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361|回复: 34

复旦新建六个工科学院院长人选

[复制链接]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191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3-5 21:26: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DFL 于 2025-3-5 21:48 编辑

复旦新建六大新工科学院,院长人选

1、集成电路与微纳电子创新学院,院长刘明,1964年生,中科院院士,已公告。

2、计算与智能创新学院,目前邬江兴(1953年生,工程院院士)在牵头,但年龄偏大。参与学院事务的还有复旦人工智能创新与产业研究院院长漆远,1974年生,MIT博士,曾任普渡大学计算机系终身副教授,回国担任阿里巴巴副总裁,蚂蚁金服副总裁,创建并领导蚂蚁金服ai部门,首席AI科学家、达摩院金融智能负责人,如果漆远当院长挺好。或者智能网联专家宋梁,1978年生,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国际智联网络系统学会理事长宋梁。

3、生物医学工程与技术创新学院,院长陈颉,1965年生,加拿大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

4、智能机器人与先进制造创新学院,前期甘中学(1951年生,智昌科技董事长,ABB首席科学家)在负责,但招生手册里面院长空缺,甘年龄偏大了。谁做院长呢?

5、智能材料与未来能源创新学院,可能赵东元院士,1962年生,化学与材料学院院长,新能源研究院院长。新提出的第五个工科学院

6、电子信息与未来空间(空间互联网)创新学院,大概率高跃,1980年生,现任复旦大学空间互联网研究院院长,智能网络与计算研究中心主任,IEEE Fellow,IET Fellow,中国通信学会会士。曾任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和萨里大学教授、讲席教授。

普通会员

Rank: 2

36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3-5 21:31:06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复旦hy要大爆发了

禁止发言

641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3-5 21:41: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院士不够用了

初出江湖

Rank: 2

5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3-5 21:49: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猜要引进2个院长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191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3-5 21:56: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Feaco 发表于 2025-3-5 21:49
我猜要引进2个院长

最好引进新的领军人物,机会难得

初出江湖

Rank: 2

10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3-5 21:59: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宏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191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3-5 22:10: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真面 发表于 2025-3-5 21:59
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宏

科学院没有刘宏吧,工程院有

新手上路

Rank: 1

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3-6 06:44: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5明显是彭慧胜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191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3-6 09:47: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fdfreddy 发表于 2025-3-6 06:44
5明显是彭慧胜

很有可能,彭已做学校党委常委、统战部长,校长助理、科技研究院院长,接下来要副校长,还会不会兼任学院院长呢?而赵已从党委常委、统战部长退休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77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3-6 09:50: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基本都是大牛。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191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4-19 12:42: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六个院长,三个院士,三个副校长。猜中了全部三个院士,三个副校长全没猜中,这是真的不愿意引进人才或者让位置給引进的年轻人才啊。高跃、漆远最终只是当了研究院院长。

好在没让50后老同志老院士当院长了。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191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4-19 12:44: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文了解复旦大学6个创新学院!发力新工科,3位院士+3位副校长亲自领衔
Shanghai名校志 2025年04月19日 10:08

复旦大学将深度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实现本科招生人数文、理、医、新工科、交叉学科各占20%!一个多月前的3月5日,复旦大学校长金力在参加全国两会时的这句发言迅速出圈,#复旦大学将降低文科招生比例#等话题随后冲上热搜,相关讨论至今不息。

热议声中,复旦大学推进新工科发展步履不停。4月16日、18日,该校密集召开五场大会,至此,集成电路与微纳电子、生物医学工程与技术、智能机器人与先进制造、计算与智能、智能材料与未来能源、未来信息等6个拟建的新工科创新学院全部亮相、整装待发。

 未来信息创新学院官微上线 

从名称看,「智能」出现3次,「未来」出现2次,时代气息扑面而来。更引人注目的是,6个创新学院的院长分别由3位国内外院士、3位副校长高配出任,复旦大学对新工科的重视力度可见一斑。
6个新工科创新学院的组建基础是什么?发展目标是什么?面向哪些国家重大需求?主攻方向有哪些?教学模式怎么改?人才培养如何定位?院长是谁?请看海上名校君根据复旦大学官方资料为您整理的最新信息。

  复旦大学集成电路与微纳电子创新学院

集成电路与微纳电子创新学院统筹复旦大学集成电路相关学科板块,围绕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双一流建设学科,重点建设集成纳电子科学、集成电路材料与制造工艺、集成电路设计与设计自动化、集成电路装备与封测、微纳智能系统、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光电子集成与应用等创新型学科方向,加大本硕博贯通培养比例,培养集成电路领军人才。
依托集成芯片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与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新一代集成电路技术集成攻关大平台,成为集成电路基础源头创新、前瞻性技术攻关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平台。

