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乖乖牛 于 2025-4-2 15:05 编辑
哈工大跃变的五个关键节点: 【1951年第一节点:列为学苏样板,野鸡变凤凰】 【1958第二节点:启动民转军,响应时代潮流】 【1981第三节点:划归航天部,重建航天专业】 【2010第四节点:共建哈工大威海校区】 【2017第五节点:成立哈工大深圳校区】
51:作为中苏友好前沿,刘副批示要办好哈工大,列为学苏样板,仿效苏联工业大学的办法,培养重工业部门的工程师和国内大学的理工科师资。苏联专家进驻援建,哈工大开始了第一个黄金时代。 54:哈工大与清华北大人大北农北医被列入六所重点院校。 57:哈工大建成7个系的多科性工业大学,前后70余名苏联专家援建, 800余名教师平均年龄只有27.5岁,是当时传统工科门类最齐全的四所高校(清华、哈工大、天大、浙大)之一,成为享誉全国的工程师摇篮。 57-58:申报组建尖端新技术专业被撤销,不予支持。这些专业当时限定在哈军工、北航等少数院校开设。
58.9:抓住邓视察机遇,启动民转军。 58.11:并入哈航校。 59:筹建工物系(原子能)、航空系、自控系(陀螺仪)、工程力学系(导弹)等军工配套专业。 59-60:为筹建军工专业,派教师赴哈军工、北航等校进修。如李燕生金永德等在北航火箭系。 59-61:陆续调出民用院系建工、重机、电力等。 60.9:划入三机部。 61:列为国防院校,要求所有专业民转军。工程力学系正式成立。 62:正式成立火箭发动机等专业,基本完成民转军,从58年7个民用系调整为服务国防工业的9个系。吉林工大新建的火箭结构工艺专业被撤销,并入哈工大。 63.9:张在开学典礼宣布哈工大成为国防工业大学。 63.10:原并入的哈航校又独立。 64:航空系撤销。 69:通知南迁组建重庆工大。 70:原子能等专业南迁重庆。火箭、陀螺仪等军工专业44名教职人员并入长沙工学院。民转军转型尽失。 73.7:通知迁回哈尔滨,重建哈工大。
81.9:划入七机部,开启哈工大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黄金时代。大量毕业生归口分配到航天单位。 85: 成立哈工大威海分校。 87:控制系、无线电系、力学合并成立航天学院。宋指示不走老路而是建设新专业即小卫星。 88:与航天五院联办卫星专业。
2010: 共建哈工大威海校区。
2017: 成立哈工大深圳校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