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aoitsukasa2me 于 2025-5-10 11:25 编辑
/ @9 y- o1 W \, @' K5 `4 ` {# S( d3 }& T I Z5 c
跨超音速风洞 $ \5 ?& q" r+ _3 J, P" x s1 ~, }, m
世界第一座跨声速风洞是美国航空咨询委员会(NACA,NASA的前身之一)在1947年建成的。它是一座开闭比为12.5%、实验段直径为 308.4毫米的开缝壁风洞。此后跨声速风洞发展很快, 到50年代就已建设了一大批实验段口径大于1米的模型实验风洞。 % `7 `$ y1 d9 H4 w1 {$ f/ \
% ^4 F+ R' ~; Q% X1984年,建成国内第一座1.2米跨超音速风洞
" a: d/ u0 S. ?" V6 d* ^ 1984年,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建成国内第一座1.2米跨超音速风洞。如果没有这座风洞,歼十这种第三代战 斗 机是搞不出来的。因为1.2米高速风洞就可以对战 斗 机气动布局的详细设计提供支持了,而0.6米风洞只能支持到气动布局选型而已。纵观世界航空技术发展,凡能够自主研制出第三代战斗机的国家必有这种1.2米以上的跨超音速风洞,反之却未必。比如罗马尼亚虽有这种风洞,但并没研制出自己的第三代战斗机。
& v. a6 l4 Z+ D N& L h
) [- w& h6 ~) h$ X2 ?
相关内容4 R, u5 u8 l, f( g2 H
T: k8 G8 K' [- \+ ?
中国建成第一座跨超声速风洞 来源:中国航空工业史丛书 史话《航空工业老照片5》 作者:原中国航空工业史编修办公室
h" M+ w- P" t: O! h* h1960年,中国建成第一座跨超声速风洞
! |* P7 g, x! f6 {+ V* k1 M4 ? 早在1957年3月,与歼教1飞机设计起步的同时,国营松陵机械厂(现航空工业沈飞)设计室主任徐舜寿和发动机设计师吴大观就提出了修建跨超声速风洞的建议。但由于种种原因,当时没有开始建设,歼教1飞机是在苏联进行的高速风洞试验。 M( h7 Z% E; s; h; F8 F) }+ w
1958年7月6日,在第一机械工业部航空工业局局长王西萍和中共沈阳市委第一书记焦若愚的关心支持下,经国家批准,沈阳空气动力研究院(现航空工业气动院沈阳院区)成立了。经一机部航空工业局批准和辽宁省城市设计院勘测同意,决定在松陵机械厂北边建造风洞,以便与东北地区的航空厂所、院校共同构成中国航空工业比较完整的基地之一。5 Z- a! |7 Y+ d1 z( U( |3 i
1958年9月19日,1号风洞开工典礼大会在工地召开。! E# \- i' Y+ {# L4 g* n1 U% [$ C; p
1960年2月,1号风洞调试完毕,经鉴定合格, 并投入了使用。该风洞的建成填补了中国航空工业科学试验领域的一项空白,为中国自行研制飞机和其他飞行器提供了试验手段。后来,歼6、歼教6、歼7、歼8、歼8Ⅱ等飞机及火箭、导 弹等产品,均在此做过大量的气动试验。) c( u, W" G r. _9 Q3 D; m9 o; B
1960年8月,叶 剑 英视察了1号风洞,他对刚投入运行的超声速风洞予以高度评价:“我国再也不用到苏联进行试验了,可以立足国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