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6日,饲草种质高效设计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2024-2025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召开。植物所所长汪小全,实验室共建单位亚热带农业生态所党委书记、副所长谭支良,以及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局农业科技办公室主管安琳出席会议。学术委员会学术顾问匡廷云院士,主任钱前院士,副主任黄三文院士、种康院士,委员陈江华教授、景海春研究员、赖锦盛教授、刘志鹏教授、王雷研究员、王文教授、王增裕教授、薛勇彪研究员、杨青川研究员、杨文强研究员,研究所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实验室科研骨干1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种康和钱前共同主持。
; N P; U9 d* S1 x' V7 R安琳代表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局对饲草全重获批表示祝贺,高度肯定了实验室的定位,并建议实验室在面对新的国际挑战时,持续在强化基础研究、加速人工智能赋能、深化产学研协同、集聚创新人才等方面发力。汪小全对中国科学院党组和各位专家长期以来给予实验室的关心与支持表示感谢,他介绍了实验室的建设基础,指出当前在人才引进和研究方向转型方面面临的迫切需求,并表示植物所将与共建单位一道,全力支持实验室的发展建设。谭支良代表共建单位表示,将坚定不移地支持实验室的发展壮大。匡廷云回顾了实验室的建设历程,勉励年轻科研人员珍惜机遇,围绕国家重大需求,结合前沿理论创新与产业示范应用,迎难而上,勇于拼搏。% Q) r$ W6 Y6 z) ]
在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聘任仪式上,汪小全为学术委员会成员颁发了聘书。随后,王雷研究员代表实验室作工作报告,详细介绍了实验室的战略定位与目标任务、历史贡献与预期成果、实验室主任及人才团队情况、建设举措与体制机制安排,以及近期进展与下一步工作计划。景海春研究员、金京波研究员、周姚研究员、王天佐研究员和邓雄特别研究助理等实验室成员围绕目标导向饲草种质设计创新、紫花苜蓿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多倍化缓冲效应对六倍体燕麦育种的影响、蛋白激酶CIPK12调控苜蓿铁元素活化吸收的机制和苜蓿耐盐表型精准鉴定和韧性模块挖掘等方向,汇报了各自的最新研究进展。+ B, H- y& {2 y: O5 i9 j3 l* `
学术委员会委员针对实验室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入研讨。委员们充分肯定了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并就科研布局、项目组织、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希望实验室坚持长短期布局相结合,紧密结合国家实际需求,积极推动领域评价体系建设和产业示范应用,切实提升综合竞争力和引领能力。
% a, E& J, l" Q8 X
9 z& G+ {1 ]; _5 e- f; j) z( a+ B' L4月26日,饲草种质高效设计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2024-2025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在植物所召开
5 T% x% J! F; ]) J# S
9 D! j: K3 `8 `7 \, Q5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