W" ~8 s       2024年7月11日,成都市政府副市长许兴国,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曾科,成都市科技局副局长陈旭,成都市发展改革委总经济师张实睿共同走进省政府新闻网站直播间,为大家“云解答”。1 J" y/ v1 b( ~8 t0 V
2 W6 D' R+ O$ P1 J8 o0 M1 L

4 i' Z+ [$ E$ r% a* ?- [" S# H借力成都丰富科教资源,打造科技创新策源高地
: H1 ]7 Y+ D# O3 u1 F' @/ z  y; F$ J3 A+ R* }  {8 O# ?) ?$ ^! u6 C
       “成都拥有65所高等院校、47家中央在蓉科研机构,8所在蓉高校入选第二批‘双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高校,5个学科全球排名前20。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4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3万家,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24位。”在许兴国看来,成都具备科技创新的基础优势。
6 _4 S$ T0 }$ d& H7 ~. x. M# A( f2 _       正因如此,利用此优势打造科技创新策源高地尤为关键。“简单讲,就是集聚‘国家队’做强‘实验室’、当好‘服务员’,布局落地高能级科技创新资源。”. ]# N% u' x+ M, ^# D3 a; |" r- T
       他谈道,在构建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方面,要高水平打造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高标准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一核四区”,协同打造成渝绵“创新金三角”、成德眉资创新联合体。在建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方面,则需实体化运行4个方向天府实验室,加快建设国家川藏铁路、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 e8 o; C* v& c
' a2 Y1 x" g+ L

, ]4 }; Q6 {. `6 g# [2 [, u' m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加快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 C* f' L  }" K; p: S
/ y) l2 l, ]# a5 j& R& E! o
       将目光放长远,于成都而言,要推动科技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更需要成渝双城引擎联动发动,其中,加快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是重中之重
7 y/ B' C# ]: N4 _: y4 s       “从加快建设战略科技平台、加速聚集战略科技力量以及战略科技产品不断涌现三方发力,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已经有了成势之基。”张实睿透露,接下来将从完善规划设计、抓实重大项目、促进成果转化、引聚高端人才以及创新机制体制五个方面着力,推动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加快打造服务战略大后方建设的创新策源地
. r) a$ l! Q1 R1 Q4 E" B+ 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77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4-7-18 18:3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4-7-5 22:59
/ Q8 h; L2 V. |* a" |3 R8 u! B8 a2024.6.24-加强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建设(节选)作者:丁任重 王娟     来源:四川日报     时间:2024 ...
0 e. B1 i$ I' W( U
2024.7.16-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全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节选)
王凤朝主持召开十四届市委科技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来源:2024-07-17 09:49     来源:成都商报
相关链接:content_d2ce195963774a1eb8c17179b80e68ae.shtml

, [) k9 E! Z, e6 a7 [# @2 _       2024年7月16日,十四届市委科技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市委副书记、市长、委员会主任王凤朝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 近 平 总 书 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 中 央和省委部署要求,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全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h) N: @, ?) @5 I: b/ K1 |0 p) c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 近 平 同志为核心的党 中 央将科技创新放在事关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科技强国建设,全面塑造了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新格局。习 近 平 总 书 记对四川及成都科技创新工作高度重视,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坚定扛牢使命责任,持续提升全市科技创新实力,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更多成都力量。) I* C( I' F: k" _7 _( x* v0 @' K3 J
       会议指出,要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4 @5 [* @, a3 a( p2 H: M       要高效组织核心技术攻关,统筹抓好重大项目建设、重大任务组织、项目评估管理,高标准打造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高水平建设运营天府实验室,加快国省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瞄准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绿色氢能等前沿科技领域有针对性地部署攻关任务,不断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和创新创造力。
5 a7 w" p. W/ @: N       要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等建设,建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孵化体系,大力推动科技型企业上规、上榜、上云、上市,同时持续壮大光伏、氢能、储能等绿色低碳优势产业,积极建设绿色工厂、近零碳排放园区和数字化“虚拟电厂”,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化发展。
& A. ^, M6 I' |. q. T1 P4 `7 q

高级战友

Rank: 4

46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4-7-18 23:09: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绿色氢能,川内有哪些单位布局?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77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4-7-19 08: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银杏大道南 发表于 2024-7-18 23:09
8 K4 _1 E6 Y. r$ A" H: C1 a绿色氢能,川内有哪些单位布局?
& `7 t' q: S& a$ X. X  ]9 G
       目前已知的是东方电气集团,尚不清楚川内高校的情况,西油的雷宪章院士应该也是这个方向。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77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4-7-20 00:2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成渝中线科创走廊】优先支持布局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4-7-5 22:59
, i) a, q; m' |) X2024.6.24-加强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建设(节选)作者:丁任重 王娟     来源:四川日报     时间:2024 ...

