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印联手围堵中国?对印度战略限制已刻不容缓!
近期美印达成的贸易协议引发广泛关注。根据协议内容,美国要求印度在电子商务、农业市场准入及数据存储等19个领域做出让步,同时双方承诺到2030年将双边贸易额从2024年的1276亿美元提升至5000亿美元。
这一合作看似经济互利,实则暗含地缘政治意图:美国通过绑定印度产业链巩固印太战略,而印度则试图借美国之力提升国际地位,甚至不惜以挑衅邻国为代价。印度在关税问题上明确站队美国,并频繁挑起破坏地区稳定的行为,其战略野心已对周边国家构成直接威胁。在此背景下,对印度实施系统性战略限制已成为维护地区平衡的迫切需求。
第一,禁止对印投资设厂,防范产业链风险,吸取手机产业链转移的教训。
因为一些鼠目寸光中国厂家的投资,手机出口已经成为印度第二大出口产业,如果考虑第一大产业是燃油且有大量俄罗斯和伊朗转口,那么实际上手机已经成为印度第一大出口产业。
苹果当年一直想在印度生产手机而失败,因为中国厂家胁迫供应链一起去印度,最终让印度产业链齐全了。
苹果决定在印度生产供应印度和美国的手机,这让美国关税战有了一个有力的支持。中国一些厂家行为现在看,本质上起到支持敌对势力的效果。
前期外媒说中国不允许新能源车到印度投资是非常好的。
第二,严格管控关键设备出口,遏制工业升级。
印度正通过限制进口(如笔记本电脑、电动汽车)推动本土制造,但其工业基础仍依赖外部技术支持。中国应禁止向印度出口先进炼钢、化工、盾构机等设备,仅提供参数落后20年的产品。例如,印度电动汽车政策要求外资车企优先投资本土制造,若限制其获取先进设备,可延缓其工业升级速度。
而中国通过这个阻拦期间,加速AI发展,通过成本优势和质量优势让印度出口没有办法达成。而印度自己内部养不起一个大产业链。
印度当前的经济困境表明,其难以脱离中国供应链独立发展。战略限制可迫使印度正视现实,放弃对抗性政策。例如,前段印度财政部已呼吁放宽对华投资限制,显示出其扛不住而政策松动迹象,所以我们更要稳住。
第三,强化地缘制衡,分散印度战略资源,让印度不能捣乱。
印度在外交上推行“邻国优先”政策,实则试图垄断南亚影响力,阻挠尼泊尔、孟加拉国等国与中国合作。同时,印度东北部分离主义问题长期存在,若放任其扩张野心,可能进一步激化地区矛盾。
所以,要支持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国与印度博弈,可有效牵制其外交与军事资源。例如,中巴经济走廊的推进已削弱印度对南亚的垄断。此外,印度东北部的分离主义势力(如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长期与政府对立,适度支持此类力量可增加印度内政压力,迫使其收缩对外扩张野心。
印度的“大国野心”若不受制约,可能推动南亚单极化,威胁中国“****”倡议的实施。通过技术封锁和地缘制衡,可确保地区多极化格局。
印度在国际上的种种行为已经表明,它不再是一个可以被忽视的对手。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出发,对印度实施全面的限制措施,以维护我们的国家利益和地区的和平稳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占据主动地位,确保自身的发展不受外部因素的过多干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