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5-7-9 16: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江苏考生报考国防科大的动机呈现出显著的代际差异。2025年的调研显示,62%的考生将“参与国防科技建设”列为首要因素,相较于2020年提升了37个百分点;而“就业保障”“免学费发津贴”等现实考量因素的占比则从2020年的58%下降至2025年的29%。这种转变在屏蔽生群体中尤为突出,2025年江苏物理类前50名考生中,有3人选择国防科大,其中1人甚至放弃了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的录取资格,这充分体现了新一代考生对国家使命的担当和对个人价值的更高追求。 “我们这一代人更看重职业的社会价值。”报考国防科大计算机专业的考生李某(高考675分)表示,“ChatGPT等AI技术已展现军事潜力,我希望自己的研究能直接应用于歼-35的航电系统升级。”这种价值观转向与国防科技战略需求高度契合:2025年国防科大在江苏招收的考生中,78%填报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等“卡脖子”领域专业。 贵州梵净山 国防科大投档线跃升的深层逻辑,是国家对关键领域人才储备的战略调整。2025年《中国军民融合发展报告》显示,我国国防科技人才缺口达42万人,其中人工智能、高超声速飞行器、深海装备等领域缺口率超60%。为破解这一困局,教育部与中央军委联合推出“国防科技拔尖人才计划”,赋予国防科大在江苏等12个省份的“超计划招生权”——允许其在核定计划外,按考生高考成绩从高到低追加录取不超过10%的优质生源。 这种政策红利直接推高了录取分数线。以江苏物理类为例,国防科大2025年实际录取人数较计划数增加8%,但因追加录取的考生均来自660分以上高分段,反而拉高了整体投档线。军事专家王教授指出:“当歼-35需要与F-35争夺制空权时,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更先进的战机,更是能设计出下一代战机的工程师群体。国防科大分数线的跃升,本质上是国家对战略科技人才定价权的重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