6 ^  h7 ?$ ~, Z! h- L
2024.3-全国人大代表何延政:关于支持成渝中线科创走廊建设的建议(节选)

! Y; `, g5 h! X5 p! V8 C       (五)将成渝中线科创走廊建设作为国家区域创新战略的重要举措,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点工作任务,由中央科技委和川渝两省市党委政府共同部署,一体谋划、高位推进,高标准建设成渝中线科创大走廊。参照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运行机制,由科技部牵头会同国家有关部委设立成渝中线科创走廊建设专责小组,川渝两省(市)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加强对成渝中线科创走廊建设指导,强化政策支持。
: `" p. K- e" G7 ~# h. i       (六)加大政策支持,倾斜布局各类资源要素。统筹整合各类政策资源,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建议国家有关部委在创新平台、重大项目、交通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予成渝中线科创走廊倾斜支持。优先支持布局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支持川渝两地共同承担国家重大科技研发计划,支持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重大产业项目、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 i* i. t9 R- G0 s6 h8 i% i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77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4-7-20 09: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优先在成渝中线科创走廊布局建设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

本帖最后由 aoitsukasa2me 于 2024-7-20 09:09 编辑 # q$ l4 B! V% B- J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4-7-5 22:59
0 j* q' ]7 e! M; ]+ S! w/ N# A3 I$ U2024.6.24-加强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建设(节选)作者:丁任重 王娟     来源:四川日报     时间:2024 ...

, R, l. M: E! w0 @+ z
2024.3-全国政协委员杨丹:成渝中线走廊创新发展潜力巨大(节选)
来源:中新网     记者:岳依桐     时间:2024-03-09 20:17

( {! m4 X+ B* X: f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四川省委主委杨丹看好成渝中线走廊创新发展潜力,并带来关于建设成渝中线科创走廊的提案,冀更好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 F3 O: {" t. P9 x! E! a       成渝中线走廊以成都、重庆主城为起点,由成渝中线高铁、成遂渝铁路、成渝高铁3条铁路以及成渝、成安渝、成资渝、成遂渝4条高速公路和若干条国道形成的立体交通网络,有机串联起川渝沿线14个市(区)。2 @. L# B; D$ Z/ m8 f  _* E' `3 X, C
       据介绍,成渝中线走廊现有7个国家高新区(成都高新区、自贡高新区、内江高新区,重庆高新区、璧山高新区、永川高新区、荣昌高新区)、9个省级高新区(遂宁高新区、资阳高新区、温江高新区、新都高新区、金牛高新区,大足高新区、铜梁高新区、潼南高新区、合川高新区)。
7 {6 B3 i: |  ]$ |0 Q       杨丹表示,建设“科创走廊”是城市群沿交通要道集聚创新资源、打造创新高地的重要途径,成渝中线走廊创新发展潜力巨大。
( Z! v3 E* o& M8 d) I       杨丹建议,将成渝中线科创走廊建设纳入国家区域创新战略的重要举措,制定出台成渝中线科创走廊建设方案;统筹整合各类资源,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在创新平台、重大项目、交通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予成渝中线科创走廊倾斜支持。; U+ k8 U9 T! |: \2 x
       杨丹谈道,可优先在成渝中线科创走廊布局建设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支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研发计划,支持中线走廊内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 X: T5 U& y0 P+ _4 G8 s6 x/ G
       同时,还可重点支持成渝中线走廊建设先进制造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以及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以“科创+产业”为内涵、产城融合发展为目标,打造先行先试走廊。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77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4-7-20 09:0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成渝绵】#梓潼承上启下#青海(221基地)原子城,梓潼(902基地)两弹城,绵阳(839基地)科学城

本帖最后由 aoitsukasa2me 于 2024-7-20 11:40 编辑
8 W4 s5 [- `6 Z% j% N# r% N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4-7-5 22:591 }5 N. U0 f' _, {7 X
2024.6.24-加强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建设(节选)作者:丁任重 王娟     来源:四川日报     时间:2024 ...

