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5-8-19 08:39: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大来了!9月开学,新大楼已就绪! @; E; Z& X, r% Q: f/ ]1 u0 s$ L
图片
2 F6 I* v5 }' s1 T
% R9 _7 o! ?" I4 Z |8 O( s# z' r- B5 o( D9 S/ u# Q
坐标星火路4号,最近,现代产业创新中心有好消息传来。6 s0 G. \# v9 I# x' R
5 y1 O* x# q2 {' g! o! o
8 q( S l8 l. X+ Y5 N0 }( y, ?4 j) \
这里是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南京)的所在地,近期,中心6号楼进入了内部装修改造竣工验收阶段。9月,东南大学“大医科”部分师生就将进驻于此,开启教学与科研工作。
/ U: ^: |- H3 h0 O$ T% \# o& H1 E% t# {- h
) C; M7 n d) C' l! x$ Q
0 y& f" ^& ?7 H! Z7 q: h; O1 {4 Z' M从广场步入现代产业创新中心,沿着小路一直走,便到了6号楼。白色外立面上,东南大学的校徽格外亮眼。
: W! ~" n- [5 ^" i2 t: z7 [
, M/ r" e, T O- u/ m
- }: ?6 [1 N- Z4 |4 h5 m! R# V9 D5 k9 s& k' K+ ~
图片9 t2 Z, T" S4 d( v
& a, |6 ?! \9 W; k+ S. ^! s u& K. j- v5 }5 Q/ O' t! l( S9 ^
“9月,东大大医科的师生们就会陆续前来。”新区生物医药谷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他口中的“大医科”,即东南大学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以及专注生命科学研究的器官芯片研究院、脑研院、药研院等创新平台。现代产业创新中心6号楼,就是东大大医科师生入驻新区的重要科研办公载体。
/ n/ W* F# C8 N& |6 [
3 f. E& Q: d3 j5 S/ w, c7 z! X# h9 ?
* r) X) E. b+ |据介绍,6号楼总建筑面积约22000平方米,共13层。走进看,1层除大厅外,还设有3个小会议室、2个中会议室以及1个大会议室,可开展学术会议、日常研讨等活动。4 M0 e5 `* m1 i# k% K- h
9 R5 z: J! `9 s* L1 F! q) s
L* z. I3 k. q c
! H0 H& F; H6 Q2 t( G5 f) \图片
$ n$ ^# @- T f0 t8 \# N g& M+ s7 R7 E, x) V* \0 p$ t. R& m
图片$ L, V6 e$ ^7 x* c9 Z
8 b6 ]: V9 S( @- e7 n& l
) M: Y4 A0 s, I! u* s
往上走,2—12层均为中央实验室,包含实验区和办公区,将成为师生日常学习、工作的“主阵地”。落地窗的设计,让整体环境都十分通透明亮。
" ~0 P% i" x- J# j
' t3 K% G7 `1 |5 t6 e, p2 L7 _9 d* J6 o
7 G: `, ]0 f8 v
值得一提的是,这栋楼的2、5、7、9、11层还建设了细胞房,13层则为实验动物房,一批小鼠饲养笼盒也已就位。听工作人员介绍,细胞房、实验动物房均按照企业级标准建设,这样的配置一般高校实验室里很少见。
2 O3 J; j3 k8 i
( _8 a6 y+ L4 S% Z- A& S H! D- Q& x$ i& j5 E% Y) P( D
* e; F, L/ C: k3 `图片: _6 z- ~8 I' \
2 Q, G1 C' j# W) I7 ]9 T
/ C5 K2 S. u& R, w
“我们希望以好的实验环境,为同学们的科研工作‘添砖加瓦’。”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自去年新区与东南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后,新区生命健康办、产投集团等单位就与东南大学展开了深入沟通,根据“大医科”办学规划,共同选定载体、敲定建设计划。9 w+ R% ^6 t: r
6 S8 v2 A8 n1 D7 z+ e( N
; M/ C, w1 m- ]6 O+ S7 i3 b7 i" q2 e5 d
考虑到入驻师生科研项目的多样性,生命健康办的工作人员还多次走进学校,与学院院长、项目负责老师等面对面沟通,了解对方的实验需求,并进行个性化设计。
4 d, l+ i4 p0 E0 M
! _" q5 ~! Z" d3 e
& c6 Y w2 W, M
5 t9 G! ?% O$ w$ @9 ~' H* ~图片
! e1 W. J) x. X: X& l9 \0 W6 r
' r( D8 {. b9 z. \: F q$ i8 H/ v& A$ c
. B8 _ T0 m+ o7 u3 T" E不只是载体建设上的细致入微,过去一年,新区与东南大学一直是全方位的“双向奔赴”。
9 G, W- g. O, M. Q& o& f
. A* |# T2 t0 D1 k( r7 \5 U. b1 L# Z; U2 p G
# n: {1 Y3 h- Z例如,去年11月,东南大学器官芯片研究院院长顾忠泽就带着团队进驻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正在新区开展应用研究。与此同时,新区也在全力对接东南大学优质项目、助力成果转化;规模3亿元、由南京生物医药谷发起设立的“东南大学医工融合产业专项子基金”,已完成基金管理人遴选工作,很快就将为高端医疗器械、药械组合产品等细分领域的创新项目注入新动力……0 Z) L/ _( @" x4 ] O9 F4 I
- R$ x/ @* G3 M& l' r, _) k
5 U( _5 H+ w: G H, W
$ i! H' a' n. V1 v& t+ C图片/ Z W: z. o( L9 x: S# X+ |
4 \6 ?0 L) w2 `; p Y# r2 _6 B, Z+ j3 V0 k6 {
拿出最大诚意与高校合作,更好发挥各自优势。9月,就将有一批东大师生来到新区,在这里开启教学、科研、成果转化以及校企联合培养。/ f% U; N0 r7 |/ w- J
+ D% g% _8 ]" @( Q Y$ r
, a4 \) o$ d. s( ]
0 ~" X( J! [" I2 m! a
优秀人才、前沿项目的涌入,也将进一步引领江北生命健康产业变局。龙王山下,活力涌动,还有更多可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