✅ 院长:刘明(中国科学院院士)✅ 党委书记:罗凌(微电子学院党委书记)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技术创新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与技术创新学院整合复旦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相关学科力量,建设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生物大数据、脑智研究和生物传感与芯片等4个教学团队,以精准医疗原始创新与产业应用为导向,对接国家重大健康需求,攻克一批前沿关键技术,促进生物医学工程科技成果转化、区域资源链接、科技产业孵化。
接轨国际一流的生物医学工程教学模式,探索本研融通,强化校企合作,培养一批掌握系统理论知识、能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敢创新懂研发的新工科交叉学科拔尖创新人才。
✅ 院长:陈颉(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复旦大学智能机器人与先进制造创新学院
智能机器人与先进制造创新学院汇聚复旦大学航空航天系、光源与照明工程系、智能机器人研究院、超越照明所、智慧纳米机器人与纳米系统国际研究院、可信具身智能研究院等单位,聚焦智能机器人、智能光电、智能空天、数智力学等4大方向,组建智能机器人、具身智能、智能光电、微纳制造、数智力学、智能空天等6大教学团队,推出本博融通改革,培养面向未来机器人科学前沿探索、人工智能开发、智能制造等方面的工程科学家、原创发明家、卓越工程师及产业领袖。
✅ 院长:姜育刚(复旦大学副校长)

  复旦大学计算与智能创新学院
计算与智能创新学院以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为班底,整合软件学院、国家保密学院、密码学院、网络安全学院,进一步纳入大数据研究院、人工智能创新与产业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院、先进计算系统研究院等实体运行科研机构,建设全球一流的计算与智能领域研究型学院。
构建计算机数学基础、程序设计与算法、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软件工程、大数据与数据科学、信息安全、保密技术等9个教学团队,打造计算机拔尖班、人工智能两个本博融通专业和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保密技术等4个本硕融通专业,培养原始创新拔尖人才、高端应用型交叉融合创新人才。
✅ 院长:汪源源(复旦大学副校长)✅ 执行院长:杨珉(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院长)✅ 党委书记:王新(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复旦大学智能材料与未来能源创新学院
智能材料与未来能源创新学院布局变革性材料未来学科,聚焦智能材料、智能催化、清洁能源、光电与感知等未来新材料领域,建设系列研发中心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创新,推动颠覆性的技术突破,打通从基础研究到系统应用的创新链,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赵东元院士主持的上海吴淞材料实验室(国家实验室上海基地)为学院实习实训基地。
✅ 院长:赵东元(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原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执行院长:俞燕蕾(材料科学系系主任)✅ 党委书记:于瀛(材料科学系党委书记)

  复旦大学未来信息创新学院

未来信息创新学院由原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部分系(中心)、光电研究院(筹)、空间互联网研究院(筹)三家主体整合,聚焦通信-导航-遥感、卫星载荷、空天态势感知、深空探测等国家重大需求,面向6G通信、空间互联网、低空经济、气象预测、三航服务等经济主战场开展工作。升级、设计本博融通培养方案,培养面向学术前沿的世界级科学家和面向信息科技产业的领军人才。
✅ 院长:周磊(复旦大学副校长)✅ 执行院长:迟楠(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党委书记:徐阳(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191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4-19 12:58: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DFL 发表于 2025-4-19 12:44
一文了解复旦大学6个创新学院!发力新工科,3位院士+3位副校长亲自领衔
Shanghai名校志 2025年04月19日 10: ...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为响应母校建设新工科的号召,我辞去加拿大终身教授,回到复旦任教。”陈颉表示,在科技飞速迭代,全球竞争日趋激烈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科技强国是破局的必由之路。


复旦还有全职引进后当选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的70后宋梁,感觉比副校长更适合当院长。

宋梁,通信网络及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1996年9月—1999年7月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2002年7月获得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硕士学位;2005年12月获得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博士学位;2006年9月—2008年3月任职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尖端科技产业化中心;2008年4月创办加拿大OMESH Networks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9月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双聘);2017年9月任南京普天通信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2019年2月任职于复旦大学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6月当选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2020年,任中国上海5G云VR产业联盟理事长;2022年,任国际智联网络系统学会执行理事长。现任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加拿大国家工程院院士,国际智联网络系统学会理事长,复旦智联网络与系统研究中心主任、上海5G云VR产业联盟理事长。宋梁院士同时兼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首席专家、上海浦东物联网产业联盟常务理事、江苏省人才创新创业促进会常务理事、全国侨联双创联盟理事、美国硅谷科技咨询委员会理事等职务,多家上市公司首席科学家。


还有复旦2023年引进的70后哥廷根大学教授傅晓明2024年当选德国工程院院士,如果重用也有可能全职回国。

2024年,在德国柏林召开的德国国家工程院年会上,选举产生了25位新增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1997级(博士)校友傅晓明教授榜上有名,成为当选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的第四位华裔科学家。