+ W( i2 P4 j) H% [. x+ D1 W7 J3 u, Q2 i7 P, v/ e  z) @
2021.8.9重要旧闻-中国两弹城的由来与使命(节选)
刘 文
(作者系中共梓潼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本文载《巴蜀史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刊

5 k( v& Q2 w' N8 K       “两弹一星”精神激励和鼓舞了几代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习 近 平在看望航天科技专家孙家栋院士时指出(2011年1月26日)! q( K3 T% \8 F8 Z/ X
. l3 r3 @9 u) O
       20世纪60年代中期,国际局势日趋紧张, 新中国腹背受敌,中共中央为加强战 备,逐步改变国 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建设布局,进行了一次建设重心由东向西转移的战略大调整, 史称“三线建设”。三线地区位于中国腹地,在战 备的特定形势下,是较理想的战略后方。& c, G% o+ u) J7 R$ ~. L$ Q
' u7 S" A3 I9 R6 J
: V! d! p- V* Y( Q& G- R
一、“902”——一个神秘的代号6 [" H4 d- e) n' L+ @) [8 R
' s. ^: M8 ^: d4 R
(一)中央决策核 武 器研制基地内迁四川山区) I- Z4 ]9 ~) w% Y) F+ T6 l
3 O, b5 F: C: q
       1963年3月,原由苏联指导选址的青海海晏221基地具备了科研、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集中在北京的科研人员陆续迁往221基地, 开始中国第一颗原 子 弹技术攻关的草原大会战。为阻止中国核 武 器研制,苏联扬言要对中国核基地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打击。美国1964年4月制定绝密报告——《针对共产党中国核设施进行直接行动的基础》。为了安全和保密,中央要求核基地转移进山沟。1964年3月,二机部召开九院选址工作会议,确定选址原则:从战略考虑,建厂必须在四川、贵州两省考虑,坚持“靠山、分散、隐蔽”方针,重要工程进洞, 利于保密;少占农田,利用当地的水源、电源和交通等基础设施,生活区小城镇化。不久又明确,二机部系统均在四川范围选址。1965年5月10日,经中央专委批准,二机部第九研究设计院(简称“九院”,对外名称是“国营曙光机械公司”)三线工程(代号“902”工程,又叫“902”基地)布置在梓潼、剑阁、安县一带。按照工程设计任务书规划,“902”基地14个点位,由11个科研所以及梓潼院部、汽修厂(交运处)和器材库3个点组成同时,中央又将①涉及航空航天的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代号“827”)②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又名中国航空研究院 624 所)③西南计算机中心等布置在“902”基地周围。1970年再将④卫星发射中心建在西昌
+ Z5 B7 ?* U7 z: x) r
, ^& D& @6 y9 `(二)梓潼有幸成为“902”工程的指挥中心! a- q: W& m0 S  b$ G% c5 T8 p

6 P8 n7 u$ G% D, Y0 U       1963年冬天,九院以国家计委名义选址。第一站到重庆,后来去贵州,在当时的川黔两省71个县进行初步考察。关于选址,中央有许多要求,如尽量不要受到战  争打击,要离铁路线有一定距离等等。最后综合考虑认为,梓潼无论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或自然人文环境、道路交通、气候特点等各个方面来说,都很符合“三线建设”靠山、分散、隐蔽布点等要求,是很理想的建设环境。因此, 决定把院机关放在梓潼县,各个所以梓潼为中心来建设。九院总部定点于梓潼,院总部机关及医疗、后勤保障设施设于县城近郊的长卿山山麓白家湾,总部下属的五所、十所等研究所分布于梓潼的交泰、玛瑙等乡镇,共计占地约5000多亩5 S, v. a7 |2 H( s: @* O9 l5 V" K

