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1-12-2 19:10: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个正式机构,还是山寨机构?获奖人也不像院士级别的
\7 h4 j1 H* K+ g
9 N0 T0 T5 Y4 s6 F% b) q" `
% k& u. L$ L5 k郑正 复旦特聘教授/博导
& }# { m/ [7 m' l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0 R! T0 v) F( A; t1 c' z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
! D% x! A: L3 |1 t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湖泊主题专家组成员3 x# C: u# M' K3 u( J& J: R
! `8 z, b u* @. E
个人经历: m0 D8 E) k8 U7 u" W9 W4 P$ J% R+ N
1978-1982年,南京大学学习;
" i* h+ ^: e% \ 1982年-1984年,白求恩医科大学工作,助教;9 k8 W* X4 I+ D$ Q) b
1984年-1998年,江苏省农科院,助研至研究员;' T. Q0 @- m2 D7 {
1994年,日本原子能所和高崎辐照株式会社,访问学者;
$ y4 R n9 h; X+ p5 O 1998年-1999年,美国迈阿密大学污染控制实验室,高级访问学者
0 M0 `% u5 x( E! v! l5 U 1999-2008年 南京大学,其中1999-2004年任南京大学环境工程系主任,2004-2008年任南京大学环境学院院长;
4 _3 @5 N2 Q* P7 _2 F1 n 2009年至今,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流域污染控制研究中心主任7 Y; p1 X5 N' u6 v
科研简介3 `" N) [% g& s+ i& m5 \/ w; u
“十五”期间,承担负责国家太湖863重大专项子专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及工程示范》),以及负责863镇江水环境专项子课题(《滨江带构建及生物多样性营造技术研究》)的研究;在“十一五”期间,作为负责人主持“十一五”太湖水专项(《复合污染型入湖河流武进港及小流域污染控制技术与工程示范》)课题的实施。目前已经形成了基于清流水网的流域污染控制成套技术,正在长三角地区、云贵高原地区和湖北、河南等地进行广泛的几十万、几百万和千万规模的工程示范。迄今为止,已经主持和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获得了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已发表SCI 30余篇,中文核心116篇,申请国际专利2项,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40项,主持专著、译著两部。
- S2 \" Z0 x4 |# P7 @+ u( l1 L) ? 至今,课题组已发展至老师、同学有3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博士后4人,博士生10人,硕士生12人。$ h1 S: g% B, e
荣誉奖励$ N! n4 ]; A0 l& @% f4 c4 w
[1] 江苏省首届中青年科技奖(1990)# c, w6 r3 c* Z9 C: J0 q: H
[2] 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6)
% x6 M8 R; H. `" E5 }. G: W[3] 江苏省“333人才工程”国家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997)
& e0 W% j+ [5 e[4]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2) Z4 B3 f0 h% i5 i
[5] 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88); n* ]' R6 |6 k4 q# x J! l
[6] 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2)
: _, C6 s+ h2 [7 l[7] 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3)& `; i5 K" M2 A1 k
[8] 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 a I2 T1 j9 R) H# a) ?
[9]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 L0 h2 o; o, ^/ f+ H/ P5 H
[10] 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