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乡下 于 2025-1-26 09:08 编辑
: W o1 q e6 O9 |2 I' R* ]( s# C, {6 Z& P, A4 V0 `
2017年度(3件): t6 t) |% }' Z( \- t/ I" I* r( E& x0 V
M- z% _/ F: o0 ^
(1)SSS-1数字式射击瞄准计算机(114机)
. N) b2 x# c, f x( N t$ Z# q- x" S, y* I& y/ {; H4 W, k
SSS-1数字式射击瞄准计算机是我国第一台设计定型的机载火控计算机,其为晶体管数字式计算机,为重点装备轰5飞机尾炮系统配套的火控计算机。
/ p; i3 T" v4 e9 Y8 Z& q' v) p6 P! \
5 U/ v5 y M, v(2)DJS-131小型机! i6 A6 {5 W& T( r0 B
/ H5 w) R0 ~) V5 Y9 d
DJS-130/131小型机是中国DJS-100系列小型机的主要型号, DJS-130机开创了我国计算机工业系列化设计与生产的先河,该系列机器在中国计算机发展史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1 j. E, t i, c1 h$ p( G7 O: d: A( I/ n6 ?
+ [+ I- q/ N5 E: l/ `(3)“银河-1”亿次计算机$ e' b2 E, Z! ~ G! n1 ]
5 K, G1 c& S6 f0 H
1978年邓小平亲自批准研制,1983年研制成功,生产安装3台。是我国第一台自主研制的亿次计算机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日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能研制巨型机的国家,获特等国防科技成果奖。) w$ U# l E3 s# W& P' o: c4 s$ _
3 R3 [7 b9 m) i1 ?9 q
% R2 {) U% t4 g; y0 o/ `; y$ U$ q) _ g7 i. W. z$ W
L9 o0 q2 ?" e
2018年度(1件)
+ } n5 ?0 Q6 O4 G9 N; z; J% z4 _+ E" H8 X5 x
(1)156计算机
0 H! C$ u- z1 Z0 C8 t5 M% o: |' H3 b" L( Z
156计算机是我国第一台远程运载火箭控制系统制导计算机,其体积小、重量轻,可在振动、冲击、高温、低温、潮湿、真空等恶劣环境条件下稳定工作,具有99.8%的可靠性。156计算机的研制开创了中国集成电路与计算机发展史上的新纪元,翻开了航天微电子与计算发展的第一页。
e5 j: ^) }. h7 E' k5 d% }7 _6 J. h; n: A; x: }% i( G
9 c% w3 U" s |9 b
$ |: }1 w% D6 e: Q% d' R& A% {' h* c) \% b% O0 y: Q, }% k- j* T; @
2019年度(2件)
' L2 ~6 n0 T9 {2 L; A5 w) F$ m) ]/ i8 n# @( Q% e7 O: i3 {
(1)银河玉衡9108核心路由器7 i- k; T* ]( M. t# Z
4 l9 R( y4 Y. C8 x. {4 I) P9 b. n. r' |银河玉衡9108核心路由器是我国第一台核心路由器。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卢锡城、国防科技大学教授苏金树等一批科技领军人物,带领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和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科研团队,攻克了大量技术难题,为银河玉衡9108核心路由器研制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
+ n- i7 O5 ^% J" w9 \# {" [" `- G+ g2 `+ @" G
J$ Z5 R6 `& @, w* U(2)曙光1号并行计算机
; w9 e7 j$ `' E- S1 F" y/ b! K% B
曙光一号并行计算机是 1993 年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台用微处理器芯片(88100 微处理器)构成的全对称紧耦合共享存储多处理机系统(SMP),最大支持 16 个 CPU(4 CPU 共享存储为一结点主板,4 个主板通过 VME总线连接),系统外设采用 SCSI 设备,系统峰值定点速度每秒 6.4亿,主存容量最大 768 MB。在对称式体系结构、操作系统核心代码并行化和支持细粒度并行的多线程技术等方面实现了一系列的技术突破。% g2 Z4 Y6 w; B% |$ p7 K! v8 ]8 H0 e
7 o6 Y, I5 l0 G2 f; @; ^6 m% k
: @ L/ [# Z& e6 V
2020年度(2件): J5 F1 s+ }& A
! t1 Q1 u8 _: R3 K
(1)DJS-1数字电子计算机(103机) (1964年)
5 C4 H( T! r5 s* @2 }1 L) w2 W0 W0 Q0 b4 A3 |7 f
“DJS-1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是我国成功仿制苏联“M-3机”的——“103计算机”试制鉴定后批量生产的工业型号。103机的诞生让我国第一次有了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开启了数字时代。1 b. m P. f, d0 B: W/ J8 [
7 D1 \3 V6 f/ R6 o. v" U# e4 y; d8 T! {& r$ G& v) z
(2)FZ-91B型汉字照排控制器 (1991年)% o# n! [* H" I- f* g/ T$ {
) x; n2 i- l* R2 kFZ-91B型汉字照排控制器,是第5代国产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它是北京大学推出新一代电子出版系统的一个里程碑,从此掀起了中国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在与国外产品的竞争中获得完胜,很快占领了全国市场。, F3 e' T* F; C4 v$ Z* N1 [0 p