" ~1 M) |; i+ @(四)艰苦奋斗齐心协力建成“902”基地
$ r- j1 I4 O, s) C7 E3 n3 H8 g9 l! P- @; |1 i
       1969年,三线建设国家重点工程“902”基地初步建成。1969年9月起,九院科研生产陆续内迁到“902”基地;12月底,九院院部从221基地迁至梓潼县长卿山白家湾。1974年末,“902”基地基本建成,九院梓潼基地各类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902”工程副指挥长李英杰回忆说, 在建设过程中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核 武 器研制任务的需要,国家计委、国 防科委和二机部先后对该工程补充了8次设计任务书,投资和建筑面积较原先批准的设计任务书都有增加。据梓潼县相关资料记载,截至1985年,九院梓潼基地各类建筑面积约230万平方米,新修厂区公路314千米,建通讯线路534千米,输通3.5万伏高压线,境内建变电站4个,涉及数十个学科专业,形成科研实验设计生产体系
$ i2 ?3 S" {/ e' V" {$ f$ l! ]5 ^0 M4 R: d$ _+ w
(五)“902”基地铸就中国核 武 器事业承上启下的里程碑# r' d( ?) D! m7 Z, f6 K

3 Q$ y7 v/ G$ p       二机部九院(1985年改名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简称“中物院”)院部机关与部分研究所迁建梓潼,使梓潼成为中国原 子 弹、氢 弹研发新基地总部,成为中国核 武 器科技事业发展第二阶段的科研基地和第二个核研制基地的指挥和决策中心。1969-1992年,“902”基地院部机关完成中国全部45次核试验中22次核试验的组织指挥工作中物院获得的6个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中,梓潼时期占3个$ f/ L  Q0 r+ p" r* J; E( u

5 z, j4 p! q7 C- m" b! F
) H( i) P6 _, O3 D* O* D- J- F) W二、褪去神秘面纱,这里原是“中国两弹城”
8 }! b2 N1 o# I' C  q( H4 E1 a! G( \( f) e( t1 x
(二)“839”工程定位绵阳核 武 器基地再次创业
, {% [+ Z7 U4 O+ X$ ^( q0 U* t- B# C! a! I( Q2 I$ h
       “902”基地是一个“羊拉屎”分散布局工程, 如何解决科研人员正常生活保障难、职工及其家属外出就医难、子女接受正规教育难等问题,张爱萍将军在考察“902”基地时登上长卿山,放眼前后,环顾左右,畅谈自己的设想:把院部机关及10个研究所都陆续搬出山沟,集中在绵阳市郊,以解决零星分散和交通不便问题,有利于集中建设、集中管理和集中发展;院内各项建筑要顺应山麓高低起伏的自然地形而建,把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有机结合起来,建成我们中国式的硅谷城。国家计委和国 防科工委根据张爱萍将军建议,向国务院和中央军 委呈报《关于核工业部九院建设布局问题的请示报告》,并于当年9月6日获得批准,定名“839”工程。“839”工程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 委和四川省及绵阳市人民政府的支持下,由国 防科工委和核工业部直接领导,九院院长邓稼先在1985年6月提出要继续艰苦奋斗、二次创业,九院全体同志经过8年艰苦卓绝奋斗,终于在1991年建成占地52平方公里、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绵阳科学城
  o7 J8 b: X7 L) C' h/ A; R9 j6 s2 _3 X. v* z5 v
(三)“902”基地总部机关成为“中国两弹城”: Y9 l/ l$ T/ }. G* k6 a

# Y: {9 ]1 B. I9 Z       1991年,以涪江之畔绵山为主体的绵阳科学城基本建成后“902”基地的科研所陆续迁入绵阳“839”基地(科学城)。1992年底,中物院院部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科学城办事处等从梓潼县迁入绵阳科学城。1998年6月,中物院同梓潼县人民政府签订闲置资产移交原则协议,将原运输部、十所、五所、曙光工学院 等9个单位闲置资产交给梓潼县,2002年又陆续移交原院部机关、物资部等单位闲置资产。“902”基地梓潼部分完成国家历史使命,开始进入大众视野。《梓潼年鉴(2019)》就两弹城释名:“两弹城,位于梓潼县长卿山麓白家湾,是原九院院部所在地,即今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简称“中物院”)院部机关旧址。中物院,是中国唯一的核 武 器研制生产单位,因成功研制原 子 弹、氢 弹等核 武 器而举世瞩目。”“国庆50周年前夕,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获得者授勋时,当地的人们才恍然大悟,哦,原来叫九院的这个地方,是‘两弹一星’精神的摇篮,是邓稼先、于敏、王淦昌这群人将原 子 弹、氢 弹 武 器化与定型,并成功研制新一代武 器的地方,是一个承载国家使命而值得骄傲的地方。”“在九院揭去神秘的面纱后,当地有识之士重新审视老院部,发现这个建于‘三线建设’时期,与长卿山融为一体,其结构与功能犹如山上的元武寨的院部,完全是一个城堡,特别是它为中国原 子 弹、氢 弹 武 器化作出过突出贡献,便将其称为‘两弹城’。由此约定俗成,‘两弹城’就成了九院老院部的‘大名’。”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77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4-7-20 11:49:04 | 显示全部楼层

