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5-4-19 12:44: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文了解复旦大学6个创新学院!发力新工科,3位院士+3位副校长亲自领衔
Shanghai名校志 2025年04月19日 10:08
复旦大学将深度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实现本科招生人数文、理、医、新工科、交叉学科各占20%!一个多月前的3月5日,复旦大学校长金力在参加全国两会时的这句发言迅速出圈,#复旦大学将降低文科招生比例#等话题随后冲上热搜,相关讨论至今不息。
热议声中,复旦大学推进新工科发展步履不停。4月16日、18日,该校密集召开五场大会,至此,集成电路与微纳电子、生物医学工程与技术、智能机器人与先进制造、计算与智能、智能材料与未来能源、未来信息等6个拟建的新工科创新学院全部亮相、整装待发。
未来信息创新学院官微上线
从名称看,「智能」出现3次,「未来」出现2次,时代气息扑面而来。更引人注目的是,6个创新学院的院长分别由3位国内外院士、3位副校长高配出任,复旦大学对新工科的重视力度可见一斑。
6个新工科创新学院的组建基础是什么?发展目标是什么?面向哪些国家重大需求?主攻方向有哪些?教学模式怎么改?人才培养如何定位?院长是谁?请看海上名校君根据复旦大学官方资料为您整理的最新信息。
复旦大学集成电路与微纳电子创新学院
集成电路与微纳电子创新学院统筹复旦大学集成电路相关学科板块,围绕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双一流建设学科,重点建设集成纳电子科学、集成电路材料与制造工艺、集成电路设计与设计自动化、集成电路装备与封测、微纳智能系统、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光电子集成与应用等创新型学科方向,加大本硕博贯通培养比例,培养集成电路领军人才。
依托集成芯片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与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新一代集成电路技术集成攻关大平台,成为集成电路基础源头创新、前瞻性技术攻关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平台。
✅ 院长:刘明(中国科学院院士)✅ 党委书记:罗凌(微电子学院党委书记)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技术创新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与技术创新学院整合复旦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相关学科力量,建设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生物大数据、脑智研究和生物传感与芯片等4个教学团队,以精准医疗原始创新与产业应用为导向,对接国家重大健康需求,攻克一批前沿关键技术,促进生物医学工程科技成果转化、区域资源链接、科技产业孵化。
接轨国际一流的生物医学工程教学模式,探索本研融通,强化校企合作,培养一批掌握系统理论知识、能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敢创新懂研发的新工科交叉学科拔尖创新人才。
✅ 院长:陈颉(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复旦大学智能机器人与先进制造创新学院
智能机器人与先进制造创新学院汇聚复旦大学航空航天系、光源与照明工程系、智能机器人研究院、超越照明所、智慧纳米机器人与纳米系统国际研究院、可信具身智能研究院等单位,聚焦智能机器人、智能光电、智能空天、数智力学等4大方向,组建智能机器人、具身智能、智能光电、微纳制造、数智力学、智能空天等6大教学团队,推出本博融通改革,培养面向未来机器人科学前沿探索、人工智能开发、智能制造等方面的工程科学家、原创发明家、卓越工程师及产业领袖。
✅ 院长:姜育刚(复旦大学副校长)
复旦大学计算与智能创新学院
计算与智能创新学院以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为班底,整合软件学院、国家保密学院、密码学院、网络安全学院,进一步纳入大数据研究院、人工智能创新与产业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院、先进计算系统研究院等实体运行科研机构,建设全球一流的计算与智能领域研究型学院。
构建计算机数学基础、程序设计与算法、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软件工程、大数据与数据科学、信息安全、保密技术等9个教学团队,打造计算机拔尖班、人工智能两个本博融通专业和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保密技术等4个本硕融通专业,培养原始创新拔尖人才、高端应用型交叉融合创新人才。
✅ 院长:汪源源(复旦大学副校长)✅ 执行院长:杨珉(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院长)✅ 党委书记:王新(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复旦大学智能材料与未来能源创新学院
智能材料与未来能源创新学院布局变革性材料未来学科,聚焦智能材料、智能催化、清洁能源、光电与感知等未来新材料领域,建设系列研发中心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创新,推动颠覆性的技术突破,打通从基础研究到系统应用的创新链,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赵东元院士主持的上海吴淞材料实验室(国家实验室上海基地)为学院实习实训基地。
✅ 院长:赵东元(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原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执行院长:俞燕蕾(材料科学系系主任)✅ 党委书记:于瀛(材料科学系党委书记)
复旦大学未来信息创新学院
未来信息创新学院由原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部分系(中心)、光电研究院(筹)、空间互联网研究院(筹)三家主体整合,聚焦通信-导航-遥感、卫星载荷、空天态势感知、深空探测等国家重大需求,面向6G通信、空间互联网、低空经济、气象预测、三航服务等经济主战场开展工作。升级、设计本博融通培养方案,培养面向学术前沿的世界级科学家和面向信息科技产业的领军人才。
✅ 院长:周磊(复旦大学副校长)✅ 执行院长:迟楠(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党委书记:徐阳(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