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0 I8 M# ^" Z4 H6 E$ H. q2024.8.1-向前,向深海,向遥远的未来:中国第一艘核 潜 艇“长征一号”侧记(节选) 原创 NPIC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时间:2024年08月01日 09:30 + Y+ @; @& b& h F- x* B; e; M
隐入烟尘3 h' ]0 i/ X, x% x9 R
' g, z8 `( w: |# O! C* O7 C
新中国第一代核 潜 艇的陆上模式堆是一群人在祖国西南山沟的九〇九基地里搞出来的,这件事,现在已经广为流传了。约摸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人都或多或少能讲出点九〇九基地整体脉络的所以然。但在深山中的每一个鲜活的影子,他们的故事,鲜有人知。2 p4 l! @- v7 G0 Z1 U0 r
在九〇九基地,艰难困苦中,黄士鉴和同事将热工水力搞得风生水起。在当时,他们遇到一个求解温度场的问题,电子计算机不足,无法支援他们,光靠人力计算无法求解,大家为此立了一个求解温度场的题目。黄士鉴和同事们经过调研发现了温度场和电场有相似之处,电流对应热流,电阻对应热阻,场的分布特性是一样的,于是提出了建造一个电阻网络模拟台架来求解温度场的办法,进而解决了这个求解难题,“回头来看,你不得不惊讶于当时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 T& o, h, ]$ t. a6 f( {: |. @$ s9 u! n+ Y" E: ~8 c3 a- J
2018年2月20日,曾经亲手参与建造中国第一个核 潜 艇陆上模式堆的黄士鉴(时年79岁)在回顾历史时,面对记者的镜头淡然地说: “我们干了一件事,当年就是这么默默无闻,现在回过头来又觉得它惊天动地,走过来了,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