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学在东大

东南大学信息类一流学科数、A类学科数均为全国前2,通信工程世界第1,计算机ESI世界第4

[复制链接]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14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3-3 12: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连续立体空间无线电信道基础研究”2024年度总结会议在南京召开
发布时间:2025-03-03发布者:李震浏览量:65
[size=0.16]分享至:

[size=0.16]字体:
中大



[size=0.18]

[size=0.18]【东大新闻网3月3日电】(通讯员 黄杰)2月2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连续立体空间无线电信道基础研究”2024年度总结会议暨学术交流会在南京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金龙、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宏科,东南大学副校长金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相关负责人,特邀专家组以及东南大学等承担单位的项目组成员、科研院负责人等参加会议。

会上,项目负责人、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执行院长王承祥详细汇报了项目的最新进展与未来规划。2024年,项目组紧密围绕未来6G/B6G无线通信系统的需求,开展连续立体空间无线电信道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随后,浙江大学教授张朝阳、清华大学教授周世东、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刘英等课题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各自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后续计划。

与会院士、特邀专家与项目组展开深入交流。充分肯定了项目组的攻坚克难精神,并就进一步优化研究方案和加快关键技术攻关提出了针对性的指导意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相关领导在交流中表示,项目在过去一年取得显著成效,为推动我国无线通信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希望未来各课题团队继续通力合作,实现连续立体空间无线电信道基础理论重大突破。

[size=0.18]

供稿: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翟梦杰 审核:李小男)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14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3-11 21:55: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与我们在一起丨勇挑大梁 为全国发展大局作贡献

5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圆满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经济大省要挑大梁。***的重要讲话在会场内外引发热烈反响,大家表示要始终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握好挑大梁的着力点,锐意进取、担当作为,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确保“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江苏代表团用热烈的掌声欢迎******的到来。

在审议时,******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现场聆听了***的重要讲话,大家深受鼓舞。

[size=0.18]
[size=0.18]

[size=0.18][size=0.18][size=0.18]
[size=0.18]




深度融合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今天,记者来到了位于南京的紫金山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试验将6G网络应用到生态环境监测治理等方面。近年来,江苏牵头建设了40多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布局前沿基础研究,形成了新能源、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通信等主导产业。

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紫金山实验室主任兼首席科学家 尤肖虎:***的讲话鼓舞着我们每一名科技工作者,再次凸显了党中央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视。我们要瞄准国家重大需求,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让新质生产力赋能千行百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四次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关心关注着江苏的经济社会发展。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圆满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经济大省要挑大梁。把握好挑大梁的着力点,******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

