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措施和成效
5 J9 C9 l4 K5 ^5 F/ R: s (一)围绕产业发展布局创新平台
6 n8 n; P) [7 O1 v" }1 Q d0 F( E 紧密围绕我市“4+4+6”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方向,布局高能级创新平台,夯实原始创新基础。在电子信息领域,推进厦门大学高端电子化学品国家工程中心重组,与华为、中化国际、瓮福等头部企业合作,积极促进厦门大学和恒坤公司成立先进半导体材料联合创新中心,为集成电路半导体等产业发展提供适配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支持;在生物医药领域,支持翔安创新实验室医学攻关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疫苗研发方向)加快建设,成果转化的九价宫颈癌疫苗尽快上市;在新能源领域,布局智慧储能大型科研基础设施、实证储能研究院、高比能新能源电池安全检测与评价重点实验室等一批高端创新平台,凝聚产学研资源合力,构建全链条创新支撑能力;在氢能领域,嘉庚创新实验室孵化的华商厦庚已建成可年产40套5兆瓦碱性电解水制氢设备的中试生产线,鹭岛氢能百千瓦级质子交换膜(PEM)制氢电解槽入选国家能源局首台套装备清单。
" u3 |: M3 a8 _' o+ H4 W) v7 G
. [& W" e' q0 I5 f 下一步,我委将结合职能,持续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加强产学研融合发展,为创新发展提供支撑引领和源头供给。一是高标准建设创新实验室。支持嘉庚创新实验室联合头部企业申报氢能领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推进能源国家实验室福建基地建设,加强面向新型能源体系的大规模能源转化技术开发。推进翔安创新实验室完成工程建设并全面投入使用。推动海洋创新实验室动工建设,创新资金投入模式和建设、运行机制,争创国家海洋实验室福建基地。二是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支持高端电子化学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重组建设通过考核,面向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国家战略需求,以企业出题、平台解题模式深化产学研发展。谋划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基地。发挥国家集成电路、医学攻关2个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作用,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三是推动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支持企业建设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引进骨干人才,加大研发投入,大力筑巢引凤,为国际国内高层次人才及团队来厦创新创业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 S3 G' t# W0 e; I3 T( N0 W3 V6 [; D- h/ 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