稻城天文科学园是四川省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内容之一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4-6-9 11:49
- L- L' w% F  G$ p" Q% x; ?9 K2022.11.18-四川天文台稻城无名山台站发展规划研讨会顺利召开时间:2022年11月22日 15:05:36     来源:西 ...

5 \: r& z' A5 {8 D  h; @( u
2024.7.18-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稻城-成都”高通量科学数据传输专线建成投用
原创 四川创新驱动发展中心     时间:2024年07月19日 22:13
' u: l' {1 g* }7 t; t
       2024年7月18日,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稻城—成都”高通量科学数据传输专线建设工作会在成都举行,标志着该专线正式建成投用。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是“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二期项目的核心设备,位于我省甘孜州稻城县,于2023年建成投用,主要用于对空间天气的源头太阳开展实时监测,对太阳爆发进行预报预警,提升中国空间活动能力和安全保障。本次“稻城—成都”高通量科学数据传输专线的建设,有力保障稻城观测基地的海量数据安全快速准确的传输到成都数据处理中心,为成都、稻城两地的远程协作和数据共享提供坚实支撑。
5 e2 C0 _; D  {- r2 P       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将深入推进稻城世界级天文科学观测中心建设,积极探索天文观测设施在稻城,科学研究、数据分析、合作交流在成都等地的“创新飞地”模式,为科学家团队在四川高海拔地区开展工作提供适宜环境,更好发挥稻城天文观测设施集群作用,提升科学研究能力和开放合作水平,产出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科学成果。
4 e' N) x$ E/ `* B3 V. R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77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4-7-21 22:57:13 | 显示全部楼层

【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推动成渝双圈建设走深走实

本帖最后由 aoitsukasa2me 于 2024-7-21 23:00 编辑
: x6 t5 i: y2 d: n7 _2 I- x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4-7-5 22:592 J1 @/ R* K& @2 e8 {* y
2024.6.24-加强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建设(节选)作者:丁任重 王娟     来源:四川日报     时间:2024 ...
8 i: ~' N2 [! k9 S
三中全会决定发布,关于战略腹地、双城经济圈有新表述
! l3 q* ^: P; C9 M7 o; E, B' p0 r/ R9 C( p( \" ~6 |/ h& q( ]  [
       (12)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抓紧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健全强化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发展体制机制,全链条推进技术攻关、成果应用。建立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完善产业在国内梯度有序转移的协作机制,推动转出地和承接地利益共享。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加快完善国家储备体系。完善战略性矿产资源探产供储销统筹和衔接体系。- k3 |4 Q* ?# d: I) X: b7 L; Q' ]

" C! W# }2 V+ i* O( a+ S4 A

9 b: Y$ n/ f" l0 T# r* N5 h       (19)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健全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制度和政策体系。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优化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制。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体系,强化国土空间优化发展保障机制。完善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构建跨行政区合作发展新机制,深化东中西部产业协作。完善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
; u; h2 t2 |6 U' d# T& ~; a/ c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77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4-7-22 15:04:4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推动成渝双圈建设走深走实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4-7-21 22:57
* I2 N0 b; g" w, g" }5 x三中全会决定发布,关于战略腹地、双城经济圈有新表述3 b: z9 S. n  a% o
  D% s7 b! R% \) B$ D
       (12)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