殷殷嘱托,催人奋进。江苏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落实好挑大梁的责任,勇挑重担、开拓进取,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责任编辑:李金娟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14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3-26 10:49: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验成功!中国完成国内外首次,东南大学团队实现5G新突破!  东南大学本科招生 2025-03-24 17:47江苏东南大学本科招生官方账号 关注 近日,由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张在琛教授团队自主研发的“无线光通信+无人机载5G基站”系统在南京无线谷试验成功。  现有5G移动通信系统基站为固定有线部署,难以应对业务需求高动态变化的智能场景,亦难以通过动态靠近部署提升网络容量。传统的射频无线通信方式,由于容量不足、可靠性不够、存在可能的电磁干扰以及安全性低等问题,难以满足传输要求。  张在琛团队在国内外首次提出、研究并试验成功通过无线激光链路连接无人机载基站与核心网,提供5G高速业务。   该项研究工作突破了智能远距离目标识别、多模态融合感知捕获、高精度快速跟瞄、无人机载荷振动抑制、实时光强信号抖动检测恢复、大范围高效光能量耦合等关键核心技术,无线传输速率超过10 Gbps,误码率低于10e-9。  试验中,无线激光链路替代了有线的光纤,在无人机载5G基站和地面核心网间建立了高速稳定的无线数据传输链路,5G基站为地面用户提供高速5G业务,实现了用户间的实时视频传输。   该项试验的成功,验证了无线光通信技术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应用的可行性与技术优势,能够显著提升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效果和系统容量,对移动通信网络从二维向三维空间、从静态向动态部署拓展,实现6G“全频谱、全覆盖、全应用”发展愿景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研究及其相关技术成果,同时在低空经济、工业物联网、智能交通、应急通信等领域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本次实验突破再次彰显了东大在通信领域的科研实力。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前身为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其悠久厚重的历史可追溯至1923年的国立东南大学电机工程系。学院现有“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重点学科,均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先后培养出18位中国两院院士和10位发达国家院士。  如今,学院广纳国内外一流学者、知名教授以及学术骨干,形成了一支由高端人才领军、高水平人才聚集的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全院教职员工250余人,其中国家级人才97人次(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省部级人才77人次。他们扎根东大信息,叩响科研大门。(数据截至2024年6月)   2025年3月,央视聚焦紫金山实验室  同时,学院现有移动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毫米波全国重点实验室、移动信息通信与安全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无线通信技术”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紫金山实验室(共建)等一批国家级、省部级平台,为教学和科研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近些年,依托优势学科和科研平台的支持,信息学院的科研工作者们在智能超表面无线通信等领域持续深耕,取得了一系列出色的研究成果,为国家移动通信产业的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央视报道 东南大学信息学院团队突入6G无人区    东南大学信息学院获2024年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东南大学-紫金山实验室-6G普适信道仿真器软件v3.0正式发布   东南大学信息学院“信息超材料”亮相新闻联播  ……  当下,信息技术是世界科技前沿和大国竞争焦点。东南大学将继续打造一流的学科平台、卓越的师资队伍、优越的教学条件,营造良好的国际声誉,产出更加丰硕的科研成果,为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贡献东大智慧。  关注“东南大学本科招生”,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本文素材来源:东南大学官网/官微、东南大学本科招生、东大发布、东大信息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14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3-29 09: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召开战略咨询会(新增高端师资47人次)

2025年3月23日,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发展战略咨询会在无线谷B1楼隆重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史生才,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中国科学院院士祝世宁、中国工程院院士缪昌文、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中国科学院院士尹浩、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军、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永坚、中国科学院院士毛军发、中国科学院院士崔铁军、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金龙、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中国科学院院士顾宁、中国科学院院士尤肖虎、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王江舟、东南大学洪伟教授和东南大学方世良教授17位委员,东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孙立涛,以及学院领导班子、学科带头人、教师代表等共4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张在琛主持。

