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现在院士弱化了,没那么重要。有的时候一把院士不如一个院士候选人能量大。 ...
并不是院士弱化,是好多院士搞的是边缘学会,有几位是真做计算机核心方向的? 1-7都很重要,但如果只能选一项,那只好选生源。没有好的生源,其他都白搭(最多只能成为好的研究机构,但不是好的高校),好的生源是好学校的根基,好的生源又是好学校的体现,两者会形成良性循环 七个子项都是自相关的,特别是第一第二项,是综合指标 ustcharvard 发表于 2025-4-16 09:47
对很多学科来说,全重并不是必须的。基础数学更是基本上不可能拿到全重。
主干理科(数理化生)都不太依 ...
基础数学主要是数学中心,包括南开陈省身,复旦谷超豪,清华丘成桐,都在努力办数学中心。复旦直接把教育部依托建立的数学中心称为国家数学中心,但是我觉得这么称呼也没有必要,主要还是教育部要持续投入四大数学中心(开北复清,按时间顺序),让数学交流合作更多更好更出成果。 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国家天元数学中心 南科大也有一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这个是按区域来的 院士评选2年一轮,学科评估差不多5年一轮,而全重要差不多20年一轮,过了这村就得过20年再去找下一个店,当下哪个重要是不言而喻的。 本帖最后由 NKU 于 2025-4-16 22:55 编辑
congyun 发表于 2025-4-16 22:40
南科大也有一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这个是按区域来的
应用数学中心跟南开北大复旦清华提倡的不是一个概念。具体参考谷超豪院士的原话。目前我看到教育依托高校的最后一个数学中心是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中心,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正式揭牌-清华大学。依托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钱谁给出,数学交流、访问学者、举办会议、出访都需要资金稳定支持。南开陈所原话:研究所成立以来一直得到了教育部(前国家教育委员会)和财政部的持续资助,数学所简介。
2010年,复旦大学谷超豪教授向国家领导人致信建议,由国家和地方共同出资在上海地区建设一个国际型的数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中心。谷超豪先生致信时任***胡锦涛等同志的信中,提到:我建议中央和上海市支持建立一个以上海为基地、联动周边地区高校与研究所的“南方数学研究中心”,与现已建成的“陈省身数学研究所”(天津),“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南北呼应,形成我国数学事业科学发展的良好格局。谷先生的提议很快地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赞同和高度重视,并迅速批示教育部、科技部、中科院和上海市研究提出意见。
2010年4月,教育部、科技部、中科院和上海市分别独立提交了支持成立上海数学中心的调研报告。2010年5月下旬,国务院办公厅在收到调研报告后,形成如下意见和建议:一、同意支持依托复旦大学建设数学中心;二、由教育部和上海市政府牵头,会同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和中科院成立筹建领导小组,协调具体事宜,按程序办理;三、充分利用现有基础,整合各方面力量,着眼杰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构建高素质创新人才团队,努力建成数学与其他学科交叉发展的高水平研究平台和国际上具有影响的数学研究中心。2011年,教育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牵头在复旦大学召开“上海数学中心”筹建方案论证会。同年,教育部、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依托复旦大学成立“上海数学中心”。2011年10月,上海数学中心筹建办公室暂借复旦大学邯郸校区光华楼东主楼22层日常办公,开始试运行。2012年,上海数学中心在复旦大学江湾校区举行揭牌仪式。2018年,上海数学中心筹建工作通过专家验收,进入正式运行。2018年8月底,上海数学中心迁入位于复旦大学江湾校区的办公大楼,同年11月,上海数学中心访问学者宿舍正式投入运营。
2012年至今,上海数学中心支持中心首席教授、青年研究人员、博士后以及访问学者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除固定人员外,来访访问学者近3000余人次,访问时间从1周到4个月不等;举办了60余次学术会议;邀请学术报告400余人次。2017年至今,中心举办了“非交换几何”、“偏微分方程”、“代数几何”及“动力系统”4次学术年活动,每次学术年活动为期8至12周。
Introduction-Shanghai Center for Mathematical Sciences SCMS
教育部依托高校管理的第一个数学中心是陈省身数学研究所
NKU 发表于 2025-4-16 22:46
应用数学中心跟南开北大复旦清华提倡的不是一个概念。具体参考谷超豪院士的原话。目前我看到教育依托高校 ...
天元和应数,好像是基金委的?,
每个大区一个,例如西交大的数学有所受益, 只有本科招生水分少
只有本科招生水分少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