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5-3-30 13: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chool 于 2025-3-30 13:14 编辑 $ q) _1 v, A( j7 P9 N
, R# `* r$ R" P. x% R
美国西雅图当地时间2025年3月14日,全球妇科肿瘤领域顶级学术盛会——美国妇科肿瘤学会(SGO)年会正式启幕,来自全球数十个国家的专家汇聚一堂,共同探讨最新的研究成果、诊疗理念与技术革新。2 m2 _& y: e) P
: Q b6 b J9 Y/ z( L1 c( k/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妇科主任李俊东教授率队参加了本次会议,共有4项重磅口头报告、1项高难度手术视频展示入选,实现了多项突破:
7 o8 S6 t, c% t0 {4 _# X9 ^0 M7 H& [4 `& {. J. H ^3 M% @
首度双研究同时入选开幕式全体大会(Scientific Plenary I)" X* `5 E1 _. H+ y
( H4 g" c6 X X& g, r
全球首个宫颈癌“免疫再挑战“方案引发国际关注
( C0 [3 J0 i5 w9 j& r0 w* x- o, `
Q8 S: w. J( f2 P, X1 t) b. P复发性外阴癌罕见高难度手术首次视频展示
4 `( U: U$ E' b+ p. O7 W" u Q' ^/ t6 _& z
在开幕式之后的全体科学会议,共有七项研究重磅登场,其中两项来自中肿妇科,这是中国大陆的妇瘤IIT研究首次跻身该领域最高水平的主会场报告。5 B9 `& x6 }& f
& y V+ \6 J; Y6 b) C/ t# `7 V
1 ^4 X2 b0 h9 K第一项研究是由刘继红教授团队发起,联合国内11家高水平医疗中心,历时十年攻关,是全球首个前哨淋巴结切除应用于宫颈癌的III期随机对照研究PHENIX(Lymph Node Dissection in Cervix Cancer: the PHENIX trial)。' ^& i) I, M6 Y5 a$ x8 O
5 x- Q: N' ?' Z* r9 o, w6 j# h
宫颈癌根治术中淋巴结清扫因长期面临“根治效果”与“生活质量”的博弈,成为全球妇科肿瘤学界持续数十年的争议焦点。刘继红教授团队立足我国宫颈癌防治重大需求,依托中东南妇科肿瘤学组平台及广州市健康医疗协同创新重大专项支持,牵头构建全国多中心研究网络。团队十年磨一剑,攻克了多中心手术、病理质控标准化、高样本量需求、超长期随访、安全性监测、患者自报告数据追踪等难关,通过科学、严谨的术中随机设计,首次为这一世界性难题提供高级别循证证据,在国际权威舞台发出宫颈癌精准外科治疗的“中国强音”。# ]6 ? A; p* u8 ^" I+ D
) e* L+ ]1 y5 J- y$ m1 I) O
该研究或将成为推动宫颈癌手术范式变革的关键转折点——未来临床实践有望从传统的大范围清扫,向基于前哨淋巴结精准评估的个体化术式转型。
6 @7 O0 f) d4 I4 J( t: r; ^7 _& E7 d7 [( H
' X, J) \. e P0 x6 ~. A4 c: ]& K% k/ q
: l4 H& x; i; L9 a( z( _9 y+ k0 I! H) ~1 F1 i' f
黄欣、蓝春燕团队主导的“卡度尼利单抗(PD-1/CTLA-4双抗)联合仑伐替尼治疗晚期/复发子宫内膜癌Ⅱ期研究”是首场全体大会(Scientific Plenary I)最受瞩目的报告之一。& q0 R$ a) O0 G: v
% `( u6 S4 g) h( k该研究针对一线含铂化疗失败的复发患者,首创“双免疫检查点阻断+抗血管生成”协同治疗模式,并构建ctDNA动态清零作为疗效预测模型。数据显示,联合方案客观缓解率(ORR)达3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尚未达到,3级以上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仅为22%,较国际现行方案(帕博利珠单抗+仑伐替尼)显著降低毒性负担。 e: m1 z$ C) z E. s
* v! L% F# c( T3 l) _) D! I
SGO科学委员会评价称:“这项研究为晚期/复发子宫内膜癌患者二线治疗提供了新的解决路径。”3 I( I( w" u. V6 f5 q5 ~
在宫颈癌专题论坛中,团队的“赛帕利单抗联合仑伐替尼治疗PD-1耐药复发宫颈癌的Ⅱ期试验”引发国际同行高度关注。
5 [/ E) D$ h1 g, v% {# C
8 J( K2 V& o0 p9 }. f( v面对PD-1单抗原发/继发性耐药的临床难题,该研究首创“免疫再挑战+靶向增敏”策略,在耐药宫颈癌患者实现了33.3%的客观缓解率和97.6%的疾病控制率,且未新增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 V) U+ X2 h; s8 L; D, O" K. n( [: N" r3 Y* S( V `
现场专家评论指出:“该成果为免疫耐药宫颈癌患者提供了首个循证医学解决方案。”
' u2 Y$ q- G0 O9 i3 N
. C- ?% }: d9 u6 u) E
- G) I, U" N$ t( d. ^- d* V+ G! I: m
5 V3 v% O# D2 a) r4 ]8 K
针对PARP抑制剂耐药这一难题,团队的第三项研究“帕米帕利(PARP抑制剂)联合索凡替尼(抗血管TKI)治疗PARP抑制剂经治的铂耐药卵巢癌的Ib/Ⅱ期试验”入选大会Oral Featured Poster环节。 R3 V6 m6 E% [) H
4 U- v6 S* `" W- V! G研究首次聚焦PARP抑制剂经治且铂耐药人群,证实联合方案安全可行,6个月PFS率达46.8%,并通过ctDNA动态监测探寻PARP抑制剂治疗的疗效预测标志物,为铂耐药卵巢癌患者接受PARP抑制剂再挑战提供了全新治疗选择。
8 ^: ?: q, L( p( q5 ]+ u( j& D
0 O0 r3 }4 j& Q G涂画副主任医师一例高难度手术视频,从全球数百份投稿中脱颖而出,入选手术视频展播环节(全球仅七例入选)。该手术针对放疗后复发并侵犯股血管的难治型外阴癌,创新性采用肿瘤整块切除+人工血管置换+多学科联合重建,在彻底切除侵犯血管及深部组织的肿瘤同时,成功为患者保存下肢功能,实现根治与生活质量的“双赢”。
! ^3 k4 \1 D( |: `
# S, z* E2 |; r8 F9 }. X3 z% f据检索,此类手术全球仅见2例报道,而中肿团队展示的病例,不仅是世界范围内屈指可数的成功典范,更是留下了全球首个手术视频记录,为国际同行提供了珍贵的技术参考,有助于更多中心攻克这一术式,让更多患者绝处逢生。目前患者随访已超3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肢体功能良好。: E! v0 T2 x4 A$ \4 b G* M
% }% V( K% { q6 P+ `: C1 K
, }: n8 I" _2 Q: A% @7 h, A, i4 L; w2 H& I
妇科李俊东主任谈到:“我们正从‘学习引进’转向‘原创输出’,未来将围绕耐药机制、生物标志物分层等核心问题,构建符合中国患者特征的精准治疗方案,为全球妇科肿瘤学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助力中国妇科肿瘤研究在国际舞台上绽放更耀眼的光芒。4 B5 s8 `- {' c8 \ [$ E) B( j" p
8 {1 a/ D* @! K# k q6 z# Z ———,划重点,一共7项口头报告,中肿占2项、还有一个高难度手术入选,其中3项属全球首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