, ^0 F+ z( j+ n与二十大报告进行对比:
& F* L, u/ S5 a6 b( J! }7 E/ N: ]7 T$ [7 p
       “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全新增加的内容。1 b: c2 K' I8 X6 t
& P& x5 J$ Q  E, M! N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增加了“走深走实”; e8 x, m' A6 H2 D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77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4-7-29 09:5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战略腹地】打造战略科技力量承载重地,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资源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4-7-5 22:59
6 O1 d& H# [$ Z( [2024.6.24-加强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建设(节选)作者:丁任重 王娟     来源:四川日报     时间:2024 ...
. s5 k# d( E& J, K. o- U( j" ]
2024.7.26-共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成都重庆经信系统第二次专班会议在重庆召开(节选)
来源:成都市经信委     时间:2024年07月26日

( \; b) l% ~" e) x) S( C# ]: W( V       为贯彻落实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九次会议和成都重庆双核联动联建会议第二次会议精神,共同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2024年7月26日,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在重庆召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共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互联互通专班第二次会议,推动两市人民政府达成的8个制造业领域合作走深走实。) H  q- h0 i* c, d0 M
       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党组书记赵春淦,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钟熙分别介绍成都与重庆工业经济发展情况。
) u2 b! E; D, b6 Z, S, ^       成都、重庆两市经信部门相关业务处室围绕成都、重庆两市人民政府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明确的共育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轨道交通产业集群、西部通航产业集群、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创建国家级知名软件园区、推动成渝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推动打造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基地等8个合作领域进行交流发言。: Y' X; Q& D  o9 O! y- \  v. X# C

: j" V9 _/ O: t4 Q2 i6 e+ p% i  e会议强调# o  c% k# Q2 x* L0 Z3 s; T. p7 \

; {5 i9 w* r5 u7 L  m1 ~2 Q& T! g       成都和重庆经信系统要坚决扛起建设国家战略腹地这个重大使命,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全局。
  \0 k; o8 V- g  l5 a: k9 U       要打造战略科技力量承载重地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资源布局高水平建设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西部(成都)科学城,服务保障国家实验室高质量运行,努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催生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更好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 [' ]' C3 P5 I- b
       要打造国家战略产业发展高地,发展提升优势产业,高质量对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合作,助力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5 m& u0 {; z& y7 Z/ X. h0 }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77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4-7-29 21: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力服务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积极争取战略产业备份项目在蓉布局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4-7-5 22:59  J7 K( n4 z# Q# b  j
2024.6.24-加强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建设(节选)作者:丁任重 王娟     来源:四川日报     时间:2024 ...

! ]6 H& P" x$ H# K# K2024.7.29-成都市市委扩大会(节选); A: v: W& [2 P6 ~/ Z
; D' n. T, o4 B4 g6 y' Y- ]
       高水平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推动川藏铁路、高端航空装备等创新平台高效建设运营、释放溢出效应,不断增强创新策源功能。深入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一号工程”,加快西部中试中心建设,持续开展“校企双进·找矿挖宝”行动,完善“生态岛+科创通”转化服务体系,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重塑产业发展“四梁八柱”,加速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现代产业建圈强链、未来产业抢占赛道,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服务国家战略腹地建设,聚焦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等关键领域,积极争取战略产业备份项目在蓉布局。进一步树牢一盘棋、一体化理念,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成都都市圈协同发展,深化市域内结对联动,着力推动区域协同发展。9 D' F$ z/ V1 C" N* r* \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77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4-8-7 22:55:43 | 显示全部楼层