      首先,东南大学副校长孙立涛致欢迎词,他在致辞中充分肯定学院在信息学科领域的突出贡献,强调战略咨询委员会对学院发展的重要意义。希望信息学院能藉此机会,凝聚智慧、擘画未来,在6G等前沿领域持续突破,持续提升学院在电子信息领域的影响力。, a0 P) F" D' m/ T' B, b
      学院执行院长王承祥向与会专家汇报了“十四五”期间学院的发展情况,详细介绍了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在学科建设方面,“通信工程”学科软科排名全球第一,“电子电气工程”U.S. News排名全球第二。在人才队伍建设上,新增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IEEE Fellow等在内的国家级高端师资47人次。在教学改革方面,获批多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和教学成果奖,并构建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一流领军人才培养体系。在科研成果方面,到账经费持续增长,获得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奖项。在国际合作方面,与多所海外高水平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在学生工作方面,党建团建成果突出,学生获奖众多,就业升学率稳居学校前列。展望“十五五”,学院将继续发挥学科优势,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国际合作,为国家和地方发展做出更大贡献。7 n: |0 ?- T/ E' \3 p- p: W
      洪伟教授介绍了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特色发展情况,学院电子学科致力于解决关键“卡脖子”问题,推动国产化技术自主可控。学科一系列成果如平面导波结构、硅基毫米波芯片系统应用及测量技术获国家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等多项荣誉,并已与中兴、华为等企业合作实现产业化应用,为智能感知、国防技术及下一代通信系统等关键领域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撑。8 T+ ^/ T7 `; L5 t$ c4 j6 _
     高西奇教授介绍了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的特色发展情况,学院信通学科依托4个国家级平台,针对国家重大任务与核心技术开展攻关研究。学科研究方向涵盖6G无线传输、智能网络系统、海洋信息处理等领域,成果广泛应用于华为、中国星网等龙头企业。: r: |1 ]% N- L  z" ]5 E
      在专家建言献策环节,与会院士专家们结合自身深厚学术造诣和前沿视野,为学院发展“把脉问诊”。他们指出,学院应充分发挥紫金山实验室等高端平台优势,推动学科建设与平台发展深度融合,明确学科发展重点方向,以点带面提升学科整体实力。同时,要打破学科壁垒,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探索学院四个二级学科与生命科学等新兴学科的交叉创新,为学科发展注入新活力。除了强调学科平台融合,专家们还指出学院需要加大基础理论研究投入,鼓励科研人员突破理论瓶颈,为工程技术发展筑牢根基。紧跟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发展趋势,深入挖掘其在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应用潜力,开拓新的研究方向,提升科研成果质量。此外,在谈及学科发展的创新路径时,专家们认为要把教育教学放在第一位,创新教学模式,借助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培养学生的未来展望能力。学院还要加强与工业界的沟通合作,推动6G等前沿技术在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协同发展,解决产业发展实际问题,推动科研成果在实际产品和装备中的应用,提升成果的实际价值和社会影响力,为国家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学院还要进一步加强对外宣传,积极参与国际重大科研项目和学术活动。鼓励中青年教师和学生积极走向国际舞台,展示学院科研成果,提升学院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 l* Z; n! Y. r
会议最后,学院执行院长王承祥和副校长孙立涛分别代表学院和学校对各位院士专家的建议进行了总结发言。王承祥院长表示,学院将会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细化发展措施,扎实推进学院各项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3 \4 H4 i* A3 C! f2 A  q& W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14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4-10 22:52: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学 & 高考 东南大学信息学院介绍更新了 比去年增加8个长江学者 只看楼主  楼主jbchaii 收藏4 小时前 学院依靠东南大学传统优势学科办学治学的长期积淀,形成了志存高远、团结奋进、求真创新的学院文化,凭借学科在国际上的良好声誉和形象,广纳国内外一流学者、知名教授以及学术骨干,形成了一支由高端人才领军、高水平人才聚集的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全院教职员工253人,其中,专任教师211人,教授/研究员85人,副教授/副研究员106人,博士生导师124人,硕士生导师177人。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IEEE Fellow 1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创新项目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2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9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人、国防ZQ人才1人、国家青年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8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4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国家海外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6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江苏省教学名师1人、江苏省特聘教授5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0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人才25人、江苏省“333”人才23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人才9人、江苏省双创人才7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国防创新团队1个、江苏省双创团队1个、江苏省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个。