/ W/ W* {3 s3 `# j1 m
, s4 Q& ]/ s& M4 I4 h( p0 n
2021年度(4件)
. Q8 @% ^( U' I g- O0 k" ~+ l! {. ]% N4 O O* x* C% I
(1)轰瞄-1型光学轰炸瞄准具(1959年)
) N6 @' y* Q, c- _ | K! M2 O' c! X1 W5 u& b0 O
轰瞄-1型光学轰炸瞄准具的正面和左、右、上方,分别有高度、地速、高度(修正)仪表,旋钮有相对风向角、空速、高度、速度、高度和速度的修正、弹型等6个,另外有电机等3个开关,包括高度、速度、时间、角度等参数在内的2个列表,航空电缆插口、数据接口。( M: q! a- d, A3 v
& G2 o6 h5 g( P. N7 n8 I, A0 O) L: Q$ _2 o, \
(2)长城0520C-H台式电脑(1985年)' B8 o; [; S4 r
1 n. E# H- m, m* j% B1 f9 Z长城0520C-H是中国计算机发展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里程碑。 它是中国人自主设计、生产、销售的第一台台式电脑,也是中国第一台中文化、工业化、规模化生产的微型计算机,它设计并应用了世界上第一块汉卡(014汉卡)。更简洁地说,它是中国第一台电脑。% g8 V; Z N; [
$ @: F" M3 c- q7 S X
/ X) b1 m; i6 X& y( G& H/ K6 H% D
(3)TP801A 单板机(1981年)
( c, U* R; U( i9 q. x9 D# e$ g1 ?! ^7 |) h8 T5 u4 [& }1 A
在当时TP801单板机是我国第一台功能较好且实用性较强的单板机。全国各地厂矿企业、研究所及高校纷纷前来购买。各单位都是几十、几百台的购买,如有一次清华大学一下子就购买一百台,以致于有时产品供不应求,北京工业大学也由此而在全国名声大振。
9 ]! C: Z0 P3 R& _4 H0 f& Q( R, d* I9 q8 T. H
3 B! @3 p" Y. J; K0 e(4)中华牌CEC-1型学习机(1987年)
. v; Q" c' c3 y- m" L$ E1 n. }1 F2 D7 \2 s2 Q2 T
CEC-I中华学习机是由电子工业部计算机与信息局组织,清华大学主持联合设计,有电子部六所、国营734厂、陕西省计算机厂以及华明计算机有限公司参加研制成的一种灵巧型微型计算机。 中华学习机成功研制,标志着中国终于有了适合自己国情和计算机教育的电脑。( {! g$ H; f5 ~" Q
- ~+ S' v6 |5 T1 D0 T" W7 |: M b9 v& _( I8 G) e4 ^
/ T/ ?" O6 h: n. }9 d
2022年度(2件)
9 ^$ Z9 v2 j# X) S) k
" s6 p$ y2 r8 q$ U(1)联想式汉卡(1985年)0 {( V% P4 G5 _* P5 e+ h0 y, N
联想式汉卡是信通公司和中航深圳工贸公司共同出资6万元,由倪光南主持带领中科院计算所技术人员研发的成果,其作用是将汉字输入方法及其驱动程序固化为一个只读存储器的扩展卡。0 J7 D+ d/ r) g8 k
+ z% A3 {, p! b' }. v' B" C4 {7 H8 ^# t A$ {
(2)四通MS-2400中英文打字机(1986年)
; c2 Z: P4 H' r8 \. O1 i9 H1 S
& W [6 O" ~5 U) d( v3 p1986年5月,四通推出四通MS-2400中英文打字机。其中M代表三井(Mitsui),S代表四通(Stone),24是打印头的针数,00表示第一代。该打字机的名称有多种叫法,今以1986年版《四通MS-2400中英文打字机操作指南》一书为准。后续的MS-2401是比较成熟的产品,它解决了2400存在的问题。
: ]% P, }9 I8 `/ B& y5 U' V/ t1 N! ?8 o
3 B" p0 S* K% J2 |3 l! j l! b/ E0 z- x& H. p. c
! k0 A/ I; g: }3 P/ V, G& t/ ^
2024年度(2件)! L5 y. |# P* M$ l. H0 E
9 J9 K$ O- U* Y' N9 B
(1)银河-Ⅱ巨型计算机(1992年)
& U4 a) H9 o/ d3 J/ ~0 U% F$ l u/ Y' g1 R' b. N- W3 N
由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研制成功的中国第一台十亿次巨型计算机“银河-Ⅱ”,总体上达到80年代中后期国际先进水平,是我国科技战线的又一重大成果,被列为1992全国10大科技成果之首,写入李鹏总经理政府报告之中。" u" d# K: R4 R, L! x$ l
银河-II 计算机系统交付中国物理研究院九所、国家气象中心等用户单位使用,为我国“核加速”、5~7天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等方向做出了重要贡献,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发布中长期数值天气预报的国家之一,是公认的填补国内空白的引领型成果。3 G2 I' @. G9 w3 r1 g2 ~ }4 y0 b
& f, l& b1 t# b
1 M9 ]7 _; y+ k7 x& g3 T0 t9 }8 d' S: w3 D. z
(2)国营凯旋机械厂G-3型磁鼓(1970年). r- ?# O% M2 ], J- N
7 K: N' @2 q$ K1 G6 N h/ T0 U
1972年,本台G-3型磁鼓与一台320计算机运抵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稳稳安装在四川梓潼县曹家沟的科研一线。它们并肩作战,历经风雨,直至1984年退役关机,为解决我国关键装备研制中的复杂计算问题提供了坚实的计算资源保障。
0 Q; W+ u0 b4 G- M320(DJS-8)计算机由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等单位于1967年5月开始研制,经过努力,于1971年12月由北京有线电厂(国营738厂)制成。它是一款晶体管计算机,生产数量有限,总计26台,该机代表了当时我国计算机技术的顶尖水平,更在国内计算机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