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科技委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部署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4-7-5 22:591 j; i# U( o8 e3 n- X
2024.6.24-加强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建设(节选)作者:丁任重 王娟     来源:四川日报     时间:2024 ...
3 Y9 ?+ {& W1 F: i' q6 u7 ?' Z" I
       今年以来,成都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科技委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部署,配合国家和四川省编制相关意见,持续推进西部(成都)科学城、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 J6 D) z) f9 p" A* j& X
       多个创新项目建设不断刷新“进度条”,创新策源能力不断增强,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多态耦合轨道交通动模试验平台主体建筑已封顶。
8 J7 z9 r' O. q  j" e$ k* |: @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77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5 23:41:37 | 显示全部楼层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4-6-7 12:273 h6 q/ r* h9 `" c9 v: b
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节选)——2024年1月21日在重庆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重庆市人民政府 ...
; o& U( P! f9 b7 Z/ ~: L% ^( T9 \2 Y
成渝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金凤)产业创新空间协同规划体系
' r+ ^4 U$ y+ t+ P
: E$ y! R1 S. ?. Z0 b
& P( P1 ]% D+ m- L6 H
       2021年11月25日,中冶赛迪联合重庆市勘测院成功中标成渝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金凤)产业创新空间协同规划体系建设项目。这是继获得中国科学院重庆科学中心一期EPC工程总承包、科学中心配套道路、虎溪河环境提升治理等项目后,中冶赛迪以片区总体城市规划为引擎,斩获的首个产业创新空间规划项目,将继续为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建设提供优秀的规划、设计和工程管理服务。
: U2 E! x# u. ]; n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是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核心力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这是成渝地区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举措和核心任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核心力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这是成渝地区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举措和核心任务,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3月4日,重庆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决定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提交全团建议——支持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重庆市将重点在西部(重庆)科学城金凤片区100平方公里范围内,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高水平创新平台,围绕生命、信息、材料、空天等重点科学领域发起多学科交叉前沿研究。- `4 j1 b  {7 U; p- k) x6 S, S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重点打造“科教创新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聚区”、“总部研发及创新转化区”三个片区,加快集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实验室、国家级创新平台等创新资源。深化川渝协同创新合作,加强与西部(成都)科学城、成都高新区等互动,联合开展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共建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目前(2021年11月),川渝两省市正按照国家部署,着力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
7 O% X5 j$ x$ k# k6 X( T

* J: c* N! x$ A3 a3 T, W) |2 M3 q3 s& ^: h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77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5 23:45:42 | 显示全部楼层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4-6-7 12:27
+ v4 u2 r2 Z* k8 x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节选)——2024年1月21日在重庆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重庆市人民政府 ...

( x% Y0 R- N" `9 E8 c$ M' g) o! ~$ m  K
+ X5 G9 l; T; U4 J( T! N. z
【重庆高新区】西部(重庆)科学城核心区域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 r( Z; I- R& w4 y4 g! n( y       2024.9.25,坐落于凤栖湖畔的金凤实验室是科学城的“头号工程”。金凤实验室聚焦生命健康,把重大疾病的下一代诊断作为核心任务,打造国家生命科学和医学基础研究战略基地、西部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引领高地、多学科和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聚集阵地。7 E8 A) T3 {/ t% C0 c: C1 I& z/ }4 m8 g
       重庆高新区作为西部(重庆)科学城的核心区域,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大健康、高技术服务等主导产业,并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2 G! n0 V# m* O, R& z& d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77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5 23:52:04 | 显示全部楼层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4-7-5 22:59
: |4 J$ e2 C2 @. }2024.6.24-加强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建设(节选)作者:丁任重 王娟     来源:四川日报     时间:2024 ...

" ^5 Q6 h* N5 E8 Y4 {! U2 b* [7 a  B  D9 [5 J+ ?+ s3 k

) [% m1 n1 w1 N0 ]$ x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西部科学城等国家重大部署落地
/ M7 w/ i( s4 H& K* H& |
* Z8 g1 f; N$ l: M
  [6 u) e6 U/ U9 F6 O; A0 h       2024年11月24日晚,新华社刊发长篇报道——《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四川天府新区高质量发展观察》(节选)/ ], u1 n& m( t% g4 Y+ b4 K
' E+ x- F8 [/ z& _
       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院长王嘉图是第一批“拓荒牛”。与新区10年共成长,如今的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已经拉起一支5000余人的人才队伍,建成占地3700亩的一流科技园区。
7 ?/ A+ C7 O; p8 Z8 Y6 W       “这里不仅拥有公园城市的环境,还和众多科研机构比邻而居,现在我们只有一个念头:全力以赴干工作,一心一意搞科研。”王嘉图说。
$ b/ N! L6 H2 J6 Q+ \0 Y       大院所蓬勃生长的背后,是天府新区“从0到1”发力核心技术攻关的缩影。随着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西部(成都)科学城等国家重大部署的落地,战略科技力量在此加快集聚。
) j5 ?0 H, h& {! \6 n' \, r8 G; \3 ]3 X+ Q: E3 ]% r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77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6 14: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习 近 平2023年5月17日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讲话
( n' J! d( ]' |3 f4 I/ u$ ?1 \' J% f! l6 V2 _" v$ V+ r
. {0 r% t* A# s* r( |' h5 u! r
       陕西要实现追赶超越,必须在加强科技创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要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坚持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在巩固传统优势产业领先地位的同时,勇于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培育竞争新优势。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具有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特征和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强做优现代能源产业集群。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竞争前沿,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攻克更多关键核心技术,打造更多“国之重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建好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努力打造国家重要科研和文教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基地。1 ~: q, e/ a" I7 \. v
1 `9 L' a3 }& R/ b1 ^9 z( Q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77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6 14: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b; v# \& P7 o" b7 o) G1 d