崔铁军院士及其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去年的简介有13个长江 今年21个了 但是人员没有更新  沙发lvfan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14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4-11 18:03: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在南京开幕 发布时间:2025-04-11发布者:李震浏览量:225  分享至: 字体: 小中大 【东大新闻网4月11日电】(通讯员 倪缪康 记者 吴涵玉)4月10日,由紫金山实验室、未来移动通信论坛主办的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在南京开幕。本届大会以“共筑创新,同享未来”为主题,旨在以推动全球6G标准共识的形成为切入点,进一步迈向全行业的协同共创。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周红波,江苏省副省长赵岩,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校长孙友宏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刘韵洁,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首席教授、紫金山实验室主任尤肖虎出席。  周红波在致辞中介绍了近年来南京牢记******期望嘱托,以紫金山实验室为核心,在6G领域超前布局,体系化推进愿景研究、技术攻关和应用融合取得的一系列领先成果。他表示,南京将以“打头阵”的高度自觉,致力技术策源打造前沿高地,致力成果应用培育创新沃土,致力生态共建构筑“热带雨林”,一体推进全行业协同共创、全链条普及应用,全力打造“6G之城”和6G产业发展先行示范区。南京期待与各界结成更加紧密的产业科技创新共同体,携手走向全球6G技术最前沿。  赵岩表示,6G技术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领域。江苏将全力构建全链条创新体系,积极参与关键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和标准制定,努力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扛起江苏责任,在自主可控中筑牢产业根基,在开放合作中引领创新潮流,以挑大梁的实绩实效为全国大局多作贡献。  孙友宏表示,作为紫金山实验室的依托共建单位,多年来东南大学深度支撑紫金山实验室的建设发展,见证并推动国家移动通信跨越式发展,学校尤肖虎院士带领团队在6G研发方向取得一批原创性、基础性的重大突破,整体技术指标走在世界最前列。他指出,当前东南大学千余名科研人员活跃在实验室的各项目中,正是以行动切实贯彻******提出的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体制机制。他重温了******考察紫金山实验室的重要指示精神,强调要坚定“走求实扎实的创新路子,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立下功勋”,提出一要勇担引领6G研发的历史使命,加速6G关键技术体系性攻关。发扬科研攻关精神,用好紫金山实验室联合东大的优势,探索高校与重大科技平台深度融合、相互赋能新模式。二要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引进和培育更多高水平人才,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打造网络通信领域引领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三要加速推进重大成果转化应用。将技术研发与应用场景拓展有机结合,营造双向赋能格局,促进6G等技术真正与新质生产力紧密相连。    尤肖虎在大会上做主旨报告。面向6G的无线网络架构正加速从“以基站中心”向“以用户中心”转变,他提出无蜂窝空时二维编码这一新架构和新基础理论,将支撑实现未来网络去中心化、多点协作的发展趋势。他强调,从体系结构和基础理论层面突破传统通信范式,为未来泛在智能连接奠定坚实基础。            大会还发布了未来移动通信论坛年度成果,包括毫米波工作组主席、东南大学首席教授洪伟牵头编写的《6G毫米波非对称大规模阵列架构白皮书》,东南大学黄永明教授和青年教师刘升恒牵头编写的《6G协作通感一体化关键技术白皮书》等。其中,《6G毫米波非对称大规模阵列架构白皮书》系统阐述了非对称全数字大规模波束成形阵列架构,该架构由洪伟教授2018年提出,并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支持下完成了关键技术研究与系统验证,在逼近对称全数字波束成形阵列架构极致性能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了系统复杂度和成本,有望成为支撑实现 6G 通信愿景的重要核心使能技术。《6G协作通感一体化关键技术白皮书》系统探讨了如何通过多节点分布式协作与智能融合,发挥 6G 网络的超大规模部署与多维协同特性的优势,构建以用户/目标为中心的感知体系,为构建6G网络中高效、智能、全域覆盖的通感融合系统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  大会期间,无蜂窝网络工作组启动。基于分布式MIMO的无蜂窝技术被认为是6G关键候选技术之一,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该方向开展了20余年的持续研究。当前6G标准化工作即将启动,东南大学作为发起单位之一成立无蜂窝网络工作组,为6G的标准化提供技术支撑。  江苏省、南京市有关领导邱志强、徐光辉、林涛、蒋敏,紫金山实验室有关负责同志及全球电信运营商、网络设备制造商、著名互联网企业代表、网络专家、科学家、东南大学等国内外高校院所专家等参加。    (责任编辑:嵇宏 审核:宋业春)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14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4-15 21:5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央视新闻】江苏 紫金山实验室 公开全球首个6G通智感融合外场试验网
发布时间:2025-04-12发布者:吴涵玉浏览量:204
[size=0.16]分享至:

[size=0.16]字体:
中大



[size=0.18]

江苏紫金山实验室:公开全球首个6G通智感融合外场试验网。

[size=0.18]

[size=0.18]


[size=0.18]
[size=0.18]
[size=0.18]
[size=0.18]
[size=0.18]
[size=0.18]原文网址:
[size=0.18]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video.html?item_id=15211722304148008704&t=1744462772201&toc_style_id=video_default&share_to=wechat&track_id=494f24cf-8588-4428-b065-3fadc6da230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如下),关注获取更多科教信息

Archiver|手机版|网大论坛 ( (鄂ICP备2021013060号-2) )

GMT+8, 2025-5-1 16:23 , Processed in 0.11668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5923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2,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