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4-4-28 22:52:3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可再生能源优秀科技作品竞赛决赛在我校举办, T6 p+ C( G- q+ M P- U% O
! q+ q5 I. N- v3 q# z5 A4月28日,“中国中车杯”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可再生能源优秀科技作品竞赛决赛在我校翔安校区开幕。决赛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主办,厦门大学和中国中车联合主办,能源学院承办。- E' N! z2 n8 e1 S- v- Q
* v: M7 A, \* M+ z4 d2 D0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北京化工大学校长谭天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工研究所蒋剑春,中国中车总经济师邵仁强,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尤延铖等领导、嘉宾、评委,以及来自全国50余所高校的300余名师生代表参加决赛开幕式。开幕式由能源学院党委书记王洁松主持。, E, P5 L- i* }# q& a& n6 _+ n2 c
% B) z6 I9 |0 R$ u t3 d1 o
谭天伟在致辞中表示,可再生能源优秀科技作品竞赛已发展成为规模大、覆盖高校广、参与师生人数多、作品水准高、深受高校师生欢迎、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全国性大学生科技竞赛。他希望,参赛学生持续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推进可再生能源领域技术创新与变革,多思考、多动手、多作为,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 ^- M* u, w/ i/ R& F! C# H7 V2 ^+ h, h6 _ T+ H" t0 u0 k
邵仁强提到,中国中车坚决贯彻落实******三次视察中车的重要指示,上为“国之重器”,下担“产业引擎”,形成了“轨道交通装备+清洁能源装备”的“双赛道双集群”产业发展新格局。中国中车将连续五年冠名全国大学生可再生能源优秀科技作品竞赛,支持竞赛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准持续发展。 `& G C" ?. L
& ~$ C% x; d* {. v) z0 \3 y
尤延铖指出,举办全国大学生可再生能源优秀科技作品竞赛,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实践。他提到,要以赛事为契机,以赛促学、以赛促进,充分迸发创新创造激情,与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为更好推动我国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变革、助力我国能源结构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目标,作出应有的积极贡献。
. z6 ^* Q2 h. r; \; H" U8 w2 [; f0 c
本届大赛共有北京化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41所高校获得优秀组织奖,开幕式上,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原党委书记陈志敏,中国中车产业发展部书记、副总经理周颜忠,我校教务处副处长李成为部分获奖高校代表颁奖。. N* _( W' Y! Z) p& \9 B8 d
; x( |' ]+ y, Y6 Q6 T# ?9 u1 o. o' a
同时,能源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郑志锋与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秘书长梁媛代表双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中车株洲所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荣智林代表双方签署新能源装备合作协议;能源学院党委副书记罗俊峰代表马来西亚分校能源与化工学院与中车马来西亚公司总经理王刚代表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各方将围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学术交流等方面,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全方位务实开展交流与合作。谭天伟、蒋剑春、邵仁强、翔安校区管委会副主任马龙担任见签嘉宾。
% } E j$ t( c/ |4 L2 p. s+ U2 k5 g0 b0 ]& Q2 g/ i& g* N; b9 \
“全国大学生可再生能源优秀科技作品竞赛”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于2018年创办,已连续举办了五届。全国几百余所高校院所积极响应,3万余名大学生报名参赛,先后有5000多支队伍参赛,1200余件优秀作品获得了竞赛奖励。本届竞赛自2023年9月启动以来,吸引了全国326所高校2624支队伍、15000多名大学生报名,参赛高校、队伍、人数均创历届新高,收到参赛作品1953项,1768项进入技术初评,经专家评审共选拔出300多件作品进入复赛,135件作品胜出角逐竞赛一等奖和特等奖。
4 b, b- S" t/ S- Y/ C! `; Y; B) t; {# d$ [9 s6 B5 X8 ?- P
决赛比赛结果经大赛组委会审定后,将于5月中旬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官网(网址:http://www.cres.org.cn/index.html)和微信公众号公示后公布。 |
|