  c' ~. g1 W% ~9 E8 q8 H7 ]6 r0 p$ E1 K; p' k

2 A' |' o0 _# J3 C7 R( J       2024年5月14日,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施小琳率成都市考察团前往陕西省西安市,学习考察科技创新、对外开放、产业发展、文旅融合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她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 近 平 总 书 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学习借鉴西安的好经验好做法,深化两地交流合作,为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贡献更大力量。0 F' D; |5 ]: ?9 z! w
       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方红卫,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李言荣参加有关活动。
: z" {6 O0 Q. W+ L2 _! A% ^       她指出西安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为引领,正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打造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施小琳先后来到航空工业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和西北工业大学,了解西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在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的经验做法。
( G" j8 [- P5 q/ D* M" B) Z. n, v# v8 U$ v1 j* E7 {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77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7 20:32:13 | 显示全部楼层

5 u7 r; |9 x( \( E$ Y0 }4 k

0 x. V# t2 u+ o& Z1 n0 H4 c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77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8 00:04:49 | 显示全部楼层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4-4-10 01:02  V  s) t6 m7 A8 i: d6 G
2020.12.22-省决咨委召开《关于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实施意见(送审稿)》咨询论证会8 W3 a" J2 Q6 r/ B) W6 H1 E- Z
        ...

( d2 b3 ?# H1 d

- v* C; M; D4 O2 n' v' d9 M5 r! I' I% v5 b' Y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77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8 10:25:42 | 显示全部楼层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4-4-10 01:02- d* e. ^+ h5 E4 ]( |; m0 H
2020.12.22-省决咨委召开《关于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实施意见(送审稿)》咨询论证会  z+ Q; B# ^% h4 g7 m
        ...

" N- D1 T9 _5 Y- f  a3 A面向共建“一 带 一 路”国家的国际技术转移中心
, n0 p7 A  T1 V; ]+ `- h9 n4 j  g; o7 P, a# T
        2024年11月15日,从四川省科技厅获悉,《成渝地区“一 带 一 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方案》(简称《方案》)于近日正式获得科技部批复。这是全国批复的第一个面向共建“一 带 一 路”国家的国际技术转移中心。
' B( I4 U4 w, }; ?       《方案》提出,到2026年,成渝地区“一 带 一 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初具规模,形成多层次、有特色的国际技术转移体系;到2035年,面向“一 带 一 路”技术转移枢纽基本建成,在共建“一 带 一 路”科技创新共同体中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成为国际技术转移要素集聚高地和科技成果双向转移转化高地,创新要素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国际技术转移辐辐射带动能力大幅提升,显著支撑成渝地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6 L6 {: F! S4 I1 q8 L       为实现目标,《方案》明确按照“一个中心、两地共建、众点协同”布局建设,将围绕国际技术转移网络构建、平台建设、项目实施、服务增效、人才交流、活动开展等实施重点任务,深化成渝地区与共建“一 带 一 路”国家的交流合作,促进技术双向转移转化,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跨境融通。0 e( J4 d4 N$ T- ~
       通过探索创新机制、实现要素融通、推动成果共享,从而以高水平国际化促进成渝地区一体化发展,支撑成渝地区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助力共建‘一 带 一 路’高质量发展。”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建设该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有助于全面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 带 一 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落地落实,还能聚焦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区域发展重大需求,促进成渝地区与共建“一 带 一 路”国家的技术转移转化。

5 P3 q5 I5 `3 V7 R1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如下),关注获取更多科教信息

Archiver|手机版|网大论坛 ( (鄂ICP备2021013060号-2) )

GMT+8, 2025-8-3 03:26 , Processed in 0.05826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5923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2,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