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5-2-14 11:5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万家灯火通明 于 2025-2-14 11:58 编辑 9 H( j" C2 _5 S* e2 y
3 x G" A( i V7 e4 q3 l. T固定人员65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1人,青年长江学者2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1人;实验室牵头获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拥有4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并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 V# v9 d- S& T+ D, ]% \" @
2 e3 ^/ v4 F3 S" \3 W
# V- S! t* o7 ^9 e! m3 g2018年,以“淡水鱼类远缘杂交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9 f0 G- a5 A x) q
: @ n# X \! o4 @* p# h3 U9 `6 i7 }& J$ S
2011年,以“新型和改良多倍体鱼研究及应用”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u8 {" p# O4 G: i" d# E; e, }/ t5 |1 u3 b
2 t: x* a, P. `2 N6 c2003年,以“异源四倍体鲫鲤鱼及三倍体鲫(鲤)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4 I$ W3 e8 t( [/ O ?8 V. }: W
# o ?- i8 a$ J; q6 G$ x
1 {+ n, d2 T! x4 R3 ^1995年,以“青鱼自行产卵受精的研究”获国家科学发明三等奖;
' u; J" A/ x( k8 p" G: H* E6 q, u% U+ I1 h
0 n/ a M" q, E! a0 I4 x1 B
1988年,以“鲫鲤杂交研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1 M2 S$ f; T& \. @$ D- J @' ?" ?2 |( J
# v0 l0 O; V0 a, N8 ` | | | | | 鱼类远缘杂交分子遗传规律研究 | 刘少军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 2023.01-2027.12 | 1500 | 鳊鱼种质改良与优质耐低氧新品种培育 | 陶敏 |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2022.11-2026.12 | 2072 | 淡水池塘绿色智能养殖与高值化加工模式示范 | 覃钦博 | 国家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 | 2020.10-2022.12 | 2039 | 重要养殖鱼类雌核发育与高效种质纯合技术 | 肖亚梅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 | 2018.12-2022.12 | 629 | 淡水鱼种质资源生态化保存与更新 | 周毅 |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 2022.11-2026.12 | 400 | 耐高温大口黑鲈新品种培育 | 张纯 |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 2022.11-2026.12 | 340 | 鲤鲂杂交形成新型二倍体和四倍体鱼的遗传特性研究 | 刘少军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2018.01-2022.12 | 330 | 洞庭鲇高效繁育及工程化养殖技术研发示范 | 冯浩 |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 2022.11-2026.12 | 310 | 青鱼I型干扰素在抗病毒天然免疫中的机理研究 | 冯浩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 | 2022.01-2025.12 | 262 | 鲂鲌杂交品系的遗传、繁殖及食性特性研究 | 刘少军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 | 2020.01-2023.12 | 246 | 三倍体湘云鲫天然免疫抗SVCV的分子机理研究 | 冯浩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研究与交流项目 | 2020.01-2024.12 | 240 |
# K/ x ]: ^' ~* c0 r.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