2000年获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学位,后在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担任研究员。他是哥廷根大学首位华人教授,先后担任哥廷根大学计算机系助理教授、教授、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学术院长等。当选2021年度ACM杰出科学家、2022年度IEEE Fellow。2023年创建复旦大学社会智能研究中心并担任首席科学家。傅晓明校友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互联网、移动/边缘计算、云计算、大数据及社会计算,曾担任IEEE ICNP 2013、ICDCS 2024、ACM ICN 2016等国际会议主席或程序委员会主席。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191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4-19 13:16: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DFL 发表于 2025-4-19 12:58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为响应母校建设新工科的号召,我辞去加拿大终身教授,回到复旦任教。”陈颉 ...

汪副校长慰问傅晓明,不如把新组建的计算智能学院院长职务让给傅晓明,更能体现诚意。傅1973年的,年龄也比1968年的汪合适。


教师节快乐!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开展教师节慰问活动
2024.09.10 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

今天是第40个教师节,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氛围。

下午1时许,副校长汪源源莅临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看望并慰问复旦大学社会智能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傅晓明教授。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新、院长杨珉陪同。

交谈中,汪源源关切询问了傅晓明教授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状况,对其为学校AI4SS(AI for Social Science)战略发展作出的贡献表示了感谢。同时,汪源源希望傅老师继续发挥好跨学科研究的示范引领作用,助力社会科学研究新范式发展和学科交叉人才培养。

傅晓明表示,在未来的工作中,将充分发挥自身学术科研优势,立足本职,再接再厉,为人工智能与社会科学双向赋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为学校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高级战友

Rank: 4

771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4-19 13:23: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DFL 发表于 2025-4-19 13:16
汪副校长慰问傅晓明,不如把新组建的计算智能学院院长职务让给傅晓明,更能体现诚意。傅1973年的,年龄也 ...

傅晓明不是哥廷根大学的吗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191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4-19 13:29: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yz123 发表于 2025-4-19 13:23
傅晓明不是哥廷根大学的吗

是的,现在上海的时间比较多

中国计算机学会
CNCC | 第一届科学智能(AI for Science)论坛——探索科学智能的边界
2024-10-07

傅晓明
欧洲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社会智能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哥廷根大学中德社会计算研究所所长

IEEE Fellow、ACM杰出科学家。东北大学工业自动化仪表专业工学学士、计算机应用专业工学硕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工学博士。2007年初成为德国哥廷根大学270年历史上首位华人终身教授、互联网实验室主任,并先后兼任学院学术院长、国际办公室主任、系务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德社会计算社会研究所所长等职务。2023年起任复旦大学社会智能研究中心(筹)首席科学家。

曾担任CleanSky、MobileCloud、GreenICN、ICN2020等欧盟项目总负责人、首席科学家,IEEE通信学会计算机通信技术委员会秘书(2008-2010)、副主席(2010-2012),IEEE通信学会互联网技术委员会主席(2011-2013),获2022年IEEE通信学会互联网技术委员会杰出服务奖。是IEEE Network及多个IEEE Transactions的副编辑,国际期刊Journal of Social Computing的创刊主编(2020-)。

赞助会员

Rank: 4

92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4-19 13:4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创院院长看来不好招 复旦也招不到 南大四个学院也在招

高级战友

Rank: 4

718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4-19 13:51: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PG13 发表于 2025-4-19 13:47
创院院长看来不好招 复旦也招不到 南大四个学院也在招

很难,创院院长最重要的就是定位学院起步阶段的科研方向和负责引进人才,需要有较好的人脉和视野高度,学术水平反而不那么重要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15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4-19 14:20: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交已补文(社科部分为主)理,复旦补工科(新工科),高校之间学科类型差别越来越小了。

初出江湖

Rank: 2

7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4-19 14:28: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招个二流学者当院长还不如不招,堂堂复旦找不到人了吗?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55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4-19 15:44:45 | 显示全部楼层
lievenb 发表于 2025-4-19 14:28
招个二流学者当院长还不如不招,堂堂复旦找不到人了吗?

不是那么容易找,应该是缺圆子吧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242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4-20 21:33: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六个学院跟南大苏州的新学院名称高度重合?我不认为这是简单模仿,更像是利用上海与苏州的吸引力落差,战略上剽窃、战术上抢劫。蛋蛋们能解释一下吗?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55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4-21 06:51:49 | 显示全部楼层
躲猫猫的猫 发表于 2025-4-20 21:33
为什么六个学院跟南大苏州的新学院名称高度重合?我不认为这是简单模仿,更像是利用上海与苏州的吸引力落差 ...

