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 o% [7 ~/ G: r; Z5 p$ ?$ C
2020.4.9重要旧闻-成都市航空产业发展规划(节选) (征求意见稿) 二O一九年十二月 https://cdjx.chengdu.gov.cn/cdsjxw/c132821/2020-04/09/content_8c865c5067d547f28385065063d45557.shtml 5 h+ G$ `1 T! K( _8 L$ i) o9 a( |
- R# ~0 ]3 ^) o( x三、指导思想、发展原则与目标
0 w/ f& f" u: t# I(三)发展目标
/ m. k' M: W6 v) r; ]+ i
创新生态体系构建成效显著。到2025年,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科技创新示范区等国家级重大平台基本搭建,形成高水平的航空装备创新体系,成为国际知名的航空装备制造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入驻地”,优质资本、信息数据等高端要素的流动交换地。 ' F/ p/ t' t. m: B, n. Y: T
: C! J2 @0 x: b, r, v( M+ s
六、主要任务
9 L6 h4 V3 u. Y6 r8 c, e4 ~(一)构建完善航空装备创新体系
1 s. b% G3 f/ {" L 加快创建航空领域国家实验室。以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契机,积极争取‘吸气式发动机热物理实验装置’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夯实创建国家实验室基础支撑。
1 B' _$ T# V W( W2 f7 H% Y 加快创建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支持航空工业成飞牵头申报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打造关键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研制保障技术研发中心、技术转移与产业孵化中心和高层次航空人才培养和交流平台,建成国家乃至国际航空制造领域重大关键技术的供给源头、航空制造高新技术标准制修订基地、航空制造产业聚集发展的创新高地、航空智能制造领域技术创新和工程应用基地。
+ h W8 [2 V; l ?$ n# s1 `& C 加快建设中国航发成都制造技术研究中心。支持420厂和624所联合成立中国航发成都制造技术研究中心,开展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标准体系研究,构建设计制造一体化协同机制,持续提升航空发动机研制生产能力,推进航空发动机重大专项实施。
9 O+ n- n& n% [: N) | 加快四川联合航空维修与再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发展。发挥合作平台、创新中心、技术超市、专业智库四大功能,服务J民用航空装备维修保障。 ! V7 ]$ O8 C" e' I. p
(二)加强科研试验基础设施建设 / Y; Z* f2 H; |' b
加强大飞机研制条件建设。发展专业化生产线和快速响应的试制线,加强材料考核、标准件检验、计量测试、质量检测、可靠性试验、环境试验等条件建设。
; i6 A9 Z; O& R8 p! q6 b8 W 加快航空发动机科研试验基础设施建设。支持5719厂联合北航成都创新研究院、624所等,建设J民融合航空动力装置适航验证中心,建设一批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的适航验证能力,服务关键部件的维修性设计和深度修理的适航验证;实施航空发动机集成验证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整机地面试验台、高空试验台、飞行试验台等共性平台,提升航空发动机总体设计、总装制造、系统集成和试验验证水平。' Z% A2 d- H! f0 @
加快航空设备和系统研发平台建设。建设航空机载系统集成验证平台,突破航空机载系统架构组织一致性与符合性评估技术,实现航空机载系统和各项技术协同验证,形成飞机航空机载系统集成能力。
( \( ~: b7 b9 ^0 q! g" o; O 加强适航基础条件建设。依托民航二所建设中国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加快适航技术研究、人才培训和试验试飞验证条件建设,建设航空油料、航空化学、民航防火安全等适航技术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