你要吗是想歪了,要么是存心挑拨兄弟院校的关系。不关南大复旦在搞新工科,头部高校都在搞新工科,新工科学院的命名难免有相似之处,怎么能扯到“模仿、剽窃和抢劫”上呢?再者说,南大和复旦的新工科学院命名还是有些差别的。南大7所新工科学院如下:

成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智能软件与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学院、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南赫学院、能源与资源学院、前沿科学学院等7。复旦的见顶楼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55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4-21 07:02:11 | 显示全部楼层
躲猫猫的猫 发表于 2025-4-20 21:33
为什么六个学院跟南大苏州的新学院名称高度重合?我不认为这是简单模仿,更像是利用上海与苏州的吸引力落差 ...

如果仔细对比一下两所学校新工科学院的名称,还真不像你所说的高度重合,而是差别较大(就是内涵有约三分之二是相似的)

初出江湖

Rank: 2

5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4-21 07:31: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躲猫猫的猫 发表于 2025-4-20 21:33
为什么六个学院跟南大苏州的新学院名称高度重合?我不认为这是简单模仿,更像是利用上海与苏州的吸引力落差 ...

能说出这种话挺无聊的,哪个学院的名字是一样的?
再说了,学科就那几个,如果哪个学校开办了计算机学院,那其他学院的不能用个名字了?荒唐。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14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4-21 07:37: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复旦大手笔啊,虹吸天下人才。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71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4-21 07:41: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mike99 发表于 2025-4-21 06:51
你要吗是想歪了,要么是存心挑拨兄弟院校的关系。不关南大复旦在搞新工科,头部高校都在搞新工科,新工科 ...

你没提到南大苏州机器人与自动化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机械与先进制造学院、新能源学院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55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4-21 08: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墨哲庚 发表于 2025-4-21 07:41
你没提到南大苏州机器人与自动化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机械与先进制造学院、新能源学院 ...

对不起,确实是漏了,我上面说的是早些时候公布的南大的几个新工科学院,这三个新工科学院应该是最近增加的,我没注意到这条新闻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191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4-21 08:59: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躲猫猫的猫 发表于 2025-4-20 21:33
为什么六个学院跟南大苏州的新学院名称高度重合?我不认为这是简单模仿,更像是利用上海与苏州的吸引力落差 ...

摇唇鼓舌搬弄是非,故作惊诧哗众取宠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34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4-21 09: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DFL 发表于 2025-4-19 12:44
一文了解复旦大学6个创新学院!发力新工科,3位院士+3位副校长亲自领衔
Shanghai名校志 2025年04月19日 10: ...

看楼主发言,蛋蛋校友貌似十分乐观呀
重组的新闻刷了一个多月了,大家也非常关注,大部分也希望贵校能够把工科搞起来
只是,似乎还是很混乱
因为工作原因对复旦有很多接触也算是比较了解,这边来点旁观者视角:
1.院系重组不清不楚,不够彻底,还有很多冗余,完全没有达到预先新闻吹风时那种破釜沉舟之势
譬如说:未来信息学院,从楼主介绍即可看出,实际上就是原信息学院的通信系、光科系加一些研究院,信息学院的主干电子工程系未明确去向;智能材料与能源学院,实际上就是材料系,很小的一个系,这次重组,既无重,也未组,甚至还切走了光电研究院,并无直接提升,更重要的是,复旦已经存在一个先进材料实验室,但并未纳入新学院,何哉?本就弱势的一个学科,莫非还需要两个二级单位?集成电路与微纳电子学院,并未明确与微电子学院的关系,微电子学院领导也并未出任新学院执行院长,且复旦官网上已经更新,新学院与微电子学院并列,何哉?微电子也需要两个二级单位?
2.人事行政重组不清楚,有设岗解决坑位之嫌疑
还是以上述微电子为例,微电子学院的院长副院长均为明确新学院领导班子,新学院副院长均为新提拔任职,类似的还有信息学院、航空航天系、大数据学院等,原学院副职甚至正职未进入新学院任职,实际上就是领导越改越多了?这是改革初衷么?
3.院长选聘未以专业为导向令人费解
譬如,生物医学工程出身的汪圆圆并未出任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院长而是计算与智能;计算机出身的姜玉刚并未出任计算智能学院院长而是智能机器人,令人不解
4.院系重组与专业重组智关系尚不明确,部分冷门专业有包装招生之嫌
譬如,航空航天系的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进入机器人学院招生;材料专业以智能材料学院之名招生

以上如有冒犯或给贵校改革声誉造成影响,在此先行道歉,请联系版主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如下),关注获取更多科教信息

Archiver|手机版|网大论坛 ( (鄂ICP备2021013060号-2) )

GMT+8, 2025-5-2 00:48 , Processed in 0.04919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5923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2,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